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天(5月10日)对外发布了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规划对什么是生物经济以及生物经济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据介绍,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动力,以保护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为基础,广泛深度融合医药、健康、农业、林业、能源、环保等产业为特征的经济形态。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聚焦面向人民群众在“医”“食”“美”“安”领域的更高层次需求,提出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质替代、生物安全4大重点发展领域,以及创新能力提升、生物医药技术惠民、现代种业提升、生物能源环保产业示范、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生物资源保藏开发、生物经济先导区建设7项重大工程。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大力夯实生物经济创新基础、培育壮大生物经济支柱产业等5个方面发展生物经济。到2025年,我国生物经济总量规模将迈上新台阶,年营业收入百亿元以上企业数量显著增加。同时,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更加广泛惠及人民健康、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此外,还要基本建成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
生物经济涉及面广,覆盖较多产业领域,为了突出重点,《规划》从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能源、生物信息4个方面部署要培育的生物经济支柱产业。
这4个方面分别是:首先要加快生物技术赋能健康产业。推动基因检测、生物遗传等先进技术与疾病预防深度融合,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其次要加快生物育种技术赋能生物农业产业。有序发展基因编辑等生物育种技术,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加快生物制造技术赋能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产业方面,要发展高性能生物环保材料和生物制剂等,推动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转型。同时,还要加快信息技术赋能生物信息产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和健康大数据资源,发展智能辅助决策认知模型和算法,辅助个性化的新药研发;利用5G、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实现药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深化卫生健康大数据在医学科研、教育培训、临床诊疗、产品研发、行业治理、医保支付等方面的应用。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作为“十四五”发展生物经济的五个原则之首,从4个方面部署提升生物经济创新能力。
《规划》坚持问题导向,从4个方面部署提升生物经济创新能力。一是加快提升生物技术创新能力。瞄准重点领域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超前部署引领性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生物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培育壮大竞争力强的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发挥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培育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壮大新型创新力量,支持建立产用联合体,加快研究型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建设,鼓励建设行业研究院和创新发展联盟等。
三是优化创新发展的区域布局。引导创新资源向重点区域集聚,实施重点产业专项提升行动,先行先试改革举措,打造生物经济创新极和生物产业创新高地。推动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向高端化、国际化、平台化方向发展。四是深化生物经济创新合作。鼓励国内科研机构主动发起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鼓励企业加快融入国际市场,推动重点产品走出去。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生物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医药产业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我国将通过加快前沿技术发展、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等举措,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加快前沿技术发展方面,要鼓励产学研医深度融合,推动一批新药、新型医疗器械研发和产业化。
在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进一步开发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提升关键核心竞争力,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不断强化规模化和体系化制造优势。
在健全创新服务体系方面,支持医药企业加强与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等机构的合作,推动成果转化的有序衔接和联动发展。
此外,要提升医药企业竞争力,既要形成一批大型制药公司,同时还要支持专注细分领域的“小巨人”企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实施医药领航企业培育工程,结合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政策的实施,支持大型企业实施创新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一批国际化程度高、全球布局发展的大型制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