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张晓晨:冲破自己设下的围栏丨人物

张晓晨演绎的人物,总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与悲剧美学。

电视剧《九州·海上牧云记》中智慧狡黠的牧云德,电影《无名狂》中张狂不羁、内敛伤感的大侠郭长生,热播剧《风起陇西》中谨慎果敢,怀天下之抱负,却终为弃子的五仙道大祭酒黄预……他们沉迷自我,对抗命运,即便陷入绝境,也不屈服任何一种被预设好的人生。

即将四十岁的张晓晨,希望未来能给自己少设一些门槛。受访者供图

即将四十岁的张晓晨,希望未来能给自己少设一些门槛。受访者供图

这种强烈的内心力量,似乎也是张晓晨的人生底色。选秀出道却专注表演,没有选择颜值这条捷径,而是执拗于探寻自我,直至成为类型化演员。在张晓晨的眼神中,你永远能感受到傲慢与果敢——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也绝不左右逢源,没有任何中间路径。正如他最喜欢的动漫角色,《火影忍者》中的“鼬”:力量感包裹着一层柔软,善良却时常背离人群,拥有太多神秘与暗色调的想象。

但即将步入四十岁,张晓晨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包容、更宽阔。在他看来,所谓“自我”,其实也是不断给自己上框架,可以怎么样,不可以怎么样,“生活还是要更包容、更广阔一些,给自己少设一些门槛、围栏。这是我要去战胜和改变的。”

《风起陇西》

进组后第一场戏就是黄预“下线”

在马伯庸的原著中,黄预只是三国乱世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个小人物,左右逢源、火中取栗,是曹魏企图撬动蜀汉的一枚棋子。剧中的黄预则有所不同。他是绝佳的野心家:狠戾、城府、谨慎、果断;想借助乱世分到一杯羹,觊觎将天下收入五仙道之手。角色越“复杂”,越能吸引张晓晨本能的好奇。

黄预身上的纠结与复杂,是最吸引张晓晨的地方。受访者供图

黄预身上的纠结与复杂,是最吸引张晓晨的地方。受访者供图

意外的是,张晓晨进组后第一场戏就是黄预“下线”的重头戏。那时,整部戏开机不足半月,大家对黄预都难免“生疏”,张晓晨也来不及进入角色,只能基于剧本为全部认知——这应该是一个反派功用的人物,诡诈多疑地试探陈恭(陈坤饰),残酷暴戾地逼死翟悦(孙怡饰),并推动主人公走向悲剧结局。

但这场戏拍了两天,从文戏到武戏。张晓晨经历了黄预满怀期待地等待“烛龙”信号,却被蜀军前后夹击,终得知自己一直为陈恭所骗,天下之抱负毁于一旦。他愤怒、暴戾,却依然有一丝希望地与陈恭决一死战。“诸位道友,今陷此绝境,有死无生……”这是张晓晨的第一句台词,也是他最喜欢的一句。

“我一下感觉找到了黄预的核心。他不是一个单一的恶人,而是坦坦荡荡的事业型‘英雄’,有着生而为人的悲剧色彩。”

在十五年的表演经历中,张晓晨尊重剧本和导演的要求,但也不局限于此。他要主动深化、充分体会人物内心,并提出丰富于剧本视角的想法。可佐证的是,原剧本中关于黄预对翟悦是否有感情,并没有详尽描述。一言一行间,只显狠戾与冷酷。但张晓晨通过对角色的揣摩,选择放大了黄预在天下与爱情之间痛苦挣扎的化学反应。尤其是审讯翟悦的那场戏。乱世之中,冷暖自知,内心孤独之人看到美好的事物难免会觊觎。但翟悦却是蜀谍,这对黄预而言无疑是当头棒喝。“到底该怎么对待她?翟悦如果认错,黄预也不会杀她,但她就是不认。黄预骨子里也有傲气。他只能怀着爱意,在挣扎中去报复她。”于是张晓晨设计,黄预打翟悦一下,手又忍不住轻轻抚摸她;再打的时候,又无法下手。每一个动作和眼神,都在把黄预往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撕扯。

黄预审翟悦那场戏,充分展现出了他身上的复杂性。受访者供图

黄预审翟悦那场戏,充分展现出了他身上的复杂性。受访者供图

在如此体现人物矛盾与复杂性的戏中,张晓晨似乎更感如鱼得水。“如果我就是单一去演(情绪很平淡的戏),反而觉得拍得很不舒服。”

导演路阳

——他让我们爱上自己的角色

路阳导演对《风起陇西》里的每一个人物,大到诸葛亮,小到蜀国的小兵,都会流露出对那个年代的英雄或生活在乱世之中小人物的敬重。包括黄预这些看似反面的角色,其实大家只是立场不同。所以导演会给演员很大的空间,让你去爱上这个角色。

