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常德:以高质量监督走出护航营商环境最优路

“我们之所以选择落户常德经开区,主要是因为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贴心的服务机制让公司坚定了发展的信心。”近日,总投资30亿的常德昆宇集团6Gwh通信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第二期正式开工,常德昆宇集团负责人在开工现场对常德的营商环境连连点赞。

今年来,常德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中的惠企政策落实、问题解决、干部作风等方面开展监督,切实以高质量的监督实效,持续推动营商环境的优化。

“室组地”联动监督推动惠企措施落实落细

“我们积极向上申报,今年我们申请到了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福利。”日前,位于常德高新区的湘联木业有限公司收到了相关职能部门返还的失业保险费,该公司负责人程度文向我们分享了这则好消息。

但在前不久,常德市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在对常德高新区开展惠企纾困政策落实情况“室组地”联动监督时发现,包括湘联木业在内的部分企业对惠企纾困政策不了解、不熟悉。

针对这一问题,今年5月,常德市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会同驻市工信局纪检监察组,压实所联系单位市工信局主体责任,对涉及28个部门的303条中央、省、市惠企政策进行汇编,整理成操作性强的《惠企政策口袋书》,并组织开展了政策集中宣讲11场次。

为确保党和政府各项惠企政策真正落实,常德市纪委监委以“室组地”联动监督为切入点,紧盯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开展跟踪问效,推动惠企纾困政策落到实处。截至6月底,全市兑现税费政策50.8亿元,兑现金融政策219.8亿元,兑现优化服务政策5.6亿元。这些惠企纾困政策的实施有效缓解了企业“现金流”难题,稳定了就业。

“送解优”跟进监督助力企业快速“回血复苏”

优化营商环境,纪检监察干部要及时了解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积极协调予以解决。

常德市纪委监委要求全市各级纪检监察干部主动下沉一线,开展“送解优”(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跟进监督,把主动走访营商环境监测点作为日常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全市纪检监察组织共走访工业企业180余家。

湖南天圣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注射用头孢类、青霉素类粉针剂生产经营的企业,在同行业享有盛誉。然而年初,受市场和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一度停产。在得知企业存在人员流失等实际问题后,澧县纪委监委立即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与省市高职院校对接,引进6名专业人才,同时组织召开专项招工对接会,为其解决用工需求。目前,该企业已全面恢复生产。

而在安乡县大旺鞋业生产车间,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分料、剪裁、缝纫,赶制一批运动鞋订单,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几个月之前,该企业却因为工人住宿问题担心人员流失,影响生产。“今年新招工人数达400人,但大部分是进城务工人员,当时如何安排他们的住宿,成了我最头疼的问题。”该企业负责人介绍。

安乡县纪委监委在了解到这一问题后,随即走访收集了12家有同样住宿需求的企业,组织企业代表、产业开发区及公租房建筑方,开展员工住宿对接座谈,精准掌握企业住房需求,促进公租房按质按量尽快建成并投入使用,督促产业开发区做好企业申请、分配入住等,保障房源供给端与需求端的有效对接。

“优作风”细致监督严惩破坏营商环境行为

“桃源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局高新区分局推诿扯皮,导致某企业相关手续办理缓慢,影响企业办证、融资及正常生产……”这是今年4月,常德市纪委监委通报的4起损害营商环境的典型问题中一则慢作为的案例,相关责任人均受到严肃处理。

优化营商环境,必须从干部作风抓起。常德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干部作风,聚焦决策部署不落地、行政审批不规范、执法监管不公正、干部履职不廉洁等方面,全面梳理涉及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并建立营商环境领域腐败和作风线索处置情况台账,逐一销号。对党员干部在服务市场主体中的违纪违法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肃追责问责。

常德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今年来,共查处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77件,立案查处33件,处理73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6人。

与此同时,常德突出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的监督机制,出台专门文件。日前,常德市纪委监委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明作风纪律护航营商环境的通知》,用“7条禁令、20个不准”再次拧紧全市党员干部严明工作纪律、改进工作作风、护航营商环境的“发条”。

常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何艺辉表示,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常德纪检监察机关将切实履行好监督首责,对企业反映的问题线索和损害营商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严查快办,严肃追责问责,切实以有力监督和霹雳手段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常德市纪委监委刘建佳聂盟)

海南:报告感染者数延续下降趋势 出院人数连续4天超过入院人数 人社部:这十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超过13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