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5月20日电题:夫唱妇随,行走在网格间的“银发夫妻档”调解员
新华社记者朱旭东
“我原来并不理解他,更不支持他。地里有那么多农活要忙,他竟然不帮帮我!”72岁的陈玉兰说的他,是她的老伴、74岁的倪伯苍。“四五年前,土地流转了,地里没什么农活了,我慢慢理解了他,还开始支持他、帮他。”
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日前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10户2022年“最美家庭”先进事迹,倪伯苍一家位列其中。
5月18日,陈玉兰在打理自家菜地。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有着46年党龄的倪伯苍,是江苏省启东市海复镇庙基村第一网格党小组组长、网格员,2008年从事矛盾调解工作以来,成功调解了大大小小矛盾纠纷1000多件,并写下80万字“民情日记”。他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倪家伯”。
外面的事管多了,家里的事就顾不上了。倪伯苍每天早晨5点起床,只能象征性地做点家务,不到8点就要到网格中巡查走访,调处纠纷、检查安全隐患。他的每一天,忙碌且琐碎。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他不可能如此“任性”。
这轮疫情以来,倪伯苍又增加了新的工作——每天进行“敲门行动”。
5月18日,倪伯苍了解网格内村民的近况。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3月14日起,启东市开展疫情防控“敲门行动”,通过“地毯式”排查,将防控工作落实落细,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倪伯苍负责庙基村20组25户人家的排查工作。
“这25户人家,一大半有人在外地打工,以上海为主,我们要随时掌握村民的动态。”倪伯苍说,现在除了疫情防控,就是复工复产。“农村的复工复产,重点关注秸秆禁烧和安全生产,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倪伯苍几乎是踏着节点在忙碌,腿脚不输年轻人。上午的“敲门行动”结束后,他还要去看望村里几位残疾人。
83岁的钱亚英腿有残疾,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平时独居在家。“我每天经过这里,都要去看望看望、关照关照。”倪伯苍说。在他的努力下,钱亚英办好了低保,房屋修葺一新,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5月18日,倪伯苍看望钱亚英。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倪伯苍曾担任村里的会计,钱亚英习惯地称呼他“倪会计”。在她眼里,倪伯苍的举动代表着政府的关爱。“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她说。
日程表上的安排,随时会被打断。只要有求助电话,倪伯苍会马上放下手中的事,赶赴调解现场。
倪伯苍说,自己调解过的矛盾纠纷通常有三类:一是婚姻家庭矛盾,二是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三是邻里之间因为房屋、财产、通行权等问题引发的矛盾。
看着倪伯苍每天都很忙碌,陈玉兰有点于心不忍。“我从来没跟别人红过脸,妇女们都愿意跟我说说心里话。我觉得,我或许能帮点忙。”
“调解的时候,我们夫妻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我这边原则性很强,她那边人情味很浓。”倪伯苍笑着说,“有了老伴的支持,两人一唱一和,调解的成功率更高了。”
身教重于言传。倪家的女儿女婿在一家企业担任中层干部,同样支持父母的公益事业。倪伯苍一家古道热肠,情暖乡邻。
海复镇庙基村党总支书记董侃宇说,倪伯苍每天起早贪黑,不图回报。“我们的村干部都意识到,在平时工作中,要不等不靠,遇到困难要像‘倪家伯’一样想办法克服,主动化解矛盾,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