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越野跑这一年:选手蓄力热爱不减,安全监管更加规范

越野跑、马拉松运动员一起集训。供图/魏彪

越野跑、马拉松运动员一起集训。供图/魏彪

过去一年,辗转各地参赛不再是越野跑爱好者李德新的常态,偶尔和好友约着“跑跑山”,“安全最重要”。

越野跑精英运动员赵家驹、向付召去年12月参加了泰国UTMB超级越野赛,分获男子、女子168公里组别冠军。不过,像他们这种出国参赛只是个例,更多时间里,精英运动员通过日常训练保持状态,或者通过马拉松形式的锻炼提高平跑能力,静待赛事恢复。

无论精英运动员还是普通爱好者,一年前的“5·22”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公共安全责任事件,让他们心里始终绷着一根弦。行业安全监管更规范,参与者更科学合理地训练,养成更敏感的风险意识,“安全参赛,更要安全回家”成为他们默默达成的共识。

风险意识提高了,从关心成绩到注重安全

李德新喜欢旅行,会借着参加马拉松、越野赛的机会,到处走一走看一看。

2017年开始跑马拉松,2018年接触越野跑,李德新在那年参加了首场越野赛,距离30公里左右。2019年,他首次尝试百公里越野赛,顺利完赛。截至去年5月,百公里越野赛的参赛经历达到七八场。

像李德新这样的越野跑爱好者不在少数,他们热爱“跑山”,会在当地的训练营共同训练、交流心得,如果时间合适、赛事有足够吸引力,也会辗转各地参加正式比赛。

去年的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李德新早早开始关注当地天气情况,赛前带足了强制装备。跑到27.5公里处,感觉到风大雨大的他果断退赛,与其他选手结伴下山,先后撤到临时救援点和山下的打卡点,两天后,他安全到家。

李德新收到了很多身边朋友的关心,却始终没有让家人知道,“一直有些后怕,当时如果再往上跑那么一点,结果会怎么样?”

之后近半年的时间里,李德新跑步的锻炼没有间断,但多少受到影响,“跑山”的欲望少了很多。直至去年年底,当地举办了一场小型的训练营,他才慢慢恢复越野跑训练,“毕竟热爱这个项目,还是会参加一些交流性的活动。”

不再纠结于短距离还是长距离,是不是正式比赛也不重要,热爱的同时,李德新的潜意识里多了“安全”二字。相比以往,风险意识提高了,更注重科学合理的装备、补给,更关注活动的各方面保障是否专业。

“以前可能更关心成绩,容易忽视自身的安全,现在会对各方面因素做综合性评估。”越野赛未来还会举办,李德新希望所有爱好者能够做到一点,“安全参赛,安全回家。”

精英运动员们坚持训练。供图/魏彪

精英运动员们坚持训练。供图/魏彪

精英运动员继续逐梦,迷茫过后是坚持

2020年以前,国内精英运动员不断在国际顶级越野赛事取得佳绩。最近两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越野赛事纷纷停摆。越野跑运动员不得不做出选择,有人慢慢转项马拉松,有人还在继续逐梦。

去年12月,泰国UTMB超级越野赛举办,受邀参赛的赵家驹、向付召分别获得男子、女子168公里组别冠军,并以绝对优势打破了赛道纪录。不同于赵家驹、向付召等顶尖运动员能够受到国外顶级赛事组委会的邀请,即使同为精英运动员,大部分人并没有机会出国参赛。

魏彪曾担任飞越队教练,带领多名精英运动员在世界范围内参加大大小小的越野赛事。运动员总是要靠成绩说话,没有比赛参加,没有展示的机会,奖金、赞助等收入减少,最近一年来,他认识的一些运动员一度变得迷茫。

虽然越野行业停滞,限制变得越来越多,但大部分运动员还在坚持。

魏彪联合好友创立了Ichallenge Lab训练营,今年初到云南丽江冬训,29名马拉松、越野运动员参加,其中就有越野名将申加升。冬训地点位于高海拔地区,魏彪给大家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希望利用团队优势提高每个人的能力。

以往为了配合国际顶级越野赛事的日程,精英运动员有精确的训练计划,训练强度不断变化,以确保在某个阶段将身体情况、竞技状态调整到最好。如今没了比赛,不用刻意为了比赛调整状态,他们反倒能够静下心来,弥补以前的短板。

以挣比赛奖金为生的运动员就此放弃越野跑,这种情况确实有,不过大部分人的热爱不减,还在继续逐梦。他们期待再次参加国际顶级越野赛事,希望验证训练成果。

申加升出身于专业队,后转项到越野跑,越野赛的停滞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自我充电。和众多马拉松高手一同训练,申加升找回了专业队的感觉,通过路跑训练刺激肌肉、提升节奏感,他的平跑能力、速度水平得到不少提升。

魏彪认为这种调整非常重要,马拉松的平跑能力是提升越野跑水平的基础,以后再去参加越野赛,申加升也会更有信心。申加升今年27岁,他的目标很明确,将马拉松的成绩提高到健将水平,然后专心跑越野。

运动员们通过训练保持状态、提升水平。供图/魏彪

运动员们通过训练保持状态、提升水平。供图/魏彪

新规接连出台,行业安全监管更规范

过去一年,李德新会时不时关注整个越野行业的政策变化、指导意见,完善对越野跑的认知。在魏彪看来,要想确保越野跑赛事的安全,除了参赛运动员提高自身风险意识,行业自上而下的安全监管同样重要。

去年6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服务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举措,要求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一律制定灾害性天气等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实行“熔断机制”,密切关注赛事进程,在办赛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在不具备继续办赛条件的情况下,及时终止赛事。

今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意见提到,要加强赛事安全管理,严格赛事安全监管责任,建立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分类制定办赛安全标准,加强户外安全知识教育,引导群众科学认识身心状况、理性评估竞技能力、积极应对参赛风险。

今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建立健全体育赛事活动“熔断”机制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户外运动项目赛事活动监督管理的通知》。过去一年来,中国登山协会发布山地越野跑办赛指南、参赛指引,中国田径协会也研究出台多项路跑赛事监管制度、办法和标准,上线路跑赛事运营公司管理系统、田径赛事分级监管管理系统等,多次发布相关指导意见。

据“跑野大爆炸”创始人、越野跑资深业内人士孙瑞一介绍,在整个越野行业安全监管更规范的大背景下,也有极少数小规模、短距离的越野赛顺利举办,而承办这些赛事的运营公司,在各级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完备的安全风险防控方案、应急处理方案、疫情防控方案、赛事组织方案,最大程度保证了参赛者的安全。

提到越野跑爱好者的初衷,孙瑞一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是为了亲近山野,同时挑战自我,“很多人下了班或者放假后,和朋友相约去‘跑山’。”没有了正式比赛,的确会消磨一部分爱好者训练的乐趣,但并不是只有越野跑一种方式,大家还可以去野营、徒步等,关键看个人怎么选择。

行业的停滞只是暂时的,越野跑爱好者、精英运动员未来会重整旗鼓再出发,还会满怀热情地奔向山野。而自上而下的警钟长鸣,只为了所有人安全回家。

新京报记者徐邦印

编辑韩双明

校对刘军

相关阅读:
陕西西安铁路运输分院:增殖放流 共护安澜 “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数量已增加至700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