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义乌外商穆罕奈德捐4万元支持防疫,他的故事曾被习近平提及

义乌“8.2”疫情发生以来,至16日7时,该市慈善总会已收到疫情防控爱心捐款35910笔计1594.56万元。其中,4万元的捐款来自名为“MOHANAD ALI MOHD SHALABI”的外商。

义乌外商穆罕奈德捐4万元支持防疫,他的故事曾被习近平提及

穆罕奈德分4笔、每笔1万元捐赠防疫善款。本文图均来自穆罕奈德微信朋友圈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义乌市慈善总会获悉,MOHANAD ALI MOHD SHALABI就是习近平主席提到过的在义乌实现梦想的约旦商人穆罕奈德。

“义乌就是我的家,我要守护它,能做多少做多少。我在义乌的住地现在处于管控状态,没办法和很多认识的朋友那样去抗疫一线,只能在家通过拍视频,通过微信向其他在义乌的外国人宣传防疫注意事项,还组织‘奈德之家’志愿服务队慰问一线防疫人员,这次的4万元是以贝迪餐厅的名义捐的。”穆罕奈德17日告诉澎湃新闻。

2014年6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讲话时,专门提及发生在“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的一段佳话:

“在阿拉伯商人云集的义乌市,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约旦商人开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馆。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了义乌,也在义乌的繁荣兴旺中收获了事业成功,最终同中国姑娘喜结连理,把根扎在了中国。一个普通阿拉伯青年,把自己的人生梦想融入中国百姓追求幸福的中国梦中,执着奋斗,演绎了出彩人生,也诠释了中国梦和阿拉伯梦的完美结合。”

2000年,20岁出头的穆罕奈德来到中国广东,在叔叔的餐馆打工时认识了在餐馆担任翻译的安徽姑娘刘芳,两人坠入爱河,2002年结婚。当年,他们在义乌开了家名为“花”的餐厅,2018年开了更大的“贝迪餐厅”。

今年6月2日,穆罕奈德(戴深蓝口罩者)在学习包粽子。

今年6月2日,穆罕奈德(戴深蓝口罩者)在学习包粽子。

“我到义乌已经20年,两个孩子都在这里出生。‘贝迪’在阿拉伯语里的意思是‘我家’,义乌就是我的家,家里有困难,我作为家人肯定要尽力帮忙。”穆罕奈德说。

相关阅读:
外交部:中非合作协调人会议将更好造福中非人民 17日24时起 陕西省商洛市划定这些风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