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八个焦点看中国经济半年报:完成全年目标仍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2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长0.4%,克服了超预期因素不利影响,在疫情的深度冲击下依然保持了正增长。

进入下半年,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在,尽管经济运行的底部已过,但要实现年初确定的5.5%左右的增速预期目标,仍需要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需要注意的是,超常规的刺激手段和适当靠前的发力节奏,在稳增长的同时也存在风险挑战。

对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时强调,三季度,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既要有力,尤其要加大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等实施力度,又要合理适度,不预支未来。

这也是业内及专家极为关注的问题。他们普遍认为,这考验的是政策可持续性与跨周期调节的能力,要防止靠前发力后四季度接续不足的问题,提前筹划新的增量工具。

这里,我们通过8个问题共同讨论下半年经济走势、宏观政策的实施力度以及政策背后存在的风险挑战。

焦点1

下阶段经济运行有望逐步恢复,保持平稳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在一季度实现同比增长4.8%的平稳开局后,遭遇超预期不利因素,特别是国内局部疫情严重冲击经济运行,造成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深度下跌。为应对变化,我国推出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政策效应较快显现,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6月份经济企稳回升,最终实现上半年GDP同比增长2.5%。

对上半年的表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稳经济政策成效明显,我国经济克服超预期因素不利影响,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尤其是二季度实现了正增长,稳住了经济大盘。

进入下半年,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在。当前,上半年GDP同比增长2.5%已经落定,要实现5.5%左右的全年增速预期目标,需要下半年交出较好的答卷。

从下半年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上升,主要经济体政策趋向收紧;国内疫情影响尚未完全消除,需求收缩与供给冲击交织,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问题叠加,市场主体经营仍比较困难,经济持续恢复基础还不稳固。

付凌晖表示,尽管存在上述不利影响,但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下阶段经济运行有望逐步恢复,保持平稳增长。

对此,植信投资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下半年GDP有望恢复性回升,若在强力政策支持下,仍有望接近和实现预期目标。

具体分析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连平认为,当前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复工复产和复商复市都在稳步推进,消费开始复苏,预计三季度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均会保持平稳或较快增长。加上去年三季度是年内低点,基数影响下,今年三季度GDP增速有望成为年内高点。四季度消费继续修复,投资和出口增速可能略有放缓。

他认为,今年GDP将会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二季度已经探底,三、四季度将企稳反弹。预计全年GDP增速达到4%以上没有太大悬念。若在强有力政策刺激下,实现预期目标也并非没有可能。

焦点2

投资对稳增长的作用有望增强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1%,制造业投资增长10.4%,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4%。

在出口边际下行压力较大、消费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投资被视作今年GDP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政策支持较多。

付凌晖表示,今年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快,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提速,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有望增强。记者注意到,近来,政治局会议等多个会议也表示要全方位支持基建投资增长,来自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明显大于往年。

连平认为,在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的支撑下,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发挥“稳增长”作用。如果下半年发行抗疫特别国债,那么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可能更加明显。

谈到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的可能性,连平表示,当前部分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相对紧张,疫情防控消耗了部分财力,这可能对积极财政政策落地实施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下半年有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中,要在确保质量安全等前提下,能用尽用以工代赈。此举将为群众特别是农民工、脱贫人口等规模性提供务工岗位,增加收入,进而拉动消费特别是县域消费。

焦点3

外贸保持较快增长,体现出强大韧性

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11.14万亿元,增长13.2%;进口8.66万亿元,增长4.8%。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8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

付凌晖表示,在世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的情况下,我国外贸进出口保持了较快增长,体现出我国外贸的强大韧性。

