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航天员陈冬:曾经的“孩子王” 再飞天挑大梁

2021年8月14日,陈冬舱内服气密性检查。孔方舟/摄

2021年8月14日,陈冬舱内服气密性检查。孔方舟/摄

6月4日,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名单公布后,引发热评:“史上最年轻乘组”“三位75后领命出征”“都只有40多岁”……

作为指令长的陈冬,更是乘组中最年轻的一位。当被问及是否有压力时,他说:“从年龄上看,我们乘组三人相对年轻,但我们有充分的准备,火热的激情,十足的信心。”

很多人对于陈冬的印象,还停留在6年前那段爆红网络的对话:

“爽不爽?”

“爽!”

那是神舟十一号飞船飞天时,整流罩抛开后,三上太空的指令长景海鹏与陈冬的一段对话。彼时,陈冬还是青涩的新手。

6年后的今天,他再次迎来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实现了他“尽快返回太空,为祖国飞出新高度”的愿望。作为第二批航天员里的首个指令长,他要迎接全新的挑战和考验。

“6年前的太空生活结束后,我对太空的渴望与日俱增。6年前是想上太空,现在是更想上太空,感受就是这么简单。”陈冬说。

曾经调皮爱惹事的“孩子王”

从小在工厂大院里长大的陈冬,是小伙伴们中的“孩子王”。那时候的他,调皮爱惹事,曾经带着小朋友们踢球,有时候砸坏邻居家的玻璃还会落荒而逃。

谁也没想到,有一天陈冬会成为一名“性格沉静、稳重,责任心强”的航天员。

他的转变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

有一天,学校给全校老师发菜,菜全堆在小操场上。放学后,陈冬领着一帮小伙伴在菜堆上又打又闹,结果把菜踩得稀巴烂。

“这下闯祸了!”陈冬越想越害怕,他找到老师承认错误,准备接受严厉批评。但让他意外的是,班主任杨老师并没批评他,而是温和地对他说,“老师知道你是无意的,但这样一来老师吃的菜就都没有了,以后干什么一定要多为别人想一想。”

杨老师替陈冬承担下了责任,同时,也在陈冬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凡事多为别人着想,做个负责任的人。

从此,陈冬慢慢变得懂事了,也开始在学习上发力。他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没过多久就在班上数一数二,还被大家推举担任了班长。

就这样上了中学后,陈冬再次被全班同学推选为班长,他又幸运地遇到了另一位恩师——当了他6年班主任的姚老师。

那会儿,刚从教不久的姚老师非常有活力,不但课教得好,还经常组织课外活动,带着他们野炊、打篮球、踢足球。在姚老师的带动下,陈冬成为体育达人,运动会上经常斩获名次,还是足球队主力后卫。

到了高三,陈冬面临人生路口的重要抉择,但他的心里早已有了明确的目标。

这个决定是在他上高二时立下的,那时有个被飞行学院录取的师兄回到了学校,向他们描述战斗机飞行员逐梦空天的飒爽英姿,看着师兄眼里闪动着骄傲和自豪,让从小就爱挎军用书包、戴小军帽的陈冬心里充满向往:“我要成为飞行员,飞上祖国的蓝天”。

1997年8月,陈冬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帅气的蓝色军装,成为一名飞行学员。

接连遭遇现实的滑铁卢

然而,兴奋的感觉还没持续多久,他就接连遭遇现实的滑铁卢。

那是新训时,一次因为被子没叠好,班长直接把陈冬的被子给扔了。他是全班唯一一个被子被扔到走廊“展示”的,一向是佼佼者的陈冬觉得很丢人,恨不得钻到地缝里。

从那以后,陈冬趁着午休时间,在会议室找块空地用抹布擦干净,把被子铺在地上,用小板凳一遍一遍地压平整,慢慢地,终于把被子叠成了“豆腐块”。

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天的身影牢牢吸引住他的目光。陈冬说,“我也想飞得高点、再高点,飞出大气层,去那里看看什么样。”

当得知所有航天员都在飞行员中选拔,杨利伟和他一样飞的也是强击机的时候,他的心跳都加速了:“未来有一天,我是不是也有机会飞向遥远的太空?”

但机会真正来临的时候,又遇到了点小波折。2009年,航天员选拔开始之时,陈冬和部队正在祖国大西北参加演习。当他们得到消息后非常欣喜,结果却被告知,因在外执行任务,他们不参加选拔。

心理学上有个法则叫“梦想法则”。也就是一个人只要拥有梦想,就会在希望中生活,并且不断创造生命的奇迹。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全世界都会为之让路。

3个月后,陈冬竟然获得一次补招的机会,搭上了航天员选拔的末班车。

这次,陈冬顺利进入面试,更让他惊喜的是,面试考官竟是他崇拜的英雄杨利伟。

杨利伟问他:“想成为航天员要面对更大的风险,要付出更多,会照顾不了家庭,你会坚持吗?”

陈冬毫不犹豫回答:“我想成为一名航天员,可以飞得更高。为实现这个梦想,我甘愿付出一切。”

2010年5月,陈冬和刘洋、王亚平等7人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报到的那天,第一批航天员在航天员大队门口欢迎大家。

看到以前只在电视镜头里出现的英雄们近在眼前,想到从此能与他们并肩战斗,陈冬心里顿时升腾起一种自豪感。

6年训练近乎“人间蒸发”

一入队,老大哥们就给新队员们交流经验。从中,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对航天员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到“慎独”:抛弃一切杂念、集中全部精力,一门心思苦练飞天本领。

于是,陈冬仿佛“人间蒸发”般消失在亲友们的视线里。

其间,姚老师还因为陈冬突然杳无音讯,在当地报纸刊登文章寻找他。姚老师哪里知道,此时的陈冬为了实现飞天梦想,在北京的航天城里全身心地投入训练。整整6年,几乎与世隔绝,直到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时,才被媒体公布于大众视野。

西天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同样,成为航天员只是拿到了前往“天宫”的入场券,而后,必须通过一场场艰苦卓绝的考验,方能一步步登上天梯。

陈冬的微信头像是一张从舷窗口拍的太空画面。隔段时间他就会给头像换一张太空图,均是他在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时拍摄的美景。

太空的神奇和壮美时刻都在吸引着陈冬,返回后,他更加渴望重返太空,为祖国飞出新高度。“

这次执行任务前,孩子们表达了想跟爸爸去太空的愿望。陈冬说:“这次,没有船票了,等你们长大了,争取自己上太空。”

趁机,陈冬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作业:“你们好好思考下去太空干什么?为什么去?”

陈冬也惦记妻子的身体,经常叮嘱她多运动,知道她颈椎不好,有空就陪她打羽毛球。

妻子汪晓燕喜欢北方的下雪天,每当此时,陈冬一定会抽出时间陪着她在雪中散步,享受雪花落在头发上、身上,汪晓燕说有一种“一不小心陪你白了头”的感觉。

根据任务安排,陈冬所在的乘组预计12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等我返回的时候,恰好在冬季,也许从天上随雪而至。”受妻子的感染,陈冬对雪也有一种浪漫的期待。

占康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邱晨辉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6月06日 04版

相关阅读:
“太空新人”蔡旭哲:为了这一刻等待12年 2022年度省级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培训开始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