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顶着40度高温,“大白”全身湿透!记者实地体验户外核酸采样现场

来源:上海法治报

上海正经历一轮高温天气。动辄超过38度的高温再加上不低的湿度,往往是早上睁开眼,体感温度就要飙升突破40度大关。这样的桑拿天,在室外,哪怕装备齐全、做好防暑准备站一个多小时,人也会炎热难耐,更何况还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行核酸采样工作。这样的酷暑,医务工作者们还吃得消吗?

近日,记者穿上隔离服,跟着程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两名医务工作者,走进一个因密接被封控的小区,实地体验了一回夏日高温下的核酸采样工作。

吃人丹上阵!

“大白”在酷暑中坚守

上午9点半,记者来到长宁区世博会议大酒店,任秋玲和她的同事张艳以及程家桥街道派来增援的两位工作人员正在穿上防护服,准备开始上午的核酸采样。

15分钟前,记者给任秋玲打电话确认地点时,她还在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忙着给患者抽血。

世博会议大酒店为酒店式公寓,由于有密接被封控2天,上午要进行的是第二次全员核酸,顺利的话第二天上午就可以解封。

看到记者前来,任秋玲忙招呼记者穿上蓝色隔离服,她和同事负责采样则要穿上全套的“大白”。“我们都是吃着人丹上阵的,你准备了吧?”

尽管当日的气温并不算太高,但闷热甚至有阳光直射的户外,记者一带上头套穿上隔离服就感觉进入了蒸笼,而这,仅仅是开场。

顶着40度高温,“大白”全身湿透!记者实地体验户外核酸采样现场

穿戴好装备,一名采样员配一名扫码员,四人分两组开始检测工作。居民已经在物业的组织下有序地排队。保安告诉记者,这里大约有不到400名住户。

这天要做的是每人单管,同时做口腔拭子和鼻腔拭子。由于现场只有四名工作人员,为了提升速度,扫码员每扫一个码核对身份信息的同时,都要提醒居民“把盖子拧松给医生,今天口鼻都要做”。即便这样,仍旧有不少人忙于看手机,拿上试管做检测时做完口腔拭子扭头就走,医生不得不紧急召回:“别走别走,还有一个没做完!”

穿上隔离服不到15分钟,即便没有在工作,记者仍然能清晰感受到掩盖在口罩下每一滴汗珠的分布。很痒,但也没法去擦,只能任凭汗水不断累积。同时,额头的汗水不断在眉毛睫毛处积累,眼前的视线变得模糊。“对啊!都是糊的!根本看不清。”扫码员深有同感。记者看到,她的手套也已经泛出汗水的印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气温一点一点攀升。10点,手机天气APP上显示的实时体感温度已经达到了41度。摆放在场地中央的电风扇不停转动着,但几乎感受不到它带来的一丝风力。

排队的居民同样体验到高温的炙烤。不少居民后背的T恤已经有被汗洇湿的痕迹,更有人不停摆动着T恤下摆扇风。

50分钟过去了,仅仅穿着隔离服呆在一旁没有工作的记者已经有点发昏,同时清晰地感受到全身从内到外都被汗湿透。耳边除了时刻不停歇的刺耳蝉鸣声,就是现场逐渐撕扯沙哑的说话声:“别动别动!”“盖子拧松!”“拉开距离!”

鼻腔拭子的难耐使得不少居民在核酸检测时连连后退。采样员不得不扯着疲惫的嗓音指挥:“别退别退,你别动,马上就好!”

排队的人群逐渐减少,一个多小时过去,这次的采样任务终于基本结束。任秋玲转过头去和保安仔细核对:“人都下来了吗?这次不能遗漏啊!没下来赶紧下来,没法补做,没人我们就要封管了。”

张艳累得瘫在椅子上:“真是一动也不想动了!今天还好,没昨天那么热,不然估计又要中暑了。”

一个多小时,四人共完成了345份样本采样。平均每分钟采样超过5人。

采样人群散去,但医生仍要坚持负责收尾工作。整理试管和现场垃圾,前前后后又忙活了一阵子,两人才终于落定,脱下防护服。身前背后,全都湿透,连裤子都有了明显的干湿分界。脸上被口罩闷得一块块泛红。别样的“口罩红”或许是他们一眼辨别出同胞的最好标识。“黑衣服湿得都发亮了,整个身上只有脚踝那儿是干的。”张艳脱下防护服展示了“全身水洗套装”。还好她们早有准备,办公室里备上一套衣服,等回去了再换上。

