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志愿者进入集中隔离点应实行轮班制闭环管理

本报8月8日讯(记者赵汶)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志愿者冲锋在抗疫一线。进入集中隔离点的志愿者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海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曾雪霞提出相关建议。

曾雪霞介绍,集中隔离点志愿者工作期间应当做好个人防护。首先要备齐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隔离衣、工作服、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服、防护面屏、防护眼镜、防水靴套等;其次,视志愿服务活动的性质类别,采用不同级别的个人防护穿戴。

“工作后注意洗手和规范消毒。”曾雪霞提醒,志愿者要注意工作中可能会暴露的细节,注意防护,避免可能会发生暴露的不规范行为、动作。

曾雪霞建议,如无特殊情况,志愿者要与服务对象保持安全距离,尽量减少直接接触;穿戴防护服期间不得喝水、吸烟、进食等;口罩在连续佩戴4小时后或湿脏后应更换;加强手卫生,接触污染后应立即进行手消毒或更换手套。

此外,集中隔离点志愿者实行轮班制,闭环管理,工作期间不与外界接触,做好健康监测和定期核酸检测。工作期满后,开展7天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相关阅读:
吉林市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为冷库冷链工作人员 广东珠海8月8日新增无症状1例,详情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