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对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的稳经济一揽子措施的细化和落实,5月31日,国务院发布《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下称措施),提出六方面33项具体政策措施及分工安排,要求各部门按照通知对本部门本领域本行业的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再落实,需要出台配套实施细则的,应于5月底前全部完成。
其中,财政政策共7项措施,包括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等;货币金融政策共5项措施,包括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等;稳投资促消费等政策共6项措施,包括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等;保粮食能源安全政策共5项措施,包括健全完善粮食收益保障等政策等;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共7项措施,包括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政策等;保基本民生政策共3项措施,包括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等。
此前,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要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已有多省市召开会议,部署贯彻落实措施。稳住经济基本盘成为当前我国各部门经济工作的主线,目前从宏观政策到微观市场主体和民生层面的一揽子政策组合拳已经出台,将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
【财政政策】
加大退税力度、加快发行专项债……多元化财政工具释放积极信号
措施原文:要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研究将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7个行业企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预计新增留抵退税1420亿元。
要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加大稳岗支持力度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对稳经济的支持作用。
解读: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国务院出台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其中就有7项是财政政策,是一揽子政策措施中的核心重点内容。
具体而言,这7项财政政策有四方面特点,首先,7项财政政策包含税收、社保、专项债、政府采购、融资担保、财政支出等多种财政工具,多元化的组合财政工具释放了拉动经济的积极信号;其次,财政支持的资金额度较大且突出重点,预计将产生较强的经济效应。例如,《通知》要求,抓紧完成今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任务,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同时,在前期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等9大领域基础上,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支持领域,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
“基建投资是近年来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点之一,加速发行、使用专项债可以进一步放大财政政策对稳经济的作用。因为财政资金通常能产生乘数效应,再加上前期我国已经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预计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后,这些财政资金能带动投资,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来经济增长。”李旭红表示。
她谈到的第三个特点则是财政政策着力为市场主体纾困,针对性较强,如研究将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7个行业企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这些都是目前受疫情影响较大以及保民生的相关行业,给予其存量留抵退税,无疑提供了一笔资金以解当前的燃眉之急。又比如,《通知》提到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可按每人不超过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充分考虑了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可谓千方百计运用积极财政政策保就业。
最后,李旭红提到,此次的财政政策还统筹了财政资金的安排,保障了财政的可持续性。例如《通知》规定,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对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按规定收回统筹使用,对不足两年的结转资金中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资金收回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支持的领域;结合留抵退税、项目建设等需要做好资金调度、加强库款保障,确保有关工作顺利推进等。相关政策一方面反映了中央正视部分地方面临的财政难题,通过优化资金配置,确保此次各项积极财政政策得以顺利推进,另一方面也盘活了存量财政资金,提高了财政效能。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则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整体而言,国务院确定的6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着眼于稳定供给、扩大需求和稳定预期,这些政策不仅在宏观层面推动了经济稳定,更在微观层面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特定困难群体,政策有力度且针对性强,将推动国民经济加快恢复。
罗志恒分析称,从财政政策来看,力度超市场预期,具体呈现五大特点。首先,力度更大,退税规模更大、行业受益面更广,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并提振经营预期和信心;其次,节奏更快,退税节奏更靠前,专项债发行、使用和财政支出更快,有利于尽快促进经济企稳回升;第三,政策工具更多元,涉及减税降费退税、支出政策、政府采购、民生社保等多方面。
罗志恒进一步表示,第四是此次7条财政政策的目标更明确,市场主体和地方政府受益更直接,有利于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强调扩大投资和消费,可对冲房地产投资和出口下行;强调稳岗保就业,有助于社会稳定;强调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则是兜底“三保”,避免地方政府因财力紧张而弱化减税降费等政策的落实力度。第五个特点是实施积极政策的同时仍强化财政纪律,有利于防范化解风险。
“展望未来,随着疫情形势逐步明朗及受控,生产生活秩序将逐步恢复。在力度更大、节奏更快、目标更明确的财政政策作用下,微观主体的积极性和活力将逐步被激发,经济运行将重回需求回升、供给畅通和预期转好的轨道。”罗志恒称。
【货币金融政策】
普惠小微贷款“补贴”翻倍,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缩短至6个月
措施原文:继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资金支持比例由1%提高至2%,即由央行按相关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包括通过延期还本付息形成的普惠小微贷款)的2%提供资金支持,更好引导和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贷款。
解读: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对记者分析称,目前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大约是20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于2023年6月底到期,在此期间地方银行新增的普惠小微贷款及延期还本付息形成的普惠小微贷款,将获得央行支持,相当于“贴息”。
此前有机构估算,预计今年初到2023年6月底,普惠小微贷款增量会有6万亿元,其中地方银行增量将在3万亿元左右。此前央行按照余额增量的1%提供资金,即大概有300亿元的支持。本次央行支持比例提高到2%,按照前述规模估算,则央行“贴息”规模将翻倍至600亿元。
此外,通知还提出,指导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质押等融资,抓紧修订制度将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并加大再贴现支持力度,以供应链融资和银企合作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记者分析称,企业原来一年才能去承兑,现在6个月就可以承兑,对企业来说,拿到这个汇票可以较快地从银行获得资金,加快资金周转。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银行承兑汇票期限越长,对产业链条上议价能力较弱的企业是不利的。一般大企业会开银行承兑汇票,比如它要购进原材料,可能就通过支付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去付货款,大企业上游的供应商就会拿到银行汇票。承兑期限长,相当于拉长了账期。上游企业若想提前拿到这笔钱,就要找银行贴现,而贴现就会损失一部分利息。所以缩短商业汇票承兑期限也对这些议价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有利。
【资本市场融资】
如何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
措施原文: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科学合理把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IPO)和再融资常态化。支持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依法依规推进符合条件的平台企业赴境外上市。继续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建立“三农”、小微企业、绿色、双创金融债券绿色通道,为重点领域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督促指导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各基础设施全面梳理收费项目,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交易费用能免尽免,进一步释放支持民营企业的信号。
解读:
科学合理把握IPO和再融资常态化,支持企业赴境外上市,支持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减免民企债券融资费用,这一系列措施将会发挥哪些作用?