顶着40度高温,“大白”全身湿透!记者实地体验户外核酸采样现场

“我能拍几张照吗?”记者问道。“你拍吧!主要是也不好看。我们之前拍的自己满身大汗的照片,都不好意思往外发。”任秋玲拿出手机给记者展示此前她们工作的照片,屏幕上一张张大汗淋漓带着口罩印迹的脸,都是她们工作的勋章。

自备多种防暑药物、工具

任秋玲的肩膀上贴着一个冰凉帖,她止不住地称赞:“还是要早作准备,这个东西今天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不止冰凉贴,他们还事先服用人丹,身上喷了降温喷雾,贴上冰凉贴。这些都是他们在过往的工作中总结的宝贵经验。

顶着40度高温,“大白”全身湿透!记者实地体验户外核酸采样现场

“昨天我就中暑了,整个人头晕想吐,还好那个时候采样已经快结束了,坚持撑了一会没耽误事。”仅程家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这个夏天就已经发生过多起核酸采样中途中暑的事件,像张艳一样仅仅是难受的都算小事,此前他们的同事甚至直接在采样中途热晕了。

“之前我和同事去采样,她就很虚弱地和我说,姐,我真不行了,要吐了。”任秋玲说起了几天前同事的案例。“我感觉不对劲,就说你赶紧到旁边把防护服脱了休息一会儿。防护服一脱,她就晕了,等她好了和我说,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晕倒的。”任秋玲嘴里是止不住的心疼。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负责的不仅仅有这种固定点位的采样,对于密接以及腿脚不便的人群,她们还需要一个个上楼进行核酸采样。碰到老旧小区就得一层层楼爬上去。“之前我爬到4楼,就感觉心跳加速得厉害,缓了好一会儿才恢复正常。”爬楼、蹲下拿东西,都能感觉防护服里一股股热气喷涌出来。在这样炎热的夏天,穿着防护服行动绝对是艰巨的任务。

“要是能放点冰或者来点其他降温措施就好了。”张艳感叹道。和常态化核酸采样有固定的点位不同,程家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工作者负责的是被封控楼栋的核酸采样以及周末、三天两检等区域大筛工作。这也就意味着,进行采样的地点甚至时间往往是临时的不确定且零散的。接到采样通知再来布置降温防暑的工具往往也来不及。因此,医务工作者们都选择自备多种防暑药物、工具。

日常工作核酸检测连轴转

等来收运试管以及医疗垃圾的工作人员,任秋玲和张艳上午的采样工作正式结束。吃个中饭简单休息下,下午的工作还等着她们去进行。目前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已经基本恢复正常,这就意味着,核酸采样的任务必须与日常工作同时进行。因此,连轴转成了这些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常态。

“每天回到家,就恨不得瘫倒在床上。”但实际上,她们在家的时间也并不多,从周一到周天,休息的时间很宝贵。每个周末大筛是固定的,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三天两检也同步展开。五点钟卫生服务中心关门,她们要立刻赶往自己分配的点位负责大筛。几十个采样员,以及十几个增援人手要负责辖区内3万人的大筛,由于人手不足,这个小区做完了,她们又要转场去下一个小区。

有大筛的日子往往要九十点钟才能到家。一有疫情,还要忙着辖区内的封控楼栋的采样,工作的事务列出一项又一项,但时间却只有那些。

不仅负责采样的医务工作者,街道的工作人员同样要连轴转。长宁区天山路街道工作人员马佳琪告诉记者,她日常要增援常态化核酸采样和辖区大筛,主要负责扫码发放试管。街道为增援的工作排好了班,按照常态化核酸采样点位的开放时间,一般有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每个人轮流支援。常态化点位增援完照常上班。“大筛其实也还好,熬几个小时也就过去了。”她笑着说。相较于前两个月的每天住单位,扫楼做核酸,对她来说,增援核酸采样要轻松不少。

可喜的是,随着高温天的到来,街道为不少核酸采样点位都配备了冰块风扇,让酷暑也不那么难熬了。

记者|翟梦丽

相关阅读:
高温持续浙江官方倡议节约用电 杭州已有写字楼发限电通知 战高温保进度 坚守一线 宜宾临港长江大桥持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