来源:中工网
这几天,网上对槟榔的关注和讨论持续走热——前不久,“36岁歌手嚼槟榔6年因口腔癌过世”的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该歌手生前呼吁“珍惜生命、远离槟榔”,引发网友关于槟榔致癌、禁售槟榔的讨论。
随后,有媒体披露“浙江义乌要求商家下架槟榔”,当地有关部门澄清,事实上是要求槟榔不得按照食品销售,也不能与食品放在一起销售;在四川南充营山县,市场监管局对全县槟榔代理商和经销商进行集体约谈,要求不得销售食品包装和标签标识的槟榔及槟榔制品,对食品经营场所销售槟榔及槟榔制品的,立即联系食品经营单位下架——这些似乎传递出收紧槟榔管理的信号。
待售的槟榔。图源:新华社资料图
现代医学证实,槟榔碱会严重破坏口腔的黏膜组织,易诱发口腔癌。2003年,世卫组织把槟榔列入一级致癌物清单。2017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槟榔果列入了一级致癌物;2020年,最新版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取消了“食用槟榔”的类别;2021年9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
记得几年前《千亿“软性毒品”槟榔,和正在上瘾的6000万中国人》一文曾引发公众反对槟榔的一波高潮。时至今日,我们似乎也并没有比之前的讨论高深多少。
有人说:“我和周围认识的人嚼了多年,什么事都没有。”还有人说:“槟榔从种植到生产、经销,利益攸关方太多,不能简单一禁了之,也很难一禁了之。”或许,这些正是槟榔产业迅速发展、难以遏制的观念原因和现实原因。
有人在前述歌手去世的新闻下方跟帖时戏谑地说:“吓得我赶快嚼一包槟榔压压惊!”但龚先生觉得,这话一点都不好笑。
引起口腔癌变的因素。图源:央视新闻
据媒体报道,2011年至2018年,我国槟榔产业产值从558亿元上涨至781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1000亿元。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预测,到2030年,湖南与槟榔相关的口腔癌患者将累计超过30万,在全国则可能超过100万,造成的医疗负担可能超过2000亿元——在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面前,任何轻佻的玩笑都是对生命的极不尊重。
惨烈的案例和数据、明确的法规文件都摆在眼前。然而,总有不少人在“幸存者偏差”的逻辑谬误下,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没那么严重”。说难听点,这真有几分“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气概”。
这背后不是没有缘由的。槟榔含有槟榔碱、麻黄素等,长期食用易成瘾。在成瘾依赖下,有人往往“不得不如此”。这其实也是槟榔能产生稳定且庞大的消费群体、其经济规模和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甚至成为一些地方经济支柱产业的“隐秘”因素。
湖南岳阳某超市出售的槟榔制品。图源:新华社
平心而论,建立在牺牲公众健康上的经济产业,是难以获得长远发展以及民众支持的。但将槟榔产业一棒子打死,也不现实。槟榔对一些地方的经济贡献占比较大,相关行业也吸纳了众多就业人口。在这个意义上,槟榔产业也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
有人要靠槟榔吃饭,有人因槟榔付出健康甚至生命代价。这是一对现实又惨烈的矛盾。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有关地方应为槟榔产业转型升级寻求新的出路,比如在制药、化学制剂、纺织印染等领域,多一些投入和研发。将一项产业从危及公众健康转变为福泽一方,是维护公众健康、公共利益的必然要求。
多年来,因槟榔致癌而丧命的人不在少数。逝去的他们在另一个世界,或许再没有槟榔,但我们生存的世界还有很多。
没有谁的生命该为一种瘾、一个产业而让步。不论是个人,还是地方经济,“槟榔迷梦”都该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