对下半年的外贸走势,连平认为,出口整体承压,但不乏积极因素,增速可能出现边际走缓。进口方面,增速可能仍在低位震荡。

有此判断主要是因为世界经济步入衰退边缘,海外需求走弱和贸易环境恶化等,可能导致我国出口下滑。不过,下半年依然存在一系列支持出口的积极因素。

他表示,随着下半年疫情好转、供应链修复并扩张,我国的全产业链优势就会显现出来,对出口供给起到保障作用。同时,我国出台的一揽子稳经济举措也为出口营造了良好条件。其他方面的因素还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对出口有一定程度的带动;美对华首批500亿美元商品的加征关税将于8月到期,存在取消或者部分取消的可能性。此外,人民币贬值对下半年出口也可能产生一定积极作用。

针对越南可能替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一类的声音,连平认为,在疫情短期冲击之下,东盟对我国造成一定的出口份额挤占,但中长期受制于产业结构不均衡、基础设施短板、劳动力与我国“工程师”红利仍有差距等因素,下半年东盟产业链难以对我国形成竞争性替代。

焦点4

6月消费增速回正,下半年或持续恢复

“三驾马车”中,消费是唯一上半年为负值的指标。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7%。消费疲软的状况下,关于是否发放现金或消费券的讨论增多,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启动消费券发放。

付凌晖表示,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促消费政策的影响下,5月份以来,市场销售已经稳步回升。5月份,社零总额同比下降6.7%,降幅收窄4.4个百分点;6月份增速转正,同比增长3.1%。

社零的快速回正与部分受疫情影响地区逐步解封有关。6月份,上海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1%,但降幅比上月收窄42个百分点;吉林增长5.5%,上月为下降1.5%。

月度数据已由负转正,下半年消费能够延续增长势头吗?

付凌晖表示,5月份以来国内消费呈现回升势头,积极变化明显增多。尽管消费恢复还面临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场景受限等制约因素,但总的看,我国消费有望保持持续恢复。

连平认为,下半年推动消费加快修复的积极因素很多,但同时疫情反弹也成为阻碍消费修复程度的最大风险。积极因素主要包括:二季度被压抑的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就业情况一定程度好转、消费券等促消费政策加力、消费的“大头”——汽车消费进一步提振、房地产相关消费有望回暖等。此外,暑假、中秋、“十一”黄金周以及“双十一”和“双十二”等集中在下半年,消费场景较多。

焦点5

就业总体改善,青年人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5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7%。其中,二季度平均为5.8%。逐月看,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5、6月份连续回落,分别为5.9%、5.5%。

付凌晖表示,二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逐步回落,就业形势好转,失业率升高的趋势得到扭转。重点人群中,农民工群体就业形势好转,但青年人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数据显示,6月份,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9.3%,处于较高水平。

分析原因,付凌晖表示,青年群体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普遍面临摩擦性失业困境,同时受疫情影响,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年轻人求职渠道在疫情条件下也受到了阻碍。加之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创历史新高,加剧了青年人就业压力。

实际上,就业的结构性问题由来已久,在本轮疫情前,16-24岁人群失业率就持续处于15%以上。

连平认为,经济增速下行削弱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收能力,同时,经济结构转型较为缓慢,未能打开新的经济增长点。疫情之下,更加剧了就业困难。

就业是“六稳”“六保”之首,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就业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就业困难-收入下降-消费不足-供应下降-就业进一步困难”。

连平表示,当前就业市场的低迷如果得不到改善,可能会持续作用于消费,从而使得经济增长消费主动力缺失,从而陷入前文描述的负面循环之中,需要政策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他特别提醒,未来出口增速可能下滑,将使得出口带动就业的能力减弱,就业状况可能更加严峻。

焦点6

价格有望保持温和上涨

6月份,CPI同比上涨2.5%,涨幅创下近两年新高。猪肉价格同比下降6.0%,跌幅持续大幅收窄;环比上涨2.9%,连涨3个月。

随着猪周期上行的开启,下半年国内通胀压力是否会进一步加大?如何保持价格水平稳定?

