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绂(1673—1750),字巨来,号穆堂,清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和诗文家。雍正年间历任广西巡抚、直隶总督。其在史学、理学、文学和方志等方面颇有建树,著有《陆子学谱》《朱子晚年全论》《八旗志书》等。李绂一生勤政爱民、打击腐败、效国为民,祸福不动心,生死置之度外,是清一代少有的硬汉。
刚正不阿,奉国罄心。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李绂任吏部侍郎。因不肯为大将军年羹尧之子年富等人捐造营房给予从优,为年羹尧所嫉,后被改充经筵日讲官。六月,李绂赴山东负责督促漕运。当时,各地运往京城的漕粮屡遭抢劫,李绂奉命将湖南等地的漕粮押运至天津收贮。因担心贮米坏损,李绂按旨将贮粮估价出售,并将盈余银五千两交至年羹尧的心腹桑成鼎的贮库,后将此事告知直隶巡抚李维钧。谁知李维钧却匿而不报,桑成鼎待李绂赴广西任时,故意又将原银解送交纳至广西。年羹尧进京,上疏李绂巧取此项银两,应予查惩。雍正经过调查,得知事情原委,亲书“奉国罄心”四字,予以奖励。
惩贪肃暴,勤政爱民。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李绂任广西巡抚。当时,广西境内苗民受土司挑拨引起械斗,生产遭到破坏,他夜以继日深入调查研究,从教育、诱导入手,平息了广西、广东两省矿产之争,并严禁汉官、土司欺压苗民,只要发现督、府、司、道擅立名目,勒索财物,即严加惩处。南宁知府接受土司贿赂,被他革职。另有龙州长期作恶者,也被革除职务。在此期间,李绂还查核了康熙年间广西巡抚陈元龙等贪污捐纳银款824700余两积案。自此,广西吏风一新,土苗畏威感德,竞相释怨言和,广西边地得以安定,李绂再次受到雍正嘉奖。
不畏强暴,两袖清风。雍正四年(1726年)三月,李绂到京就任,适逢大水,民多死亡。他根据州、县要求,果断下令各地开仓救灾,然后上书朝廷,为自己擅自开仓出谷请罪,雍正认为他做得对,免予处分。后来,李绂多次上疏弹劾河南总督田文镜横行乡里,贪赃枉法,祸害百姓,田文镜则反告李绂结党营私。雍正五年(1727年),李绂被田文镜诬告庇护私党受劾,议罪21款,被革职交刑部审讯。身系狱中,李绂仍日诵书饱啖熟睡,同狱的甘肃巡抚称他“真铁汉也”。执行死刑前,狱吏以刀置颈,问:“此时知田文镜好否?”李绂对曰:“臣虽死,不知田文镜好处。”刑部查抄李绂的家产,发现室内简陋,别无长物,甚至夫人的首饰,都是铜制品,根本不像达官显宦的家属。雍正这才相信他的清廉,将其赦免。
乾隆八年(1743年),李绂因病告老回乡,入朝辞别时,乾隆帝问:“有欲所陈否?”李绂以慎终如始对答,乾隆帝赐诗奖励他。还乡后,李绂居抚州城内上桥寺石芝园(今文昌桥上沿河路),担任兴鲁书院山长,并亲自讲学。乾隆十五年(1750年)卒,年七十八岁。(梧州市纪委监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