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固体饮料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正式实施,今后固体饮料冒充特医食品将戴上“紧箍咒”。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执行副会长厉梁秋告诉新京报记者,协会与市场监管总局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次沟通,考虑到疫情对企业生产运输造成影响,允许将原有包装材料延期使用至2022年底。
数据显示,我国固体饮料市场规模预计到2024年达到1051.6亿元。随着监管从严,整个行业已进入洗牌期。据生产企业介绍,目前消费者对宣称具备功能性的固体饮料比较警惕,不按规范操作的企业被逐渐淘汰,新增企业的数量在逐渐减少。
冒充特医食品难了
2022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固体饮料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简称《公告》),规定固体饮料产品名称不得与已经批准发布的特殊食品名称相同;应在产品标签上醒目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固体饮料”;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蛋白固体饮料、植物固体饮料等最小销售单元,应在同一展示版面标示“本产品不能代替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作为警示信息。
《公告》还要求,固体饮料标签、说明书及宣传资料不得使用文字或者图案进行明示、暗示或者强调产品适用未成年人、老人、孕产妇、病人、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人群等特定人群,不得使用生产工艺、原料名称等明示、暗示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保健功能以及满足特定疾病人群的特殊需要等。
自2022年6月1日起,该《公告》正式实施,此前生产的产品可在保质期内继续销售。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公告》重点在于通过标签标示、警示用语、宣传语等方面的规定,给固体饮料冒充特医食品戴上“紧箍咒”。
《公告》发布前,市场监管总局已于2021年10月下发《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特医食品“突出特医食品标示特点和警示用语”。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执行副会长厉梁秋称,此举主要目的在于方便消费者清晰选择特医食品,有效区分固体饮料。而在《公告》发布后,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与市场监管总局方面进行了数次沟通,对诸如“固体饮料包装样式繁多,主展示版面如何认定”等细节问题进一步予以明确。
旧包装延期使用到年底
此外,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还与监管部门就旧包装的使用延期问题进行了沟通。
“《公告》出台后,生产企业都在积极应对,但因为疫情影响,使得6月1日执行《公告》遇到了现实困难。”厉梁秋告诉新京报记者,今年上半年疫情发生后,固体饮料企业的生产、运输受到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产品流通没有原来顺畅,存在旧版包装剩余比较多的现象,如果直接丢弃不符合环保低碳理念;二是有些设计好的新包装、包材,由于疫情防控无法及时运送到企业手中,临时寻找供应商较为困难。
“出于环保、减碳等考虑,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向总局递交申请,延续了固体饮料企业原有包装的使用时间。”厉梁秋说。
5月2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延长固体饮料企业剩余包装材料使用时间的通知》显示,有关食品行业协会、固体饮料生产企业和地方市场监管部门陆续反映,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现有包装材料有一定数量的剩余。“为减少浪费,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固体饮料生产企业现有产品包装材料在2022年6月1日前未使用完毕的,可以延期使用至2022年12月31日。
固体饮料生产企业、江西采薇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邱田向新京报记者证实,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允许生产企业将固体饮料旧包装延长使用至今年12月底。一些消耗没那么快的产品包装预计到明年1月仍会有剩余,“还是会有些损失”。
行业进入洗牌期
邱田认为,固体饮料是个比较大的食品品类,除保健品外,目前市场上的冲调类食品主要分为固体饮料和方便食品两类,其中固体饮料又可分为植物固体饮料、蛋白固体饮料、营养素固体饮料、益生菌固体饮料等。“‘固体饮料’不代表产品好坏,目前部分消费者之所以对其印象不好,主要在于一些用于婴幼儿的固体饮料打擦边球,造成了消费者误会。”
母婴店老板吴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在乡镇母婴门店出现的“营养品”主要有益生菌、乳清蛋白粉、清火宝(奶粉伴侣)、葡萄糖等。除部分产品属于保健食品或调制乳粉外,其他均为固体饮料。多数商家采取的套路是在顾客购买婴幼儿奶粉时,极力推销搭售其他“营养品”,“顾客很少空着手走出门店。”
一位连锁母婴品牌创始人也向新京报记者证实,母婴渠道所售“营养品”中,有70%是固体饮料,剩余30%中大多是调制乳粉,此类产品的兴起与我国婴幼儿奶粉的监管环境有关。2016年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制开始实施后,由于一个工厂只允许注册3个系列9个配方,市面上的婴幼儿奶粉品牌数量大幅减少,很多奶粉厂家、销售公司、经销商、母婴渠道急需寻找其他产品支撑业绩,于是乳铁蛋白、DHA、益生菌等产品开始兴起。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固体饮料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780亿元增至2019年的885.6亿元,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51.6亿元。
不过从2020年湖南假特医食品案开始,监管部门对固体饮料一直从严监管,整个行业增速放缓。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关键词为“固体饮料”的现存企业11111家,年新增企业注册数在2020年达到1921家的高峰后开始回落,2021年新增665家,2022年截至目前仅新增86家。
邱田称,受此前固体饮料冒充特医食品系列事件影响,目前消费者对固体饮料有所警惕,尤其是一些被渠道宣称具备功能性的、标新立异的产品。加之疫情影响,线上渠道对线下门店的冲击,以及监管日趋严格,固体饮料行业整体进入洗牌期,不按规范操作的企业被逐渐淘汰,“原来一个月能新增几百家企业,现在新增企业很少了”。
[消费提示]
如何区分固体饮料与特医食品?
早在2010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就曾发布消费提示,帮助消费者正确区分特医食品与固体饮料。
所谓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我国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实行严格的注册审批管理,产品标签必须注明产品注册号、适用人群、产品名称等,需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13432-2013)相关规定。
而固体饮料是用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等加工制成的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供冲调或冲泡饮用的普通食品。其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标签和说明书等不需要产品注册审批,不能标示适用人群,也不需要在医生和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产品标签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标签通则》(GB7718-2011)。如果用固体饮料替代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长期食用,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如何给孩子选择饮品?
六一来了,如何给孩子选对饮品?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建议,最好的饮品是白开水,其具备安全、健康、经济的优点。液体奶、酸奶、豆浆可作为孩子的每日饮品。除鼓励孩子吃整颗水果外,喝果汁最好选择鲜榨果汁。购买预包装植物奶、果汁时,要注意其中是否添加了糖、盐等成分。不适宜儿童选择的饮品则包括酒精饮料、咖啡因饮料、运动功能饮料、碳酸饮料等。
购买预包装饮品时,建议看好产品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根据《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食品配料表按照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排列。含奶、含果汁、含豆浆的饮品,如果糖、盐、水这些成分排在前面,“一定要小心”。
营养成分表中,重点应注意“营养素参考值NRV%”中的数字,其意味着该“份”产品或者“每100毫升/克”产品中含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分别占全天需要量的百分比。如果是含糖饮料,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占比较高。如果是运动饮料,含钠通常比较高。
新京报首席记者郭铁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