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重庆倡导:“五一”市内游、短程游、周边游!

今(28)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104场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就“五一”期间关于校园疫情防控、旅游景区管控等市民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限量、预约、错峰

倡导市民市内游、短期游、周边游

王增恂介绍相关情况吴汪洋摄

王增恂介绍相关情况吴汪洋摄

就重庆市景区或者娱乐场所的管控措施,市文化旅游委一级巡视员王增恂从两个方面作了介绍。

①关于旅游景区的防控措施

旅游景区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的要求。

严格落实景区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75%的防控要求。按照属地党委政府要求,合理控制每日接待人数。同时,严防游客瞬时集聚,严控景区流量,在旅游景区出入口、重要游览点加强人员和设备部署,加强预警预判,高效稳妥应对突发事件。

严格执行分时段预约制度。推动旅游景区流量管理前置,除老人等特殊群体外,实行“能约尽约”,游客需提前了解和查询旅游景区的门票预约、客流限制等措施,做到“无预约不出游”。

督促旅游景区常态化做好清洁消毒、佩戴口罩、测量体温、验码、扫场所码、实名登记等工作,引导游客做好自我防护。

②关于娱乐场所、剧院等场所的防护措施

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剧院、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对进入场所人员严格落实验码、扫场所码、测体温等防控措施,按照属地党委政府要求,严格控制人员接待上限不超过接待量的75%。

倡导市民市内游、短期游、周边游,市民假日出游要坚持防控优先,避免侥幸心理,做好自我防护,不扎堆、少聚集,进入景区景点和各类场馆请自觉佩戴口罩,主动配合做好体温监测、健康码查验等。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入园(馆)游览时,有序排队,自觉保持社交距离,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保持安全间距。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并就近到医疗机构就诊。

“渝康码”红码、黄码、弹窗人员不得进入文化旅游场所,文化旅游经营场所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管控措施并向所在地报告,同时引导相关人员主动填报“社区报告二维码”,配合做好健康管理工作。

师生员工“五一”确需离渝

应报学校同意

金玲介绍相关情况吴汪洋摄

金玲介绍相关情况吴汪洋摄

市教委副主任金玲介绍,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教育部工作要求,切实抓好“五一”假期校园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①引导师生履行好个人责任

教育师生员工加强个人防护,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避免进入通风不良、人群密集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倡导师生员工“五一”期间非必要不离渝,在渝过节;确需离渝应报学校同意,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和有本土病例报告的县(市、区、旗);返渝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抵渝后按要求落实核酸检测、自我健康监测等健康管理措施。

②督促学校落实好防控措施

全面落实《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五版)》要求。落实学校食堂、宿舍、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疫情防控要求,避免人员聚集。做好校园清洁卫生、通风换气、环境消杀等工作。要严格校门管理,入校须核验身份、测量体温,查看“渝康码”和行程码、扫场所码;合理设置快递收发点,加强冷链食品包装、国内国际邮件预防性消毒。

③要求学校做好后勤服务保障

各高校要加强留校师生生活服务保障,为留校师生正常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便利条件。根据留校师生人数,合理开放教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在控制人流的情况下,保障留校师生正常学习、体育锻炼和有序生活。不举办线下聚集性活动,高校可以结合实际,开展线上音乐会等文体活动,为师生提供多元的文化、娱乐资源,丰富师生小长假生活,营造和谐舒适平安的校园环境氛围。

五条措施

保障生活物资市场的供应稳定

王珏介绍相关情况吴汪洋摄

王珏介绍相关情况吴汪洋摄

市商务委副主任王珏介绍,为了满足全市市民节假日的消费需求,全市商务领域重点从五个方面采取五条措施来保障生活物资市场的供应稳定。

①加强市场监测

节日期间,我们将启动生活必需品日监测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市场供应的情况,分析预警和调度。

②加强产销对接

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拓展货源采购渠道,与市内外生活物资的生产基地和企业,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来畅通我们的采购渠道。

③加大货源组织

指导企业丰富商品筹措的种类,适当增加商业的库存,提前备足货源。目前,双福批发市场日均果蔬入场量大约是1.14万吨,比平时增加了14%。重百、永辉等大型商超备货量也比平时增加了30%以上。保障节日期间市民消费供给充足。

④拓展采购渠道

鼓励企业开通线上线下采购、无接触配送等新型供给模式。市民朋友可以通过重百多点购、永辉生活APP、盒马鲜生、叮咚买菜、淘菜菜、美菜网等线上平台进行下单、采购和消费。

⑤完善应急措施

我市与四川、云南等省市共同建立了8省市联保联供机制,我们将加强与省际保供应急协作,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建强应急保供队伍,发生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确保市民生活物资货源充足、供应及时。

如何保障商业经营场所安全?

王珏介绍,商业场所点多面广,商超、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餐饮住宿、加油站、会展场馆等这些面临着人流量居多,容易引发一些交叉感染。商务系统着力抓好“五个到位”,确保商业场所的安全。

①环境清洁消毒到位

商业场所内要配齐各类防疫物资,保持室内营业场所通风换气,定期对电梯的轿厢、卫生间、门把手等重点部位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场所环境的安全。

②入门关口值守到位

全面落实顾客、来访人员等规范佩戴口罩、测温、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行程码等防疫要求,一旦发现“渝康码”红码、黄码、弹窗人员,立即阻止其进入商贸场所,并引导其扫描“社区报告二维码”,向所在社区报告。各住宿企业根据疾控部门每日公布的重点排查地区信息,对入住的客人逐一排查,及时引导重点排查地区来渝的住宿人员扫码,并将其信息推送至社区。

③客流秩序维护到位

严格落实排队一米线、保持社交距离等防疫要求,商贸场所针对可能出现的大客流情况,实施完善应对预案,做好大客流的预判预警,及时分流限流,避免人群的聚集。在这里也呼吁市民朋友进出商业经营场所的时候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确保自身的安全。

④工作人员管理到位

指导各商贸企业加强从业人员的健康监测,落实测温验码、戴口罩等个人常态化的防控措施,切实把从业人员个人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提高核酸检测抽检的比例,加强对安保、保洁、驾驶等服务人员,特别是服务外包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排查,根据需要加大检测的频次。

⑤防疫工作督导到位

节日期间,全市商务部门将采取分片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督导商贸场所落实落细疫情防控的措施,督促未达到防疫要求的企业建立整改台账,落实整改责任人,明确整改时限,限期进行整改。

相关阅读:
国家卫健委:北京等省份疫情处置积极有效 广州继续加强社会面疫情防控 从严从紧落实入场验码测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