拍戏的时候,路阳导演的监视器其实离得很远。他非常认真,一会儿在监视器那边,一会儿跑过来讲戏。然后再跑过去到监视器那里。拍完一条,哪个地方要调整一下,他又跑过来。跑来跑去,体力非常旺盛(笑),但我知道这是非常累的。

陈坤

——他让我找到演黄预的感觉

电视剧《风起陇西》中,张晓晨与陈坤饰演的陈恭有多场对手戏。受访者供图

电视剧《风起陇西》中,张晓晨与陈坤饰演的陈恭有多场对手戏。受访者供图

我非常感谢坤哥。进组拍第一场戏的时候,也才刚开机半个多月,但陈恭的人物已经在他身上了。那场对决的戏,他帮我找到了黄预的感觉,包括看着他的眼神,都能感觉到陈恭真的对“我”仇恨好深啊(笑)。眼神直勾勾的,完完全全(用表演)把你给“顶”上了。就觉得,原来我们是这样一种关系。后来我在演的时候,也逐渐对陈恭产生了一种真实的仇恨(笑)。

角色足够复杂时,内心就像长出了翅膀

张晓晨喜欢爬山,每次都会要求自己在固定的时间内爬到山顶。这在他看来是一场折磨自我的挑战——越是身心疲惫,越有动力狠下心坚持。他享受那种与身体、精神的极致对抗。

在表演中,他也不断追求着类似的感觉。他不喜欢将角色单一区分为好或怀,而是沉浸于人的矛盾、复杂之中。

2017年,张晓晨在电视剧《九州·海上牧云记》中饰演了牧云德,同样是一个内心稍显扭曲的反派角色。因为从小与亲人分别,造就了他外表儒雅智慧,内心却冷峻、充满野心,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利用他人的性格。为了更好地抓住人物内心,张晓晨曾以第一人称为牧云德写了一篇三千余字的人物小传,并分享到社交平台。从九州世界观的框架、发展,到牧云德原生家庭的破碎,“因为小时候得不到父亲的爱,长大后就总是拿自己的身份、智慧压制别人。但他其实不是喜欢这些,最根本还是缺乏温暖。”

张晓晨曾为《九州·海上牧云记》中的牧云德一角写三千余字的人物小传。受访者供图

张晓晨曾为《九州·海上牧云记》中的牧云德一角写三千余字的人物小传。受访者供图

往往在拍摄情绪很重的戏,或需要寻找人物状态的时候,张晓晨会躲在片场的某个地方,与外界隔离开,生怕自己难以进入人物内心。在拍摄《九州·海上牧云记》的过程中,张晓晨开始掌握演绎复杂人物的独特节奏感——并非导演和现场调度产生,而是他越演越自信,人物的情绪与表达会自然而然地长在身上。

“我演戏这么长时间,如果是一些平淡的内容,关注力就会少,就很难达到让自己内心畅快的感觉。如果是我很感兴趣的情感探讨,有时会把自己内在代入进去,心里像长出了翅膀一样。就像面前看起来是悬崖,但是你就是很有信心,一定能飞过去。”

从注重外在修饰,到接受随性的自我

张晓晨的人生,同样时刻处于理想主义的反抗与追求中。

他出生于张家口一个普通家庭,家里很多人从事会计这样稳定的职业。小时候他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但从未具体想过自己喜欢什么,“好像就觉得也应该去做会计。”直到2006年参加选秀节目出道。张晓晨自诩曾是天生爱美的天秤座,尤其二十多岁的时候,总是执迷于对外在的极尽修饰。在外人面前,他会表现出温婉、讨喜的样子,连说话声音和方式都经过“包装”。但实际上,生活中的他性格内向,行事收敛,不愿张扬。

这也是为何,出道一年后张晓晨没有继续搭着颜值的列车,而是选择专注成为一名与自我较劲的演员。表演可以将他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化的东西,通过角色的演绎尽情释放。在经历不同人生的喜怒哀乐之间,张晓晨也不断摸索着自我究竟是什么模样。

2014年,而立之年的张晓晨主演了电影《怒放之青春再见》,饰演一名拥有摇滚歌手梦想的年轻人。相较过去玉面书生、都市青年的荧屏形象,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如此狂放的角色。黝黑的皮肤,粗犷的黑背心、黑皮衣,一头浓密的波浪卷扎成一束辫子。对于人生前三十年从没做过什么出格事的张晓晨,怒放的摇滚精神无疑对他产生极强的冲击,令他沉浸其中。“我终于可以拍一部向20岁道别的戏。我可以尽情挥洒内心对这个世界,对年轻人,对方方面面的认知。”

