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台医护在疾管部门贴"防疫不及格"成绩单 怒吼"陈时中出来"

岛内医护人员在台疾管部门前抗议(台媒)

岛内医护人员在台疾管部门前抗议(台媒)

海外网5月10日电据台湾“中时新闻网”10日报道,台湾地区新冠疫情延烧,确诊及重症人数居高不下,令防疫工作压力大增。为此,岛内各医疗工会10日聚集在台疾管部门前陈情,痛斥台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出来面对医疗人员”,并将防疫不及格成绩单贴在台疾管部门门口,呼吁台当局正视基层人员声音。

近来岛内医院急诊部门压力过大,一线医护人员不堪重负。台北市医师职业工会发言人陈亮甫指出,台湾医疗长期建立在对医护人员的压榨剥削上,疫情之下更是让人喘不过气,医护忍耐程度已经到了极致,“这场仗很难打!医护人员已经用尽全力,但仍有许多在医院外辛苦等待的民众”。

台大医院企业工会护理师柴世媛表示,为了符合台当局要求3天内开设专责病房的指令,各医院前置作业混乱,只求快速上线,基层反映对于院方作为的提醒皆不被重视,造成人力配置不当、防护设备不足,严重影响了病人与医护安全。

台北市联合医院企业工会常务理事曹芸华称,专责病房内打针、发药、喂食、换管等工作都由护理师包办,平均一个病人要花上1小时,过去专责病房护理师和病患的比例是1:5,如今台当局竟直接下令提高护病比至3到4倍,相当于一位护理师需照顾10到20人,“难道要我们做到死吗?”

台湾医疗工会联合会会员代表林钰祥指出,由于台当局长期漠视医疗人力不足的问题,各大医院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就将医护人员赶鸭子上架,他质疑“指挥中心口中的超前部署难道只是文字吗?”并呼吁台卫福部门及地方政府正视问题,倾听基层医护的诉求。(海外网吴倩)

相关报道:台湾疫情延烧快筛试剂短缺引发地方对当局不满(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10日电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本地新冠肺炎确诊连续3日突破4万例。随著疫情严峻,全台掀起快筛试剂之乱,药局外面涌现排队人龙购买实名制平价快筛,台湾地区前副领导人陈建仁日前接受英国《卫报》访问时表示,相关单位正在设法解决医院量能问题,不过,当局没有准备好足够的快筛试剂,“现在愈来愈依赖快筛,却没有足够存量”。

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9日公布快筛实名制最新剩余数量,全台平均剩余量低于1%,仅剩0.9%,相当吃紧,其中嘉义县只剩0.3%,大部分在0.5%左右。疫情较严重的“北北基桃(台北、新北、基隆、桃园)”存量略高于1%。四大超商、药妆店及超市等八大通路9日也开始贩售亚培快筛试剂,单支售价为180元(新台币,下同),高于实名制的100元;虽有民众无奈说“药局排不到,再贵也要买”,但仍因价格差距,并没有预期的购买潮。

对于快筛实名制引发民怨,陈时中表示,民众买不到与进货条件及药局贩售时间有关,预计二、三周后压力会逐渐减轻。指挥中心发言人庄人祥说,希望5月20日前,全台每一户家庭都有一份快筛试剂。

陈时中声称各县市公费快筛都足够供应,指“北北基桃”剩余较多,引起地方反弹。台北市府发言人陈智菡表示,地方快筛短缺是事实,当局应正视而非回避,“不是去营造快筛剂很足够的假象,这样只会让人觉得非常官僚”。桃园市长郑文灿也说,现在都是短缺状态,希望配赋能快一点、多一点。

此前报道:

台单日确诊破2000例,陈时中:最快4月底单日确诊将破万例(环球网)

[环球时报记者程东]20日,台湾新增确诊病例突破2000,达到2481例,其中本土病例2386例。

据联合新闻网20日报道,台“防疫中心指挥官”陈时中称,本土病例当天比19日增加近四成,预计疫情会大规模暴发。他坦言,最快4月底单日确诊病例将破万例。台“预防接种咨询委员会”召集人李秉颖表示,台湾已经慢慢进入“紧急状态”。

目前,岛内累计已有上千名12岁以下儿童确诊,至于备受关注的儿童接种疫苗一事,台“防疫中心”与“预防接种咨询委员会”20日下午开会,最终拍板通过6-11岁儿童可以接种美国莫德纳疫苗,且青少年可接种第三针,特定成人可接种第四针。此前,已有不少岛内家长表示不满,担忧莫德纳疫苗在美国并未给儿童接种,台湾儿童是否会变成“小白鼠”。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20日报道,19日台“指挥中心”“抹红”复必泰儿童疫苗引众怒后,深夜罕见发稿为自己的疫苗采购程序辩解,声称早已洽谈采购复必泰儿童疫苗。《联合报》调查发现,不属于辉瑞供货区的德国、澳门,都已经买到复必泰儿童疫苗。至于陈时中早前辩解的签约问题,有业者表示,其实签约从来就不是问题,问题是什么时候能交货。

国民党怒批蔡英文当局对于复必泰疫苗有源源不绝的理由搪塞,先前采购该疫苗,蔡当局说“对岸政治干扰”,不愿跟上海复星采购,最后靠民间捐赠1500万剂。民众党呼吁当局收起“抗中保台”的对抗意识,以全体台湾人的性命为念,尽快采购儿童疫苗,别让悲剧再度上演。

相关阅读:
海南省委政法委员会原副书记、秘书长刘诚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迷信“关系”吃大亏 男子缓刑期间想外出务工掉“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