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工信部网站发布消息,通信行程卡取消“星号”标记。图/工信部官网截图
行程卡“星号”取消了!据工信部网站6月29日消息,为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支撑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便广大用户出行,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
消息一出,旋即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有数据显示,消息发布半小时内,某平台机票搜索量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180%,酒店搜索量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220%。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网友对这一举措的“普大喜奔”之情。毫无疑问,取消行程卡“星号”,是因时因势防疫之举,意在让常态化疫情防控更加科学、精准、有效,为加速社会经济流动提供更多筹码。
就在行程卡取消“星号”前一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也发布了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其中涉及优化调整风险人员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以及中高风险区划分标准等内容;再往前,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九不准”要求,明令禁止各地“一刀切”“层层加码”。接连多个重磅动作密集出台,意味着在全国疫情形势趋稳的背景下,我国防疫政策更加有的放矢。
取消行程卡“星号”意义不容小觑。行程卡的本意是为了方便用户查询前14天到过的所有地市信息,以更好地进行疫情排查与防范。而行程卡“带星”的意思是,用户过去14天访问过的城市中目前存在中等或高风险区域,但并不意味着该用户实际访问过这些中等和高风险区域,并且与个人健康状况无关。
可在一些地方,行程卡“带星”却成了限制人员、货物流动的依据,在疫情防控中,直接将行程卡“带星”用户等同于有高风险地区经历,与“高风险人群”划等号,进而“一刀切”地隔离、劝返,防疫手段失之简单片面,缺乏精度与柔性。
比如,此前就有地方规定,通信行程卡绿色“带星”的,非必要不来访,确有需要的,需持48小时内2次(间隔≥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实施“7天居家隔离”的管控措施,不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实行集中隔离。显然,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这样不合时宜的做法,需要坚决地纠偏、摒弃。
取消行程卡“星号”释放的信号是明显的,就是要让各地的疫情防控秉持科学精准原则,聚焦于个人,而不是以地域为标准进行“一刀切”。这实质上压缩了一些地方“层层加码”的空间,让防疫更加合乎精准防控精神。如此,也才能加速社会经济的流动,让各地经济社会运转迅速恢复常态化。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取消行程卡“星号”,不意味着疫情防控政策放松,更不意味着动态清零的总方针发生了改变。就在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再次强调,当前,疫情还没有见底,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还很大。坚持就是胜利。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松劲心态,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同时要尽可能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这其实对各地的科学精准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地方因地制宜,制定更加周全有效的措施,统筹地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也要注意,尽管工信部取消了行程卡“星号”,在地方落地过程中,亦需谨防政策被悬置架空。行程卡不“带星”,地方依然可以查询到用户到访地,还不能排除继续沿用隔离、劝返手段,限制民众流动。对此,有关方面需要加强督导督查,防止善政在基层被消解、扭曲。
当此之时,取消行程卡“星号”,对恢复全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对个人而言,取消“星号”也不意味着可以放手撒欢,心中的防疫之弦要紧绷,良好的防疫习惯要坚持,决不能因为一时的“欣喜”,放松了警惕,毁掉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