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国际通胀压力整体上升,国内对于价格稳定的担忧也在上升。今年以来,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逐步恢复以及国际输入性因素的影响,CPI同比涨幅持续扩大,但总体保持温和上涨。

从国际范围看,我国CPI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水平,主要是由于我国没有采取“大水漫灌”的强刺激政策。面对国际输入性通胀,加大了国内市场保供稳价的力度;加强粮食生产,今年夏粮实现丰收,保障了CPI总体稳定。

作为国民最主要的肉类消费,猪肉价格话题经常占据热搜。付凌晖表示,猪肉价格上行对CPI整体涨幅影响有限,目前,生猪产能总体恢复正常水平,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记者注意到,近期国家发改委主持召开两场座谈会,研究通过投放储备、打击炒作等手段抑制猪价过快上涨。

对下阶段价格走势,付凌晖表示,进入汛期后,部分地区鲜活商品供应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可能会持续,但是我国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总体是充裕的,市场保供稳价的力度在加大,价格有望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连平则认为,当前全球已经进入到高通胀时代,中国很难独善其身。下半年,俄乌局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会持续推升能源、粮食、工业原料等大宗商品价格;新增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可能叠加前期积累的压力,共同作用于国内物价水平。对全球来说,下半年,高通胀可能仍是持续面临的风险。

焦点7

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超20%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4%,其中,住宅投资下降4.5%。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2.2%。

连平表示,从2021年三季度后,房地产市场全面下行。加之疫情冲击,导致房地产市场触底的时间节点推迟,楼市信心恢复的时间可能比以往更长。同时,房企风险积累也进一步加剧。

在“房住不炒”的要求下,近期,多地放宽购房限制,金融机构也拿出政策工具加以支持。连平认为,房地产市场下半年有望进一步获得政策支持,行业景气度将出现反弹。

具体来看,房地产政策将保持宽松基调,房贷利率仍有下调空间,房企的资金需求有望得到改善。同时,土地购置状况也将好于上半年,整体下行压力或有所减轻。不过,政策效果可能略有滞后,参考过往经验,住房信贷增速回升到销售改善一般需要两到三个季度。

连平预计,三季度房地产销售将完成筑底,四季度有望得到真正改善。房地产投资增速将出现反弹,若政策落地效果全面显现,供需两端给予更大的支持,预计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可能同比增长。

焦点8

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不预支未来

进入下半年,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在,尽管经济运行的底部已过,但要实现年初确定的5.5%左右的增速预期目标,仍然需要宏观政策持续发力。

连平认为,下半年宏观政策应该更加凸显“稳增长”。

比如,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快落地实施,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尽快落地专项债资金,进一步提高留抵退税执行效率。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总量在较高水平上合理充裕,推动金融体系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

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保市场主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保民生。比如,运用财政、金融举措支持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增加职业保险基金补贴企业规模;启动基础城镇设施的改造工程,以工代赈提供就业岗位,吸收农民工就业。

“三驾马车”方面,有效扩大基建,以更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同时,进一步释放房地产宽松政策。消费方面,建议进一步加大针对企业和个人的减税降费力度,将就业率作为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并加大考核力度,考虑开展向居民提供消费券、现金补贴等刺激消费措施。进出口方面,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提升外贸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等。

连平还建议,在三季度再度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根据2020年的经验,特别国债中有七成资金能用于支持基建,可以对冲总需求快速下行,确保预期和信心稳定,保障宏观经济大盘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超常规的刺激手段和适当靠前的发力节奏,在稳增长的同时也存在风险挑战。

对此,7月12日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强调,三季度,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既要有力,又要合理适度,不预支未来。

业内及专家普遍认为,这考验的是政策可持续性与跨周期调节的能力,要防止靠前发力后四季度接续不足的问题,提前筹划新的增量工具。

连平还指出,当前我国的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不小,依靠政策托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下行压力,但外生负面因素冲击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内生问题,仍需要高度警惕。

新京报记者姜慧梓

编辑白爽校对吴兴发

相关阅读:
暂停!管控!此地发布进入公共场所须持24小时核酸证明 上海城管:实施“轻微免罚”制度,帮助各类市场主体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