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八桂古代清官廉吏|于荫霖:修身养德 清廉为官

于荫霖(1838—1904),字次棠,吉林伯都纳厅(今吉林扶余)人,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己未科进士。历官湖北荆宜施道、广东按察使、安徽布政使,湖北、河南、广西巡抚。

不畏强御,敢于直言。清朝光绪四年(1878年)八月,清政府任命崇厚为钦差大臣,出使沙俄,谈判收复新疆伊犁之事宜。次年十二月八日,崇厚在沙俄的胁迫下,未经清政府许可,擅自与沙俄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收回伊犁条约》,即《瓦吉亚条约》。根据这个条约,沙俄从大清国获得割地、赔款、通商、增设领事馆、修改边界等诸多权利。消息传到国内,舆论一片哗然,纷纷指责崇厚卖国。为了捍卫主权,保卫民族利益,于荫霖与张之洞、黄体芳、张佩纶四人联名上了三道奏折,痛陈崇厚擅自割让新疆伊犁附近数万平方公里土地予俄国的卖国行径。清政府迫于内外压力,将崇厚革职逮捕,入狱查办,判为斩监候。光绪十年(1884年),崇厚经多方疏通,用三十万两白银获释出狱,降两级使用。于荫霖、张之洞、黄体芳、张佩纶四人,因弹劾卖国的崇厚而声名大振。此后,这四人经常参与朝政,凡发现有违犯朝纲的贪官污吏,均联名上奏折予以弹劾,被称为“清流四谏”。

体恤民众,重视人才。光绪八年(1882年),授任湖北荆宜施道。时值秋雨连绵,汉水暴溢,泛滥成灾,民不聊生。荫霖虽初任,即到灾区,开仓赈济。灾后,又立即兴工,疏浚河道。并于紫贝渊上游改闸为坝,沟通支流,泄积潦水,使患区一新。荆宜地区,草荓之地盗贼蜂拥。他为了安顿民生,携折了盗魁李人奴等。而其余党未息,欲予报复,民众闻之劝其避讳。他说:“民不怕,独我何惧”。遂与民共守。加强防御,使贼不敢近,日渐平息,民复得安生。荆宜之地,为荒蛮僻野,文化粗疏,无求学之所。荫霖来到后,创立“荆州书院”设“经义”“治事”两斋,致使生徒云集,朝暮书声盈耳,绕梁不绝。而他本人亲自入馆讲学,前来听讲者甚众,以致讲舍所不能容。这种情况,为外国传教堂所不能抵,因此引起宜昌教民构讼,法国领事祖护教民,挟兵舰至。荫霖毫无惧色,据理抗争,使书院愈办愈好。他在此间虽短,却培养出众多英才,门生黔县胡元吉就是其中的一个,后来成为著名学者。

为官清廉,一心为公。于荫霖卸任湖北巡抚,在办理离任交接过程中,清点到了在他到任湖北巡抚时朝廷户部拨给办公用的岁银,还剩20余万两,巡抚衙门文办(秘书)劝于荫霖将这所剩岁银带走留作自用。岁银,是清廷户部拨给巡抚等级别官员用于突发公务时应急的银两,剩余可归官员自己私用。历任巡抚离任时,都是将剩余岁银带走己用。因此,文办才有此劝言。但是,没等文办说完,于荫霖连说:“万万不可,岁银原本就是朝廷的,剩多少就应该留多少,要转给下任巡抚,以备新巡抚到任后朝廷岁银未拨付到位时,解燃眉之急。”他安排文办将剩余岁银封存好,存放在库银房内。文办感慨地对于荫霖说:“于大人,您真乃清官也!属下侍候了多任巡抚,独大人您将所剩岁银留存公用,真可谓‘金银不动其心、不辱其节、不撼其志’,清正廉洁实属罕见!”于荫霖为官清廉,鄙视贪占。英国商船至宜昌时,漏交海关税。荫霖查出后,令其补交。英商间之,按前弊例,行贿于荫霖,以请免交。荫霖不许,并令其限期交齐,不得减少分文。英商见状,叹曰:自吾入中国,罕见有此人也。荫霖任湖北巡抚期间,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查出贪吏均予严惩,曾“劾酷吏三十余人”。

纵观于荫霖的一生,注重名节、修身养德,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操守和境界,当为今人效法。(藤县纪委监委整理)

相关阅读: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复工复产后启动出口模式 视频|外交部回应美删除不支持台独表述:必将引火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