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资料图。图据IC photo
9月6日,中国气象局召开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对8月全国气候特征作出回顾总结,同时对9月整体气候变化作出预测。
对于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会上通报称,中秋期间我国中东部地区总体适宜出行,但诸如浙江东南、华南沿海以及云、川、藏等地,则多有阵性降雨,如有出行安排需注意。
8月气候回顾
全国平均气温、平均高温天数
均达1961年来历史同期之最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在会上介绍称,8月我国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高温少雨。
据介绍,8月全国平均气温达到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国平均气温为22.4℃,较常年同期偏高1.2℃。
同时,8月高温日数也异常偏多,区域高温过程持续影响我国。据肖潺介绍,6月13日至8月30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持续性、大范围高温天气,此次高温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影响大等特点,综合强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强。
此外,8月全国平均高温数有5.2天,较常年同期偏多2.7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西南东北部、华中中南部、华东中南部及陕西南部等地高温日数普遍有20~30天,比常年同期普遍偏多15~20天。今年8月份的高温特征是非常显著的。
而在降水方面,肖潺介绍称,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82.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3.1%,为1961年以来有完整气象记录的历史同期第三少。全国共有500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8月历史极值,有267站日最高气温持平或突破历史极值。
受降水减少影响,8月长江流域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受持续温高雨少冲击,长江流域发生大范围夏伏旱。截至8月31日,长江中下游以及重庆中南部、四川西部和东南部、西藏中东部等地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局部地区特旱。
持续的高温干旱也造成重庆、四川等地山林火灾多发,长江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位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对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水资源及电力保供影响较大。
另一方面,8月区域性暴雨过程却多。肖潺透露,8月我国共出现8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影响北方和南方各有4次。
据统计,8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6.5万条,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6%,预警信号中的高温成为主要预警事件类型,其中,高温红色预警信息发布数量占月红色预警信息发布总量的87.8%。
中秋节期间天气如何?
中东部地区总体适宜出行
云、川、藏等地多阵性降雨
肖潺在会上对中秋节假期的天气趋势进行了预测介绍。
据悉,预计未来十天(9月7日-9月16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偏少;主要降雨区位于西藏东部、四川中西部、云南中西部、华南中南部、台湾岛等地,累计降雨量有40~80毫米,部分地区有90~150毫米,上述大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
中秋节假期(9月10日-9月12日)期间,中东部地区无大范围强降雨和高温天气、气温起伏较小,总体适宜出行。
10-12日,甘肃南部、宁夏、陕西中南部、山西、京津冀、山东等地自西向东有一次降雨过程,量级以小雨为主,陕西中部、山西等地部分地区有中雨。
11-12日,新疆北部多阴雨天气,量级以小到中雨为主,12日开始还将有冷空气影响新疆北部地区,带来4-6℃降温,部分地区伴有4-6级偏北风。
10-12日,浙江东南部及华南沿海、云南、四川、西藏东部等地多阵性降雨,其中四川南部、云南北部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
本月气候变化需注意什么?
防范华西秋雨
对四川地震救援及能源保供的不利影响
根据中国气象局预测,肖潺在会上介绍称,在降水方面:预计9月西北地区中东部、西南地区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华东大部、华中等地偏少。其中,陕西西南部部分地区、甘肃东部、宁夏南部、青海东南部、四川北部偏多2~5成;全国其余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其中安徽中南部、江西北部、湖北东部、湖南东北部偏少5~8成。
而在气温方面,肖潺表示,预计9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其中,安徽南部、浙江西部部分地区、江西中北部、湖北东部、湖南大部、新疆北部、西藏西部偏高1~2℃。
肖潺也同时提醒,上述地区需防范气象干旱,做好森林防火。同时在华东大部、华中及新疆北部等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需同时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此外,肖潺还强调,正值华西秋雨和冷空气到来,或对能源保供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还需关注华西秋雨对水利发电紧张现状的逐步缓和以及旱涝急转对能源运输、电力设施的不利因素。内蒙古、东北、华北北部等地受阶段性冷空气影响,需提前做好供电应急准备工作。
肖潺还特别提醒,9月5日下午四川西部发生地震,由于目前仍处在华西秋雨期间,当地也需关注降雨对地震救援的影响。尤其西南地区北部、西藏东部等地,也需加强防范强降水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人民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此外,在台风天气上,预计9月还会有1~2个热带气旋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地区。肖潺提醒,9月可能有台风西行影响华南,或西北行影响东部地区,需防范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大风和风暴潮灾害。
红星新闻记者杨雨奇张炎良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