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叶刘淑仪接受环球时报专访:香港要走“适合自己的民主路”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白云怡陈青青]香港即将迎来回归25周年纪念日,特区政府新一任行政会议召集人、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香港未来要走“适合自己的民主路”。

叶刘淑仪说,过去很多香港人盲目吹捧西方的选举制度,但实际造成的后果是使立法会屡次陷入大乱,无法有效运作。特区政府施政也不断遭到无谓阻拦,使得香港土地房屋、贫富差距的问题长年无法解决。在这样的现实下,香港显然不应盲目抄袭西方的选举制度。她接着谈到,西方民主制度近年来也产生很多问题,几乎每一次选举都把社会撕裂一次,且西方许多政党把自身利益放在国家整体利益之上,短暂的任期又让许多议员、政客当选两年,就忙于筹款再度参选,几乎没有精力投入到经济发展或社会治理中,“这些都不是香港应当学习的”,我们应该走自己的民主路。

在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一些英美媒体质疑未来香港司法独立、言论自由等空间会越来越小,香港管治方式越来越“内地化”,“一国两制”遭到破坏。叶刘认为,“一国两制”在过去25年中取得巨大成功,无论何时“一国”都是摆在香港面前最基本的政治前提。而在过去25年,港人生活方式未变,经济金融制度未变,司法体系和司法制度完整独立运作,西方上述论调是对现实的有意歪曲。“有人批评说现在香港司法独立被破坏、司法受政治影响等,但没有任何人拿出实据,证明香港的司法体系到底怎么遭到破坏,或香港的法院不再独立运作,或香港的法官受到什么政治压力。”她对《环球时报》称,过去25年,她在香港看到的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普通法制度,不断顺应新的内外形势发展和宪制秩序。

叶刘强调,目前香港的终审庭法官包括海外临时法官,都接受国家宪法、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最高权力。这意味着香港本地的司法独立和对国家最高权力的尊重彼此衔接良好。西方因此批判“一国两制”遭到破坏是基于政治上的偏见,甚至是恶意抹黑。

叶刘淑仪称,《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9条明确指出,人人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但这一权利受到保障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公共卫生或道德的限制。事实上,一些西方国家对言论自由的约束比香港严厉得多,只是对香港采取“双重标准”。“英国有非常严厉的禁止散播仇恨言论的条例,煽动分裂政府、煽动恐怖活动的言论都被认为不合法。”她表示,“这一点我们应对香港市民进一步解释清楚。香港的言论自由空间很广阔,但不能触犯国安法或其他条例,不能刻意散布假消息”。

在谈及香港前景时,叶刘认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和过去几年社会动荡的影响,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地位的确受到挑战,但相信这些挑战都是暂时的。长期来看,香港仍然有优厚的条件和国际吸引力,依然能吸引各国资本和人才到来。叶刘说,尽管现下香港面临地缘政治的挑战,但其多元化、国际化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它未来将有能力继续扮演东西方之间桥梁的角色,现在有人离开香港,这没有问题,重要的是有人继续来。

叶刘用“强有力”“专业实干”形容新一任特区政府。她表示,新班子中有政务官,有出身纪律部队的官员,还有专业部门的工程师,预计有很强的执行力,对政策的延续性也有帮助。相信新班子将非常了解香港民情,很快做出实绩。

香港实施国安法和完善选举制度后,政治环境有很大好转。叶刘对《环球时报》表示,争取“人心回归”是新一任特区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不过,争取人心、弥合2019年以来的社会裂痕,不应通过特赦等手段。她说,“有人提出要针对2019年社会动荡做‘和解’工作,甚至设立‘和解委员会’或‘和解专员’。但我认为,如果这种‘和解’要通过特赦,那是不行的。犯罪不可能没有法律后果,否则社会将陷入混乱”。

叶刘认为,争取人心应通过有长远效果的教育等方法。2019年许多年轻人盲目上街,更喊出带有分裂意味的口号,就是基础教育出现了大问题。她表示,“在过去很多年里,我们的教育课程有很多类似‘去中国化’的内容,5万多参加中学考试的学生,只有5000人念中国历史科,2000人念中国文化科,年轻人没有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这一现象急需得到改变。长远来看,做好这一点,‘人心回归’并不是问题”。

责任编辑:祝加贝

速自查!北京28日通报感染者涉及风险点位一图速览 中国共产党辽宁省代表会议召开 选举产生我省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