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单人单检不高于每人份16元!核酸检测价格今年两月内二次下调,未来还能再降吗?

多地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以来,公众一直关注检测费用的变化。

5月25日,国家医保局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通知,为配合做好大规模筛查和常态化检测工作,降低群众负担和社会成本,要求各地在6月10日前将公立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单人单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16元,多人混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5元。

这是继4月2日以来短短两个月内,今年的第二次全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降价部署。

两次的通知均强调,非公立医疗机构,以及医学检验实验室等社会检测机构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体现保本微利、质价相符,不得借疫生不义之财,倡导参照当地公立医疗机构新冠核酸检测价格。在此前的多轮降价中,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均跟随公立医疗机构降价。

一家位于某省会城市的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的负责人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价格,机构仍有利润空间。

核酸检测一降再降,多地多人混检价格此前已低于5元

自去年全国三轮大幅降低核酸检测价格以来,去年底单人单检、多人混检每人份国家指导价已经分别降至不高于40元和10元。

在今年上一轮调价中,两者最高指导价进一步降至28元和8元。

根据国家医保局4月9日发布的消息,调价通知发布一周内,吉林、山东、黑龙江等27个省份将单人单检下调至每人份28元,新疆、海南、北京全国最低,分别是每人份25.1元、25元和24.9元。湖南、江西等23个省份将多人混检下调至每人份8元,山东、河北、安徽、内蒙古、广东等5个省份下调至每人份6元,北京下调至每人份不高于5.9元,新疆全国最低,每人份3.5元。

广东和江苏等省份更是自4月2日国家通知以来,两次调低价格。5月25日,四川省也下发通知,自5月27日起,全省公立医疗机构统一下调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价格。单人单检价格降至每人份不超过16元,多人混检价格降至每人份不超过3.5元。目前,多个省份多人混检价格实际上已经低于本次国家所要求的价格。

同时,本轮调价特别要求,对于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筛查、常态化检测,要充分考虑到规模效应和基层组织、志愿者对成本的分担效应,新冠病毒核酸多人混检按照不高于每人份3.5元的标准计费,检测机构仅提供样本转运及检测服务的,需进一步降低计费标准。

一家位于省会城市的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的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常态化检测前,疫情期间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筛查采样由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进行,只有检测交给第三方;日常第三方进行愿检尽检时则负责全部采样和检测工作。

广东医保局5月20日的发文降价就已经明确,核酸多人混检价格降至每人份不超过5元,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筛查、常态化检测的多人混检价格降至每人份不超过3元。不过,单人单检价格为每人份不超过18元,高出国家最新16元的上限。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地方基本实行混采免费,部分地区单人单采也免费,实际由政府采购实现。此前,“应检尽检”所需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愿检尽检”所需费用由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承担。

为什么可一再降价?

实施集中采购后耗材成本可进一步降低

为什么核酸检测价格能够一降再降?

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丁一磊曾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第一是降低了核酸检测耗材的价格;第二是降低了医疗服务的人工成本;第三是检测的仪器在经过更大范围应用后也摊薄了成本。

本轮调价还要求,在6月10日之前,通过组织实施集中采购、竞价挂网、参与跨省联盟采购、区域价格比较等多种方式,公立医疗机构新冠核酸检测所需扩增试剂、提取试剂、采样器具等物耗成本从上一轮要求的单人单检价格的50%以内进一步降至40%以内。

16元的40%即是6.4元。

广东联盟18省多次开展新冠试剂耗材接续带量采购,最新一次5月25日起执行的采购中选结果中,核酸检测试剂及组套价格降至每人份3.2元-8.36元。部分未参与跨省联盟采购的省市如北京市,在上一轮国家降价通知下发后也开展了核酸检测试剂及配套耗材限价挂网工作,且所采购产品也都分批次挂网。

安信证券分析师曾在研报中测算,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每份平均生产成本约在3元-5元,目前核酸检测的试剂耗材成本已被压到极限。

试剂耗材企业目前毛利率微薄。去年,就有多家上市公司因为试剂盒集采降价而业绩下滑。

不过,方正证券4月29日发表的研报表示,持续大幅降价背景下,核酸检测服务龙头上市企业规模效应及流水线作业,检测成本大幅降低,维持15-20%净利率水平基本稳定。

上述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的价格下,该机构仍有利润空间。在常态化核酸检测政府大量采购的情况下,规模能够保证利润。

红星新闻记者张炎良实习记者胡伊文实习生刘锦宜北京报道

相关阅读:
同心守“沪” 载誉凯旋!多支援沪医疗队完成任务陆续返回 稳经济增长促就业 我国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