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乘“峰”而上,加快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青岛日报评论员

6月19日晚,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如约而至。在疫情阴霾仍未驱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演进的当下,峰会的举行再次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鲜明信号。而作为东道主,峰会之于青岛是展示的舞台,更是宝贵的机遇。乘“峰”而上,不断放大峰会的溢出效应,青岛就能更快地提升城市能级,更深、更广地辐射周边、服务全国、融通全球,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六个城市”之一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就能更快地形神兼备。

从宏观的视野审视,没有人会否认,全球化正在经历多年未有的“寒冬”,但就像伟大的公司往往诞生在不景气的下行周期一样,其中也孕育着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上占据更加有利位置的机会。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发布的《2022年世界投资报告》对2022年全球FDI(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给予了较为悲观的预测,但对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前景依然看好。报告称,受到对服务业和高科技行业强劲投资的推动,中国2022年外国直接投资前景仍然乐观。商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至5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42亿元,同比增长17.3%,折合877.7亿美元,同比增长22.6%。而本届峰会再一次刷新的世界500强和全球行业领军企业领导人到场参会纪录,更是对这一趋势最直观的说明。

变局在演进,历史在前行。中国经济固有的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对外资强大的吸引力没有减弱。因此,在全球新一轮产业分工调整的进程中,在新的“差序格局”的构建过程中,以开放立身的青岛,要紧握峰会机遇,乘“峰”而上,关键在于能否进一步用更高水平的开放塑造自己新的比较优势。

加快打造开放“高地”。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一座城市对外资的吸引力,越来越体现为规则和制度的吸引力,而不仅仅是盈利机会。青岛要通过深化制度型开放,加快让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大平台崛起为开放的“高地”,实现政策重心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具体而言,就是要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极简审批投资制度等层面,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大胆地先行先试,锐意突破,从而以开放的“高地”的姿态,塑造城市新的开放格局。

开放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各种要素流通的顺畅。青岛要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充分发挥“双节点”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构建海陆空铁“四港联动”的高效物流体系,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当为题中之义。而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则是重中之重。以港而兴的青岛,过往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港口,未来新的竞争力也有赖于港口功能的发挥。青岛港要加快打造国际枢纽海港,对内要在沿黄流域布局更多内陆港,对外要与日韩等境外港口“多港联动”,增强航运集疏运能力,大力发展国际货物中转、集拼等业务,加快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升级。

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很长一段时期,劳动力成本低,土地供给充足,大量的优惠政策是各个城市推动开放、吸引外资的主要方式。在新的发展语境下,“超国民待遇”已成过去,各个城市的引资目标也从应对资本短缺转向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高新技术、绿色低碳等期待的领域。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对知识产权保护、人才要素自由流动提出更高要求。青岛要在这一轮竞争中再次胜出,就必须构建起更具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维度是要重视外资企业在技术、管理、观念上的外溢效应,用开放倒逼改革。

峰会大幕已然开启,青岛的开放踏上了“走在前、开新局”的新节点。我们期待,这座乘“峰”而上的城市,这个越开越大的国际门户枢纽,有更汹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汇聚奔腾。

相关阅读:
悬赏通缉3名积案在逃犯罪嫌疑人 北京:疫情期间,这些人须实施7天健康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