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驻村故事丨扶贫路上的“老同”情

“叮叮!叮叮!”一大早,凤山县委第三巡察组组长韦辉的手机就响个不停,他放下手中的资料,打开手机来看。原来是自己帮扶对象——凤城镇弄者村的脱贫户张宗林发来的养牛、养猪、养鸡照片,并邀请韦辉到家里来做客。

韦辉是张宗林的帮扶干部,从2016年开始帮扶张宗林户至今。当时,张宗林户有4口人,儿子在读书,女儿在广东务工。2001年,其妻子李秋莲为了筹小孩的学费,爬到自家种植的果树上摘果去买,不慎掉落,造成腰椎损伤、压缩性骨折,至今瘫痪在床,张宗林只能在周边打零工并照顾身患残疾的妻子。

“她帮我生了两个那么好的小孩,是我们家的功臣,而不是累赘。”提到李秋莲,张宗林满脸溺爱。二十多年来,两人相濡以沫。李秋莲落下残疾后,张宗林也始终不离不弃,悉心照顾一家老小,从无怨言。在儿女的印象中,父亲张宗林从来没有对母亲发脾气、大声说话过,父亲母亲也从来没有吵过架。受父亲母亲的言传身教,儿女也都孝顺听话,一家人和和睦睦。

此外,张宗林的母亲原本和张宗林的兄弟一起居住,李秋莲瘫痪在床后,其母亲也经常到张宗林家帮忙照顾李秋莲。

韦辉被这个有爱的家庭所感动,下定决心要用心用情帮助他们走出贫困。韦辉与张宗林一见如故,两人家长里短聊得很是投机,好似一对亲兄弟。当时帮扶工作要求,帮扶干部要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睡”,在张宗林家开展“三同”工作的时候,韦辉便提议,两人结为老同,实现“四同”。张宗林一听,起初还不好意思,担心别人说他高攀干部。

“感情这东西假不来,虚情假意也经不起考验,我们是真心实意地结为‘老同’,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除非你打心底不愿意。”韦辉的话打消了张宗林的顾虑,结为老同的事就这么成了,也成了当地帮扶工作的一段佳话。

韦辉根据老同张宗林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脱贫计划,指导张宗林种植了8亩百香果,每年经济增收达13000元左右,还帮其儿子申请了雨露计划补助,加上每个月的低保金、护林员工资、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等各类补贴,张宗林户于2016年底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图为张宗林的养牛场所。(李知龙/摄)

图为张宗林的养牛场所。(李知龙/摄)

去年,张宗林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广东找了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张宗林家的收入来源多了一份。张宗林自己也在家养了5头牛、十几头猪、几十只鸡,一年下来光是养殖就收入近2万元。此外,根据国家政策,过渡期内各项保障可以继续享受,低保金、残疾人补贴等正常发放。现在,张宗林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下一步,他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并将之前种植的核桃、油茶等护理好,争取更大的收入。(凤山县纪委监委)

相关阅读:
台湾单日新增本地病例逾六千 各地筛检站排长龙 中方回应:卑劣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