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30条举措加快优质项目招引落地

招商引资是稳增长、强后劲、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提高招商引资成效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围绕提升精准招商水平、建设高素质招商队伍、加强招商推广网络、强化招商要素保障等7个方面出台30条具体举措,为青岛全面推进高质量招商引资,促进招商工作转型升级,加快优质项目招引落地提供了行动指南。

聚焦重点产业提升招商水平

招商引资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措施》提出,聚焦重点产业大项目,提升产业链定向招商水平。

锚定重点产业招商布局。明确重大产业、新兴产业主攻方向,加强重大产业与城市空间布局匹配,聚焦先进制造业和“四新”经济,谋划招引产业大项目,全力打造多个一流产业集群。明确全市招商产业布局,细分各区(市)产业赛道,重点延伸发展3到5个主导产业,推动区(市)主导产业差异化发展。

明确“管产业也管招商”责任。市直部门按照管理服务的产业行业推进项目招引,在重大项目谋划、战略资源引进、产业项目服务、产业发展扶持、国有企业混改、境外上市返投、科技成果产业化、高层次人才来青创业、商会和行业协会服务等工作中挖掘投资机会,加强与区(市)、经济功能区配合协作,推动项目落地。

突出产业链精准招商。制定完善全市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和“两图一表”(产业链全景图、产业链路径图、重点招商项目表),推进产业链招商图谱数字化,加强图谱在招商工作中的运用。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我市已有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进行精准画像,预判产业投资趋势,精准定位产业招商目标企业,高质量开展产业链招商。

强化“链主”企业产业链定向招商。在世界500强、本土大企业、市属企业中精选“链主”企业,按照“链主”企业提出的上下游企业清单,开展产业协同招商,推进集群式招商。

拓宽招商渠道强化要素保障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招商引资更需积极应变、创新方法。《措施》指出,加强招商推广网络建设,提升项目资源挖掘能力。

要实现招商引资项目的高效落地,市级层面要统筹调配各类资源,提升要素供给效率。《措施》提出,强化多元载体要素保障,提升重点招商项目落地率。

突出项目落地资源保障。建立全市可供招商土地清单、全市招商引资用地需求项目清单,定期对两张清单进行资源匹配,提出落地选址意见,协同推进招商项目签约落地。

建立招商载体“两库三图”。建立全市闲置厂房资源库、办公楼宇资源库及对应的地理位置图,定期制作批而未供土地和供而未用土地地图,推动招商资源优化配置。

扩大外资奖励政策覆盖面。提高外资大项目奖励标准,对外资重大项目奖励进行市、区(市)两级配套,奖励标准提升为到账外资的3%。保持外资政策的延续性、稳定性,促进外资向产业链配套方面集聚。

优化社会化招商奖励政策。降低社会化招商奖励门槛,在招商平台和社会中介机构引荐奖励方面,探索按照年度将多个达到一定标准的项目进行合并计算奖励,提高政策适应性。鼓励区(市)因地制宜制定社会化招商政策,调整个别区(市)引荐项目税收后落实奖励的做法,提高政策兑现率。

创新招商模式优化投资环境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少了手握手寒暄、面对面交谈,取而代之的是屏对屏、线连线。此时,招商引资更需积极应变、创新方法。《措施》提出,持续实践招商新模式,激发调动全社会招商活力。

提高招商工作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完善一体化招商项目管理平台数据库,用好招商资源信息化社交平台、重点项目调度平台,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技术等在招商引资领域应用,引领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创新性突破。

提升平台化、社会化招商实效。建立社会化招商机构评估和分类管理机制,突出制造业和高新技术项目招引,推动“制造业上楼”,实现土地集约使用。

开展产业基金招商。充分发挥基金对接项目优势,完善“政基企”合作机制,发挥区(市)和经济功能区引导基金作用,协调支持省、市产业引导基金参与区(市)和经济功能区产业项目招引。

推动国有资本招商。通过企业混改、境外上市和发债、投资合作和产业配套,积极推动市属企业招商引资和引进外资。支持市属企业与区(市)平台合作,招引产业大项目。

强化经济功能区招商“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优化体制机制,完善“管委会+”运营方式,理清园区运营职责边界,强化市场化招商,推动主导产业差异化发展,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鼓励建设高标准厂房,推动工业项目“上楼”,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项目承载能力,加快引进制造业项目,放大政策效应,打造“双招双引”特色园区和外资高地。

相关阅读:
青岛市区两级国有企业完成房租减免3.5亿元 深化数字检察建设 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