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视频|上海街市重现"烟火气" 促消费如何"趁热打铁"?

随着上海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撤除路障卡点、贯通浦江两岸,上海6月1日正式“重启”。

6月1日0时,连接浦江两岸的南浦大桥,卢浦大桥,延安路隧道等跨江通道,全部恢复通行。7到9点,上海迎来恢复正常通行后的第一个早高峰,8点半左右,延安路高架东西双向、南北高架双向已是车水马龙,主干道上也出现了久违的小段车流缓行拥堵的情况。上午11点之前,上海轨交就已经运送乘客超91万人次。截至当日,上海三大火车站也全部恢复运行。

6月1日早上,上海轨交迎来复工人群

6月1日早上,上海轨交迎来复工人群

如常的上海,此刻已经归来。不仅仅是人流车流重现,申城商圈也重燃“烟火气”。

位于上海市中心徐家汇商圈的恒隆广场港汇店,6月1日10点开门营业,9点多就有人来排队。而浦东新区的佛罗伦萨小镇,早上光排队等着进场的客流足足走了20分钟。

面对久违的客流,上海各大商场还是严格落实防疫举措,顾客需要出示72小时核酸阴性报告,并扫描场所码或数字哨兵才能进入。不少商场还通过设置客流动线、限流等举措,避免人群聚集。

尽管比以前麻烦,但也阻挡不了消费者购物的欲望。有上海市民坦言,这么长时间没有消费,多少有一点消费的冲动。

第一八佰伴6月1日恢复营业

第一八佰伴6月1日恢复营业

在浦东第一八佰伴,有化妆品柜台的营业员笑着透露,一小时销售额达2万元,跟疫情之前工作日已经差不多。另外,八佰伴儿童商品的楼层经理吴丽娜说,虽然当天这里只有70%品牌开业,但是开业一小时的业绩已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表示,这是一种上海市民对过去两个月来被压抑的消费需求的井喷式释放,但也只是一种短期回补。劳帼龄认为,如果要把这种消费反弹持续留住,商家真得动一番脑筋,因势利导,用“好产品、好服务、好体验”持续推动消费的复苏,才能恢复大上海国际消费中心的“魔力”。

虽然上海“重启”首日显示出旺盛消费力,但实际上本轮疫情对消费抑制作用很明显,4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上海方面这一数据更是同比下降48.3%,因此,最近从国务院到各地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刺激消费。

比如针对汽车消费,5月31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对购置日期在今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内,单车价格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如果以30万元的最高价计算,消费者最多可省1.5万元。日前发布的《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就明确,对年底前置换纯电动汽车的个人消费者,将给予一次性1万元补贴。年内还要新增4万个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

视频|上海街市重现

受此行业利好消息,6月1日,A股汽车板块大涨近3%,该板块自4月27日创出本轮调整新低后,最近23个交易日涨幅已接近40%。

围绕促进消费,上海的“行动方案”还明确提出,要以节庆活动为契机,适时推出主题购物节、鼓励发展夜间经济,提振消费信心;支持大型商贸企业、电商平台以多种形式发放消费券;支持文创、旅游、体育产业发展等。

此外,对于不少市民来说,这场疫情中“社区团购”、“集约下单”等线上购物比重明显增多了,不过长期研究线上经济、电子商务领域的劳帼龄表示,线上的商家不能仅仅躺在过去两个月“量大”的老本上,因为这个“量”大多是在特殊情况下提供基础性的民生消费品,谈不上“精”和“好”,如今从保供到复市,线上经济也应该跟上“节奏”,及时转换,明锐洞察,比如搞活夜经济、融合商文旅、还可以联动长三角、辐射全中国,发挥起在线经济的“数字化引擎”作用,真正做到精准引导、促进消费。

(看看新闻Knews编辑黄艳琳)

相关阅读:
速自查!北京6月1日通报感染者居住地、风险点位一图速览 浙江湖州:借力数字智慧压实强制报告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