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发扬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

来源:中国军网

■赵忠鹏

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亿万中国青年的盛大节日。此时此刻,很多青年医护人员奋斗在抗疫前线,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很多青年英才奋进在科技战线,贡献才智、争创一流;很多青年官兵奋战在边防一线,严阵以待、捍卫和平……这是他们最美丽的青春风采,也是最有力的青春担当。

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说:“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更要继续传下去。”对广大团员和全军青年来说,庆祝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就要发扬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进入新时代,奋斗强军一直是军营的主基调、主旋律。虽然很多青年官兵面临改革的阵痛、利益的调整、人生的抉择,但他们始终坚信“躺平不可取、奋斗正当时”,用青春、汗水和热血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强军故事。

从“0”到“优”,奋斗是法宝。藏族女兵达娃卓嘎,刚入伍时射击成绩一直不及格。但她不认命、不服输,加量加码挑战自我,别人负重据枪练3分钟,她练10分钟;别人小臂吊一个水壶,她就吊两个……最终,她成了百发百中的“神枪手”,荣立一等功并光荣提干。她说,拼搏才是成功的“通行证”。

苦地方,险地方,干事创业的好地方。侦察参谋徐祝寿戍守边疆多年,面对到内地大城市交流的机会,他却选择了坚守高原。徐祝寿坚信,“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艰苦岗位、边防一线不仅可以历练成长,也能干出非凡业绩,绽放夺目光彩。

如何对待岗位调整,见胸怀担当,也见奋斗决心。二级军士长吴刚当兵18年,是远近闻名的修理技师,面对改革,他毅然“跨界转行”,学起了本单位最难的无线电专业。正是有了他的带头,很多战友响应换岗,积极学习新专业、加速融入新战位。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这些青年官兵对待事业的态度、勇于拼搏的劲头、无怨无悔的付出,连同那一个个晒得脱皮的背影、那一声声有我无敌的誓言、那一次次真刀真枪的对抗……共同构成了全军青年奋斗强军的壮美图画。这也让人们看到并相信,青年官兵有理想、有奋斗,强军就有依靠,打赢就有保证。

青年向上,国家向前。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青年官兵的最大觉醒,就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奋力向上攀登,成就青春之国家、青春之军队。如果选择做过客、当看客,做“清谈客”、当“客里空”,只关注“个人棋盘”,满足于“小确幸”,得过且过、随波逐流,就难以让青春枝头绽放绚丽之花。

“自古军旅多艰险,从来为武少安闲。”胜战之路绝不是轻易就能开辟出来的,必须经过血与火、苦与累、生与死的考验拼搏出来。当前,我军正走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十分紧要的第一步,全军青年使命光荣、任务繁重。奋进新征程,无论是军队建设还是军事斗争准备,无论是落实改革部署还是遂行各项任务,都需要全军青年发挥生力军作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奋斗奋进、锐意进取,努力在强军实践中放飞梦想、成就事业。

哲人讲,胜利不会自动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自己走向胜利。全军青年扣牢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扬奋斗之帆、挥动奋斗之桨,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中,抓住窗口期、跑出加速度、建出高质量,就一定能在军营锻造绚丽、壮美的出彩人生,留下充实、持久的青春回忆。

(作者单位:91439部队)

(本文刊于《解放军报》2022年5月2日第3版)

(本文刊于《解放军报》2022年5月2日第3版)

责任编辑:张建利

相关阅读:
上海最大方舱医院出舱人数累计突破10万人 宁波:本轮疫情已累计发现3例阳性感染者、1例初筛阳性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