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程东】编者的话:岛内疫情持续扩大,本土确诊病例连续两天破5000,居家隔离人数近9万,使台湾的医疗资源备受考验。25日,台防疫指挥官陈时中宣布居家隔离改为“3+4”,即“3天居家隔离期满快筛阴性后,进行4天自主防疫”,在岛内引发广泛讨论,民众意见两极。
台媒:可能有1800人死亡
25日,岛内新增5108例本土确诊病例,其中新北市和台北市的确诊人数破千,另外新增113例境外输入。截至25日,岛内已有8.7万人在进行居家隔离。
台防疫指挥官陈时中引用“国卫院”的预测称,岛内最高峰将到来,届时单日将有4.5万人确诊,台湾这波疫情累计约360万至500万人确诊。至于会带来多高致死率,他称,新西兰致死率约0.05%,韩国约0.7%—0.9%,台湾疫情走向会和新西兰比较类似。台媒估算,若以360万人确诊计算,台湾相当于1800人会在这波疫情中死亡。台北市长柯文哲则估计,每天新增确诊数到达5万例后,将持续100天,自每天5万例下降至1000例,过程可能需要两个月以上。
台湾军队内部疫情也在蔓延,25日首次有将军确诊。据联合新闻网报道,台“国防部”一名中将核酸检测阳性,25日引发内部大举进行核酸检测。该中将的办公室在“国防部”博爱大楼,他每天上午与下午都与“国防部长”邱国正开会,传邱国正也在筛检之列。台“国防部”发出新闻稿证实,确实有某将领因身体不适,经核酸检测为阳性,目前居家隔离中。其密切接触人员的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状况正常。
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屡创新高,引发民众担忧。“美丽岛电子报”25日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关于这次疫情大暴发的原因,79.5%的受访者认为是“民众不知道自己确诊,因此传染扩大”,其次是“这次病毒传染力太强”(占73.3%),“民众防疫态度松散”占66.7%,“当局防疫政策不明确”占50.2%,“行政院没有因应境外疫情提前做准备”占47.8%,“当局取消三级警戒”占38.2%、“教育部太放宽各级学校停课标准”占32.9%,另有2.8%的民众未明确回答。
“3+4”今日正式实施
面对严峻疫情,台防疫指挥中心25日与县市首长、专家开会讨论后拍板,将执行“3+4”隔离新规。26日正式执行,目前已居家隔离超过3天者,4月27日就可以开始解除隔离或自主防疫。
防疫指挥官陈时中称,前3天须在家隔离,以“1人1室”为原则,3天居家隔离期满快筛阴性后,进行4天自主防疫。自主防疫期间须每天进行快筛,阴性者可外出工作及采买生活必需品,全程须戴口罩;禁止餐厅内用餐、聚餐、聚会、前往人潮拥挤场所与不特定对象接触,也不可上学,不过自主防疫可以搭大众运输工具,但要戴口罩。一旦违反规定,最高可处100万元新台币罚款。快筛阳性者禁止搭乘大众交通工具,但可以自行开车、骑车或家人亲友载送前往,倘若就医地点较近也可步行前往,无须通过卫生单位安排。
另外,原先确诊者需要追溯旅游史等,但现在只匡列同住亲友、同班同学以及依九宫格匡列同办公室或同工作场所密切接触的同事即可。为防止境外变异毒株,回台居家检疫仍维持“10+7”的规定。
之所以实行“3+4”,说白了就是岛内目前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台北市长柯文哲24日说,单单台北市中山区公所追踪包括居家检疫、居家隔离和居家照护这三类人,就有2900人,“这是庞大的负担”。陈时中25日也说,强制从10天隔离改为3天,生活关怀强度减低,用电子表单通报也使工作减轻,医疗人力转移到就医层面,对居家照护、轻重症分流给予更大照顾。他还称,未来疫情规模扩大,可考虑适时简化居家隔离方案,另有一方案是“快筛取代居家隔离”,否则确诊病例增长过快,会使社会压力增大。
不过,岛内舆论显然不这么乐观。台北市副市长黄珊珊25日表示,“3+4”对台北来说没有实质意义,现在每天确诊上千例,居家隔离也有四五千例,若只隔离3天,台北市连居家隔离书都开不出来,“这个不可行”。前台大感染科医师林氏璧在脸书发文称,担任小儿感染科医师的太太在新北市某医院为急诊20名小孩做核酸检测,结果15人阳性确诊,离确诊高峰越来越近,“居家隔离3天有点太冲了,现阶段5天或7天应该比较适合”。林口长庚副院长邱政洵称,因为确诊者通常在5—7天病毒量会降到很低,而亲密接触者通常要再加两三天,因此之前规定居家隔离十天,“听到要变成3+4有些吓到”。“卫生福利部”中区指挥官黄高彬认为,“3+4”方案太凶猛了,目前本土病例占台湾人口的0.2%,完整接种第三针者仅五成多,两者相加还不到六成,也就是说有四成人可感染;一旦人数增加,恐导致重症甚至死亡率大增。
雅虎网站25日以“你是否同意未来以3+4取代7天居家隔离”为题进行网络民调,结果显示,有18.7%的人表示“非常同意”、25.2%“还算同意”、18.5%“不太同意”、21.8%“完全不同意”,另有15.8%“不知道或没意见”。该数据显示,同意3+4的约占43.9%、不同意的约占40.3%,两者差距不大,显示岛内民众意见两极。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