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粮食杀手”草地贪夜蛾北扩速度加快 ,已至唐山天津一带

记者|程大发

我国草地贪夜蛾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据农业农村部网站2022年7月29日消息,农业农村部日前在陕西西安召开小麦病虫害防控总结暨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会,总结交流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成效和经验,研判草地贪夜蛾发生形势,动员安排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

农业农村部表示,当前草地贪夜蛾在云南、湖南、安徽、四川、贵州、河南、陕西等7个省份发生程度重于上年,6月底以来北扩速度加快,目前发生北界已达河北丰南、天津宁河,比去年偏北3个纬度以上、提早30天以上。

“粮食杀手”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跨国界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甘蔗、高粱等作物。2019年,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中国,见虫面积达1600万亩左右。据农业农村部介绍,草地贪夜蛾已在我国西南华南地区定殖,同时境外虫源也在持续迁入。

一位要求匿名的植物保护专家向界面新闻介绍,草地贪夜蛾的迁徙规律是从南到北。每年,草地贪夜蛾从西南华南周年繁殖区北迁到长江流域,在长江流域的江南江淮迁飞过渡区繁殖一代后,再北迁进入黄淮海及北方玉米主产区,周年循环。而草地贪夜蛾的危害主要来自于幼虫,成虫随季风向北迁徙产卵,幼虫对植物尤其是对玉米造成危害。

根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22年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其中,草地贪夜蛾偏重发生,预计在全国发生面积将达8000万亩次。

“粮食杀手”草地贪夜蛾北扩速度加快 ,已至唐山天津一带

上述植物保护专家分析,草地贪夜蛾的局部数量增多及北扩速度加快可能与南方降雨有关。一方面,今年春天,我国南部地区降水量较往年加大,当时区域性降水不利于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生长,所以在周年繁殖区的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一直不高。而6月以来,境外虫源持续迁入,时间又与草地贪夜蛾的生育期相吻合,因此种群数量增加,迁移速度也在短时期内加快。

“总体上讲,我国各地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都很重视,一旦田间发生很快就能控制住,目前对农业生产还没有造成很大影响。”上述植物保护专家说。

该专家还介绍,草地贪夜蛾传入我国4年,前期主要是以化学防治为主。随着技术发展,生物防治技术也已经成熟,比如在生产上大面积使用生物农药、试点天敌防治等生态调控措施。“要完全消灭一种生物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防控减轻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该专家说,我国对草地贪夜蛾防控目标是,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这4年来,危害损失都控制在了5%以下。”

2022年2月,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发布了《2022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要点》,其中提到,对草地贪夜蛾按照主攻周年繁殖区、控制迁飞过渡区、保护玉米主产区策略,实行“三区”联防、“四带”布控,并推行综合治理的防治措施。

该技术要点介绍,“三区”防控包括:周年繁殖区以生态控制为基础,全生育期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进行种子包衣,结合理化诱控、做好中后期药剂防治;迁飞过渡区提倡集中播期,采用种子处理,人工释放寄生性天敌,结合性诱捕杀,做好药剂防治;重点防范区则加强玉米生长中后期及晚播玉米田的理化诱控,选用药剂做好统防统治。

“四带”布控则包括:在西南华南周年繁殖区加密布设边境监测防控带,诱杀境外迁入成虫,遏制当地滋生繁殖,减少北迁虫源;在江南江淮迁飞过渡区布设长江流域监测防控带,扑杀迁飞过境成虫,控制幼虫危害,压低虫源繁殖基数;在黄淮海等北方重点防范区布设黄河流域阻截攻坚带,监测和诱杀迁入成虫,加强大田普查,对集中发生区实施统防统治、零星发生区实行点杀点治;同时布设长城防控阻击带,诱杀北迁成虫,降低东北和西北发生危害风险。

据介绍,在防控技术方面,农业部门对对草地贪夜蛾主要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诱剂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同时,应用金龟子绿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防治幼虫,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螟黄赤眼蜂、蠋蝽等天敌,发挥自然控害作用。

机票燃油附加费今年首次下调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 更好发挥人才对强军事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