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环球时报社评:警惕有人借“谷爱凌当美国申奥大使”带节奏

当地时间7日,谷爱凌在《时代》杂志举办的一个活动上对记者表示,自己将担任美国申办2030年或2034年盐湖城冬奥会的大使。她表示“这是全球化的一个绝佳佐证”,“我们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冰雪运动去连接彼此”。她还说不后悔自己代表中国参加北京冬奥会。

在奥运会历史上,经常有参与申办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邀请与本地有渊源、也有全球知名度的运动员担任申奥大使,以帮助它们在海外进行形象推广和宣传。谷爱凌在美国出生,又常在盐湖城参与比赛和训练,由她来担任申奥大使并不稀奇。

事实上,由外籍运动员担任某个国家和城市的申奥大使,在奥运会历史上也很常见。比如美籍华裔网球运动员张德培就担任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奥大使,中国运动员丁俊晖曾担任英国伦敦申奥大使、申雪/赵宏博曾担任韩国平昌申奥大使、陈露曾担任俄罗斯索契申奥大使、高敏曾担任美国纽约申奥大使,等等。在谷爱凌宣布成为盐湖城申奥大使后,很多中国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指出了这一点,并对谷爱凌的选择表达了开放、包容的态度。

我们注意到,美国一些媒体对这件事的跟踪非常迅速,却刻意忽略和“屏蔽”掉了这一点。那些报道强化和夸大中国舆论场的“分裂”,以貌似“客观”的口吻重点报道了一些网民对谷爱凌的“争议”。与此同时,他们又将之关联上中美地缘政治博弈,并语带挑拨地声称,“一位杰出的中国人物为美国事务提供帮助是罕见的”,“这可能会损害谷爱凌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等等。

很明显,这些报道试图在中国舆论场带节奏,以服务他们不便明说的真实意图。这既是美国国内政治狭隘、社会严重撕裂、对少数族裔“不信任”等心态的自我投射,还更有一种将中国舆论节奏向“极端民族主义”引导和刻画的内在愿望。

在谷爱凌的事情上,他们很希望能将之变成证明中国“极端民族主义”的一个“最新例证”。实际上,美西方媒体这些年来一直力图将“极端民族主义”“排外”“狭隘”“封闭”等标签往中国脑门上贴,以妖魔化中国形象。因此他们一边想借炒作“国籍问题”来刺激、离间中国社会,一边又想营造谷爱凌在中国“被排斥”“受争议”的氛围。不得不说,这些舆论攻势也影响到国内的一些人,跟着美国人要谷爱凌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无论是谁,要往这个方向带节奏,都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中国社会向来愿意将体育国际交流作为促进文明互鉴的一种方式,中国体育名将郎平和李琰都曾经作为美国队教练征战过奥运会、冬奥会,并且取得骄人的成绩,中国社会对此一直是乐见其成的。

相比之下,谷爱凌代表中国队出战冬奥会,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却格外刺激了美国一些人脆弱的自尊心,让美国许多媒体和政客恼羞成怒,甚至失态。有美国电视评论员在节目中用“忘恩负义”“背叛”“可耻”来辱骂谷爱凌,美国前常驻联合国大使黑利则公开要求谷爱凌“必须选择一方”。人们看到,真正极端狭隘的是美国一些人,但他们却想把锅都扔到中国头上。

谷爱凌只有18岁,她的人生道路还很长,人生选项也有很多。她希望成为“中美交流的桥梁”,这样的志向值得两国民众共同支持和鼓励。在中美关系整体紧张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当做的,是架起更多交流的桥梁,而不是把它们一一拆毁。那些试图用地缘政治绑架正常交流、推动事情走向极端的力量,瞄准的不止是一个谷爱凌。谁碰到他们,最好都绕得远远的。

相关报道:

谷爱凌诠释北京冬奥意义,中国选手担任外国申奥大使早有先例(澎湃新闻)

谷爱凌在TIME100峰会现场。

谷爱凌在TIME100峰会现场。

北京时间6月8日,中国自由式滑雪冬奥冠军谷爱凌出席了《时代》杂志TIME100峰会,并接受了现场主持人的采访。

谷爱凌是峰会中最年轻的发言人,同时也是唯一一位现役运动员及女性运动员。此前,谷爱凌已经入选了《时代》杂志评选的2022百大人物。

谷爱凌表示,她之所以热爱运动的原因,是因为体育有创造互相联系和交流的力量。

环球时报社评:警惕有人借“谷爱凌当美国申奥大使”带节奏

“北京冬奥会后,滑雪运动在全世界掀起了热潮,全世界数以亿计的人开始使用滑雪这一共同语言。”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共同经历,跨越种族、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差异,这是一个促进文化交流和全球化的绝佳机会。”

“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只要你跌倒了,我都会出手相助,我更会倾囊相授我的运动技巧。”

谷爱凌接受采访。

谷爱凌接受采访。

“我也看到数百位年轻女孩给我发私信说,因为看到你北京冬奥会的表现,激励了自己去滑雪,去打破自己的界限,让自己看到了身上的闪光点。当我看到这些信息时,反过来极大地激励了我。”

“这不是简单的偶像和粉丝的关系,而是朋友间的良性循环。”

环球时报社评:警惕有人借“谷爱凌当美国申奥大使”带节奏

同时,谷爱凌在TIME100峰会上表示,她将担任美国申办2030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的大使。

其实,中国奥运冠军担任其他国家申奥大使早有许多先例——这就是运动地位的展现,和对中国体育实力的认可。

此前,丁俊晖曾担任过2012年英国伦敦申奥大使,申雪、赵宏博担任过韩国平昌申奥大使。

2007年4月26日,韩国奥申委在北京聘请中国双人滑名将申雪、赵宏博出任韩国2014年冬奥会申办城市平昌的申奥名誉宣传大使。

最终,平昌虽然没有顺利举办2014年冬奥会,但后来,韩国平昌成功举办了2018年冬奥会。

2008年,丁俊晖就确定担任伦敦申奥形象大使。

2008年,丁俊晖就确定担任伦敦申奥形象大使。

当时丁俊晖表示,“伦敦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温布尔登、新威布利、洛德和海德公园,加上新的奥林匹克公园组合在一起,会给中国运动员提供妙不可言的经历。”

此外在2005年,中国跳水“皇后”高敏也成为了纽约奥申委邀请的8名嘉宾之一。

责任编辑:刘光博

相关阅读:
花乡奥莱、丽泽天街等多个丰台区商场6月9日恢复营业 痛悼!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勤之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