电影《怒放之青春再见》中,张晓晨尝试挑战不一样的角色类型。受访者供图

电影《怒放之青春再见》中,张晓晨尝试挑战不一样的角色类型。受访者供图

也是从这部戏开始,张晓晨认清内心深处那份略带狂野的不羁,也开启了对自己外在的新认定,不再“沉迷”于某一种模样。“这是你活成自己模样的必经之路。但是当(对自我的)表达更有力量的时候,我会开始放宽自己。”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张晓晨也进一步接纳了生活中随性的自我——逐渐蓄起络腮胡子,留长头发,每一张自拍连毛孔质感都清晰可见。《风起陇西》的导演路阳就曾在直播时透露,剧里大部分人的胡子都是“假的”,只有张晓晨的胡子是“自己的”。“随着成长,我开始真正挖掘自我、认知自我:我为什么要去迎合?为什么要对自己那么多修饰?不能真真正正的像‘我’一样这么呆着吗?这种改变并不是说外在怎么变了,而是我自己做了丰富的内心准备。”

对世界的敏感,促成每日的思绪万千

张晓晨自认是生活的观察者,而非参与者。生活中的他,总会有很多出神的时刻。

他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任何景色、人文瞬间,都希望记录下来——只要在他的视角里是有趣的。即便很多画面都只是一瞬间的臆想。日与夜、天与地的广袤,逆光奔跑的小孩,夜深的胡同,匆匆开过的模糊的电动车……但他并不在意外界能否读懂这些。电线杆就是他最常入镜的“模特”。“电线杆是人类社会最有灵魂的存在”,他曾在社交媒体上如是说。

他总会关注到一些奇怪的事情,并为之产生一些思考。他曾发文纪念一只恐龙气球的“消逝”。这只气球陪伴他度过了十余天的拍摄。“也许我该让你早日飞出窗外,奈何我留恋这陌生之处里越来熟悉的你。我确实是应该让你飞走的,然后幻化成自由的彩虹,也能成全我对未来美好之预期。”他会转发男子带小狗四处野炊的美食视频,并配文“这种视频看起来很上瘾……题外话是,好好生活,大于一切。”

张晓晨:冲破自己设下的围栏丨人物

在张晓晨的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这些抒发情感的内心记录。

他会反复看一些经典电影,近些年最常看的是《爱乐之城》。当看到瑞恩·高斯林饰演的塞巴斯蒂安坐在钢琴前,张晓晨便沉浸于爱而不得的遗憾美学之中。“当面对事业和爱情,你该怎样去成就别人?又该如何管住自己?该如何面对心里的爱?”每一次他都会提出很多问题,给出的答案也不尽相同。

此次采访中,他也与我们分享了关于原生家庭的看法,聊到“什么是爱”的命题:“爱就是一种从指缝里流走的东西。很短暂,甚至有时最后终结的方向是‘空’。但也就是这些你抓不到的东西,成为了希望的源泉,你也是因为它而存在。”

没什么触发点,就是突然想起,突然触动,突然反思。张晓晨说,在片场他不说话的时候,脑子可能就已经“飞”走了。

以前更在乎自我,如今不再少年锋利

2019年,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张晓晨宣布婚讯,并于年底成为了一名父亲。在他看来,自己即将步入四十岁,每个年龄都有应该要做的事情。疫情初期,他一度肩负起奶爸重任,在家给孩子换尿布、喂奶;每天晚上都要起床三次以上。儿子的到来,开启了张晓晨人生的全新课题,也软化了张晓晨的少年锋芒。

“以前会特别在乎自我,就像我也一直在聊如何塑造自我、寻找自我。但现在的阶段,我要把那些框架该去掉的去掉,真的像一个天地之间的男人一样去挥发我的责任感。再也不能干什么都是为了自己。哪怕你想去追求一些东西,你也得顾全大局。”张晓晨说,“我虽然也没有那么锋利过,但我以后应该也不会比现在再锋利了。”

成为父亲,让张晓晨更多了一份责任感。受访者供图

成为父亲,让张晓晨更多了一份责任感。受访者供图

《风起陇西》后,很多观众希望张晓晨能出演更多都市剧,甚至以成熟大叔的形象演一些言情戏。但张晓晨却并不想把自己拘泥于某种形式。“会考虑的,一切都是缘分。”他如此回答,“如果片面来看,我可能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类型化的演员,包括性格塑造的方式。但我在未来还是要把这些‘围栏’慢慢去掉,走到一个更大众的地方。可能会有挣扎的过程,但总体方向应该是这样子的。”

新京报记者张赫

首席编辑吴冬妮

校对赵琳

相关阅读:
5月14日深圳口岸检测出1名跨境货车司机核酸阳性 详情公布 “90后”的钢腿侠改造假肢 传递信心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