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在中原博物馆中感受历史脉动

来源:河南日报

4月19日,因疫情原因暂时闭馆的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恢复开放,这座开馆伊始就成网红打卡地的博物馆重新迎来了不少关注夏文化的观众。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路网、最早的二轮车遗迹、中国最早的青铜爵等展品,带领观众穿越3800年,探寻最早的中国“都市范本”。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灵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牡丹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有着“东方博物馆之都”美名的洛阳,从夏商文明到隋唐风骨,从丝绸之路到万里茶道,遍布全市的博物馆中,有深居千年的巅峰工艺、华彩卓著的文化遗产,也有流传百世的动人传说、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

在博物馆建设方面,郑州曾提出在全市建设博物馆100家以上的战略目标,在航空港区苑陵故城、惠济区大运河文化片区、中牟绿博园片区、高新区双湖片区等地规划建设4个博物馆聚落,全面构建中原文化对外展示的“新窗口”和城市“会客厅”。目前,郑州市备案博物馆49家,具备开放条件、正在提升的各级各类博物馆60家,总数达到109家。

近年来,我省大力支持推进地方博物馆的新建和改扩建,各级各类博物馆数量达384家,初步形成具有中原文化特色,内容丰富、主体多元的博物馆网络体系。

“预计今年6月底可以封顶,博物馆建成之后,将成为国内首个全面系统展示仰韶文化的平台,通过实物展示结合数字化、多媒体等方式,全方位再现史前彩陶艺术之美。”在大河村遗址公园内的中国仰韶文化博物馆施工现场,郑州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工作人员杜伟告诉记者。

遗址博物馆是河南省博物馆建设的一大亮点,以仰韶文化时期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仰韶文化博物馆,夏商时期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安阳殷墟博物馆,春秋战国时期的洛阳天子驾六博物馆、三门峡虢国博物馆、信阳城阳城遗址博物馆,西汉时期的郑州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内黄三杨庄遗址博物馆以及隋唐时期的洛阳定鼎门遗址博物馆等遗址博物馆为历史轴线,构建起中原文明历史进程较为完整的知识图谱,成为中原文明的文化标识,比较系统清晰地阐释了中原文明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河南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迅猛,已达120余家,建成了以青铜、陶瓷、汉画像砖石、碑刻墓志等为代表的金石专题博物馆;也建成了以婚俗、农耕、家具、票证等内容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博物馆。郑州市、开封市等多个城市出台了非国有博物馆扶持政策。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国家二级非国有博物馆。在这里,可以领略中原数千年陶瓷史。

河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康国义介绍,以鄂豫皖首府革命博物馆为代表的土地革命时期的博物馆群,以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为代表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博物馆群,以中原解放、千里跃进为代表的解放战争时期的博物馆群等一批红色革命博物馆群,已成为我省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主力军。

打开网页,点击最新采集的“白玉线雕鹰”三维文物图像:“无限”放大,360度翻转,每一处线刻、纹饰都尽收眼底,2800多年前的玉鹰瞬间“活”了起来。这是平顶山博物馆推出的数字博物馆的一个侧面。博物馆的数字化和智慧化建设已成为博物馆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我省将重点开展“互联网+”文物博物馆网上展览、导览、教育、旅游、文创产品的研发与销售、文物素材再造等项目。

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火遍全国。这是一个被泥土包裹的待“挖掘”的“文物”,经过游客自己动手清理,最终“出土”的“文物”是陶瓷还是青铜,就像“盲盒”一样充满未知。近年来,我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搭建起游客与中原文化之间的桥梁。

正如人们所言,博物馆让我们了解过去,也让我们敞开心胸接受新思想。行走在中原大地,我们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蓬勃发展的力量。(记者张体义温小娟)

相关阅读:
“豫11条”支持郑商所优势再造 夯实“未来合同”定价权 通州:“三个坚持”持续深化“接诉即办”专项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