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签发《关于压实林长责任高质量推进2022年林业重点工作》的2022年深圳市1号林长令,要求全市各级林长、各级各部门强化政治担当,落实当前科学绿化,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面的任务,推动林长制工作由“建章立制”向“推深做实”转变。
深圳第1号林长令重点聚焦三方面工作:加快全面推行林长制进程。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决扛起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主体责任,持续完善林长制组织、制度、责任体系和运行机制;各级林长要结合需求,因地制宜开展林长巡林、检查督导,组织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级林长办要加强能力建设,为林长做好参谋;林长制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职责,共同推动林长制落地见效。
高质量推进科学绿化。各级林长要深刻领会科学绿化的时代内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切实履行造林绿化主体责任,合理安排国土绿化用地,科学选择国土绿化树种,保障国土绿化资金需求,持续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加强沿海防护林、重要水源涵养林建设,加大滨海湿地和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不断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扎实推进薇甘菊、松材线虫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筑牢林业生物安全防线;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及其自然生境,建立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数据库,严格审批城市树木迁移、砍伐,加强城市树木保护管理。
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各级林长、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推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做好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三区三线”的衔接;不断完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开展自然保护地规划编制及勘界立标;在自然保护地的一般控制区探索建设低影响的生态游憩体系,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地的社会功能,大力开展自然教育。
四级林长守护鹏城一草一木
深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创造了“绿色奇迹”。图为海上田园湿地白鹭翩飞。
森林入城、碧水入城、耕地融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多年来,19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仅生活着超2000万的人类,更孕育着数万个生命物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创造了“绿色奇迹”,蓝绿交融成为自然资源底色,支撑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2021年年底,深圳市委办公厅、深圳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深圳市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由市委书记任市第一林长,市长任市林长,标志着林长制在深圳全面推行。
今年,是深圳林长制从“建章立制”向“推深做实”转变的关键之年,一系列创新举措正在推进。目前,深圳已建立全域覆盖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林长组织体系,共设立林长1772名,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全市67.2万公顷林地和3.69万公顷的湿地,被划为各级林长重点保护区域,制定规划期保护目标,纳入林长任期考核。针对高度建成化、高密度特点,深圳将建成区的绿化空间一并纳入林长管理范围,要求无“林”辖区的林长要挖潜增绿,增加立体绿量,做好自然教育等。
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大鹏半岛国家地质自然公园等27个自然保护地也全部划入市、区两级林长挂点重点生态区域,实施重点保护。海岸带林长对“海洋卫士”红树林及滨海湿地的保护修复负有责任,到2025年拟修复营造红树林51公顷。
实化“林长巡林”“林长令”等林长履职方式,通过各级林长巡林推动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落实“一长两员”的源头管护机制,将全市上百万亩森林资源划分为责任网格,每个网格均落实对应的基层监管员和护林员,在日常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处置应急事件,打通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深圳积极打造林长制地方特色,试水“林长+”模式。
探索推行“林长+树长”制,林长也是辖区每一株古树的树长,对古树的“生老病死”负有管护责任。林长作为“地方首长”,也加速了各区古树空间数据与城市空间数据的融合,目前各区均已实现古树名木数据在“多规合一平台”的落图应用,实现建设项目涉及古树名木空间管控的一键自动核查。
充分发挥深圳市志愿者之城,各类社会组织活跃等优势,成立“公众林长”和“自然(森林)校长”两支民间林长队伍,作为各级行政林长的有力补充,搭建各级林长与社会联动平台。招募关注支持和参与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并具有自然教育知识的公众担任“森林达人”“公众林长”,和深圳各级林长一起巡林,共同擦亮深圳蓝绿底色,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