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要始终保持“嗜鱼拒鱼”的清醒与坚定

《淮南子·道应训》记载了一个“嗜鱼拒鱼”的故事:鲁国宰相公仪休非常喜欢吃鱼,有一天,公仪休正和他的学生交谈,有人送来两条鲜活的大鲤鱼,公仪休婉言谢绝了。他的学生不解地问:“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答道:“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反国家的法律,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公仪休的这番话朴实直白,却发人深省。

人的欲望是没有穷尽的,其本身也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但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公仪休的明智之处在于,他知道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无缘无故的馈赠。假使自己不当宰相,别人是断然不会送鱼给他的。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似乎天经地义,但势必影响到执法的公正。今天收人一条鱼,明日会收人一条金,久而久之,不仅会丢了官位,甚至连性命也难保。如此一来,嗜好会成为招致祸患的“引子”。

由此可见,对于手握一定职权的人来说,个人嗜好不是单纯的私事,如果不加节制,处理不当,终究要酿成大祸。古今中外,有多少帝王因沉溺于所好而丢了江山社稷,有多少士大夫们被“送鱼人”拉下马来,又有多少名人贤士在个人嗜好上栽了跟头……这样的例子多得数不胜数。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当然不能与封建社会的帝王将相相提并论,但对于金钱美色的诱惑,必须要有公仪休这种“嗜鱼拒鱼”的清醒与坚定。

以史为镜知得失。时下,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够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但也有少数党员干部在金钱面前失范、在美色面前失德、在权力面前失法、在物欲面前失节……从根本上说,每一个落马者皆败于“诱惑”之下。因为当今社会,各种“围猎”手段五花八门,也更加隐蔽,那些居心叵测的人往往利用党员干部的个人爱好,投其所好,喜欢养花的送花,喜欢字画的送画,喜欢收藏的送古玩,喜欢集邮的送邮票,喜欢钓鱼的陪着钓鱼……一句话,只要你喜欢,是应有尽有,如果稍有不慎,便会落入诱惑的陷阱、欲望的泥淖,教训惨痛、警示深刻。

要像公仪休那样,学会拒绝,学会用理智的眼光对待身外之物,耐得住清贫,抗得住“送鱼人”的诱惑,不断增强自我约束、自我抵御能力,就必须做到“三知”:一是知理,就是要懂得大道理,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正确的世界观能使人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为之提供奋发有为的动力源泉,铸造防腐拒变的锐利武器;二是知足,就是在物质利益面前要知道满足,要懂得“家有万贯,不过日食三餐;广厦千间,不过夜宿一隅”的道理。知足,就不会被欲望所左右;知足,就能做到在物、利、色面前头不昏、眼不花、心不乱;三是知惧,就是强化戒惧之心。为人为官多一分谨慎,就能多一分淡定,就能像公仪休拒鱼一样自觉防“腐”杜渐,从而守住清廉、握住幸福,不会成为“送鱼人”的“牺牲品”。(防城港市纪委监委)

百色:监督护航清廉学校建设 江苏连云港赣榆区发现1例外省过境无症状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