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智能交管”让城市交通拥有“智慧大脑”

交通出行与每个市民息息相关,每年大幅增加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给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全市“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哈尔滨市交通运输局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工作实效,坚持人民至上,依托“哈尔滨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统”项目有力支撑,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升治理能力,不断推进公共交通数字化转型,助推行业管理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群众出行满意度。

优先廊道让公交“快起来”

近日,记者于早8时来到道外区南直路,由于去年投入使用的南直路公交优先廊道,以往拥堵的路段,目前公交通行非常顺畅。特别是早晚高峰时刻,让市民真正体会到公交廊道带来的便捷。“原来每天经过拥堵路段时坐车需要40多分钟,廊道开通以后每天能提前10至20分钟到达目的地,等车时间也特别短。”市民刘颖说。“平常开车的时候感觉不是特别明显,但早晚高峰就能看出来了,别的车道排起长龙的时候,公交车道非常顺畅。”53路公交车驾驶员薛翠荣介绍。“这就是智慧信号融合优化系统自动识别车流大小,即时优化所产生的效果。”市公共交通和出租汽车事业发展中心科技信息管理科科长李雪告诉记者,“单独的廊道不受社会车辆干扰。‘智慧交管’可以实时采集路口流量、车辆排队长度,分析路口的交通需求,自动优化路口的信号灯周期,以此来适应早晚高峰、平峰不断变化的交通流。系统启用以来,线路运行效率最高提升了32%。”

不仅如此,通过廊道的公交车上都安装了车载物联网设备,在每个路口安装了路侧物联网设备,设备间可以实现快速组网,通讯距离达到150米,可以实现数据双向互通,这一技术的应用在国内属于首例。与此同时,路侧设备还可以将驾驶建议发给车载端,提高公交车运行准点率。

“智慧大脑”让管理更精准

公交优先廊道的投用,只是我市为破解公共交通发展“瓶颈”、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紧跟交通运输时代发展步伐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依托世界银行贷款哈尔滨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统建设项目,我市快速建成交通运行监测调度指挥中心。为全市包括公交、出租、两客一危及重型货车等各类交通运载工具安装智能监控设备73598台,打造了新阳路、南直路、长江路3条公交优先廊道,规划建设了2300余块公交电子站牌,推出了“哈尔滨交通出行”App及微信公众号。

目前,“交通智慧大脑”已汇聚公交、出租、网约、客运、货运等行业数据150余类,可满足车辆的运营管理、行业监管、运行监测、决策支持和出行服务等实时响应需要。

以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统为基础构建的智慧公交管理“云”平台,不仅实现了对全市200余条公交线路、6000余台公交车辆实时监控,也实现了行业、企业、线路不同层级的指挥监控调度。

“智能调度”让出行更便捷

在哈尔滨福通客运有限公司运行监测调度指挥中心,每个调度员面前都有两个显示器。调度人员可以通过系统与公交司机进行沟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发出调度指令,使线路车辆运行间隔均衡有效,最大限度减少拥挤度,缩短乘客等车时间。

公交83路车队调度长侯玉琴说:“原来都是手写路单、依靠经验的调度模式,现在智能调度平台根据反馈信息自动计算发车间隔,制定合理准确的运营计划,实现车辆运营的精准管理。而且车厢内的6个摄像头,能清楚看到乘客数量,随时可以调整运营间隔。”

据李雪介绍,企业可根据实际运营情况,采取大站快车等灵活调度方式,缩短乘客候车时间,实现车辆运营的精准管理。公交企业的调度生产数据也同步推送到公交电子站牌和手机App上,乘客可通过电子站牌和手机App实时查询公交车的运行位置。

除此以外,智能化系统还包括公交车停靠秩序管理系统。该系统可通过wsn技术识别站位空位,预告进站车辆停车位置;对违规停靠车辆触发抓拍,作为事后处罚的依据;异常滞站停车预警、站台违规停车信息管理;违规信息分析、统计等。目前,哈尔滨市在16个路口建设了智能信号机,同步开发优先通行算法,充分保障了公交车早晚高峰的通行路权。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钟国伟说:“全市‘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围绕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工作实效,全面提升服务意识、服务本领和服务功能。通过建立运营企业和行管部门互联互通的信息化监管体系,解决了交通运输行业点多、线长、面广等管理难点,从“凭经验”向‘全流程可见、实时管控’的数据化、智能化管理方式转变,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管理质效大幅提升。”

相关阅读:
深度关注丨从物价稳看中国经济之稳 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永胜接受审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