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媒体:兰州本轮疫情为何传播这么快?

兰州,一座400多万人口的西部省会城市,连日来,这里因为突发的疫情持续成为舆论焦点。

7月19日10时至20日10时,兰州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2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46例,而截至目前,

兰州本轮疫情的感染者已经超过1000例。

媒体:兰州本轮疫情为何传播这么快?

这座城市已有276个中高风险区

兰州本轮疫情首次报告于7月8日。据每日甘肃网报道,7月7日16时,在位于兰州七里河区的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发现1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疑似阳性病例。18时,医院封控。

7月8日,七里河区委宣传部官方微信消息,7月7日0-24时,兰州市七里河区新增阳性检出者1例,该区疫情防控办公室通知紧急排查7月1日以来到访省妇幼医院相关地点人员。

首例感染者报告之后,兰州市乃至甘肃省的疫情发展之快成为舆论焦点。

在兰州,七里河区疫情发生之后,兰州市主城区城关区、安宁区等开始出现感染者。而从甘肃全省来看,7月10日后,白银、天水、张掖等城市出现确诊病例。

7月14日,甘肃省的疫情发布会透露,兰州市、白银市、张掖市、定西市、天水市、陇南市、甘南州、酒泉市、临夏州9个市州的21个县市区先后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7月18日,兰州的疫情发布会则透露,根据大数据统计:近5日,从兰州市流出省外的省份主要是青海、陕西、四川、宁夏、河南,从兰州市流往甘肃省内的城市主要是定西市、武威市、白银市。当天,兰州透露已向相关城市发出协查函295份,其中省外83份。

首例病例发现两周之后,截至7月20日10时,兰州本次疫情全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46例,无症状感染者835例。而目前,兰州市共有高风险区95个、中风险区181个。

7月中旬,兰州高新区某核酸检测点居民正在排队等待核酸检测。李亚龙摄

7月中旬,兰州高新区某核酸检测点居民正在排队等待核酸检测。李亚龙摄

这波疫情为何传播这么快?

兰州市副市长杨德智14日曾对媒体表示,本次疫情为传染性极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代际传播间隔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已经发生了社区传播,疫情处于上升期。

加之,兰州主城四区人口多、密度大,正值暑期,加严社会面管控措施,减少人员流动性,加强风险排查管控,是阻断疫情传播的必要有效措施。

兰州在11日0时起对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实行一周临时性管控措施,17日,兰州延长管控时间,将四区临时管控时间延长至7月24日24时。

从兰州疫情的病毒毒株来看,本次疫情确诊病例所感染的病毒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2.38,兰州方面称,该毒株传播力和隐匿性强,不利于早期发现,容易造成扩散和外溢。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浩此前曾解释兰州此轮疫情的病例特征,“无症状感染者占比升高,甚至远超确诊病例数量”。

他解释,这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自身特点有关,与大规模人群免疫接种有关,也与早期发现有关。

“由于疾控队伍快速筛查、快速发现,使得一些早期感染者没来得及出现症状就很快被发现、被检测到,流调工作越细致、早期‘拦截’感染者的概率越高,疾病传播控制也更及时,无症状感染者是早期被‘拦截’下来的人群。”

7月中旬,兰州高新区某核酸检测点居民正在进行核酸检测。李亚龙摄

7月中旬,兰州高新区某核酸检测点居民正在进行核酸检测。李亚龙摄

抓住这个“窗口期”

“千方百计拧紧疫情传播‘水龙头’,想方设法倾力托底应急状态下的民生需求,争取尽快实现这场歼灭战的阶段性转折。”

在19日召开的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电视电话会议上,省委书记尹弘要求,刻不容缓斩断传播链条,努力用最短的时间实现社会面清零见底。

当天,在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上,省长任振鹤称,本轮疫情点多、面广,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接触人员多、生活轨迹复杂、流调溯源和管控防范难度大,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措施千条万条,落实第一条。面对第二个临时管控窗口期,务必重拳出击抓落实。”任振鹤强调。

日前,甘肃省纪委发布通知,要求聚焦七个方面强化监督,为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这其中包括履职不力,甚至不担当不作为、推诿扯皮、消极应付,导致疫情扩散蔓延,防疫工作中搞层层加码、简单化、“一刀切”,严重影响防控效果和群众正常生活,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等。

另据甘肃省纪委监委网站的消息,截至7月18日12时,兰州市纪检部门已累计监督检查1070次,推动问题整改1102个,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提醒提示函等98份。

7月19日,兰州启动第九轮大规模核酸筛查,20日的兰州疫情发布会介绍,截至20日10时,已采样345.41万人次,完成检测261.07万人次,初筛阳性13例。

这显示,兰州社会面的疫情传播仍未阻断。

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关阅读:
广西南宁市一仓库突发火情 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防范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