经济学者、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在这一系列措施之下,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能够得以加速推进,资本市场的融资对接效率将会提高。无论是IPO、再融资,还是债券融资都会提速、增效、降费,也就是说,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审批周期会缩短,效率会提升,融资各个环节的费用有所减免,将会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付立春还提出,这些措施对于推进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市场化、法治化也将会起到促进和支持的作用。这些措施是在新的市场化平台上去推进的,对于稳固资本市场注册制及其他改革的制度基础具有积极意义,也将会对改革政策持续性地、更加积极地真正落地实施起到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是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措施。因为中小微企业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大,经营较为困难,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交易费用能免尽免,以及支持企业上市融资等,其实都可以起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作用。
系列措施落地之后将会产生哪些影响?付立春表示,预计接下来资本市场融资政策方面会更加积极和高效,包括资本相关政策、企业上市相关政策及融资相关政策。其次,预计接下来企业上市、融资的数量会更多,规模会更大,这对于资本市场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在数量扩张的同时,结构性分化的特点会更加明显,会有更多的企业能得到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融资,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融到理想的资金。另外,融资端的扩容对投资端相应也提出了更多挑战。无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资本市场的投资有更多的选项,这对投资机构的专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A股市场来说,杨德龙认为,这一系列措施将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结合前期系列会议和高层的表态,本次出台的一揽子措施又重点体现了支持民营经济、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信号,将会打消市场的疑虑,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表现。
【保民生稳就业】
保民生的政策针对性强,有助于缓解中小微企业的压力
措施原文:5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六个方面33项具体政策措施及分工安排。在保基本民生方面,主要提出了3项措施,
解读: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疫情的暴发,国务院发布的保民生政策,进一步稳定了社会,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在疫情的恢复阶段,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的时间延缓债务支付的周期,保基本民生,是党和政府关注企业、关注百姓生活重要的政策体现。
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主任周天勇告诉记者,“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就是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可以缓交住房公积金或到期以后补交,这个是减轻企业负担的一种做法。因为原来的一些比如社保、税收等方面的减缓免政策已经比较多了,而公积金的缓缴也是对企业在困难时期的一种支持。”
在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支持方面,周天勇则指出,建设用地指标是国家来进行管理,依照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安排各类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落户,要合理增加城镇土地的建设用地规模,增加产业用地,从而满足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需求。
王红英认为,随着城镇化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一方面是由于土地集约化有效率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另一方面则是农业人口进入城市,能够为我们整个城市的经济建设提供自身有价值的创造力量。他还指出,通过城乡一体化的二元发展结构,能够稳定农业人口进城之后的正常收入。同时,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这些农村转化为市民的人口提供更好的技能提升和更稳定的收入。
最后,王红英告诉记者,在疫情暴发的这段时间里,政府千方百计去保障民生,通过延缓债务、甚至减免债务等各种措施来保证民生的正常发展。同时,政府为农业转移人口以及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多的补贴,目的就是让全社会的老百姓能够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记者表示,整体来看,保民生的政策是很有针对性的,目前疫情之下,可能很多的群体和个体,尤其是一些中小微企业的创业者,收入因为疫情的中断受到明显冲击。因此围绕民生方面,也就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列出了保基本民生的重要措施,有助于缓解中小微企业的压力,对可能保就业、稳经济具有积极的作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顾志娟潘亦纯程维妙王雨晨
编辑陈莉校对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