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青春战“疫” 抗疫新兵在方舱医院夜班首战,坚持做好守“沪”者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

青春战“疫”  抗疫新兵在方舱医院夜班首战,坚持做好守“沪”者

青春战“疫”  抗疫新兵在方舱医院夜班首战,坚持做好守“沪”者

附属曙光医院主治医师杨梦琪

上海的运转按下“慢行键”,在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N2舱的医护人员却按下了“加速键”。4月3日早8点,我上完了在N2舱的第一个12小时夜班。

作为一名抗疫新兵,第一次直面疫魔,说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但唯有坚持。穿上防护服,戴上N95口罩,护目镜……每加一层防护都让我如枷在身。着装完毕,在衣服上写下代号后,小伙伴们互相加油鼓劲,推开了方舱的大门。

4月2日晚10时,我们正式开始接收首批500位患者。当天夜班医生有13人,我们一开始准备分批上前分诊,面对“大客流”的病人量,我们毫不迟疑,全部冲锋在前,开展了“一筛”工作。在分诊的时候,遇到不适宜收治的情况,我们都一一进行分诊,确保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青春战“疫”  抗疫新兵在方舱医院夜班首战,坚持做好守“沪”者

在我接待的大巴上,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感染者,父母由于要照顾小孩、老人,无暇顾及行李,于是我们医疗队的三个小伙伴还顺便当起了“搬运工”,我提着两个沉甸甸的大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没过多久,汗如雨下,虽然很累,但我还是咬牙坚持,因为我不仅身着“大白”,胸前还有党徽。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舱里设置了不同分区,便于患者得到更好的照顾。我将他们均安顿在“家庭区”,让孩童和老人能得到家人的关照。“谢谢你们,你们太贴心了”“没关系,这是我们应该的”,说罢,我们转头离去,又冲上了一线。

青春战“疫”  抗疫新兵在方舱医院夜班首战,坚持做好守“沪”者

由于舱内外温差加上我运动的缘故,我的护目镜前早已一片雾蒙蒙,视线模糊,前行艰难。加上前一天晚上着凉,我开始有点流鼻涕,在打了三个喷嚏之后,我的第一帘鼻涕已经不争气地流到了嘴边。好在上午队友王雪莹给了我一片感康片,临出发前队友陈博武给我加持了一瓶曙光网红药——荆银合剂,不然流势势不可挡。

记不清咽下了多少“淡盐水”,零点左右,我们已经快马加鞭,完成了收治500人次的目标。虽然我们身着两层鞋套防护,但是石子路面和频繁走动,已经让我们的两层鞋套发生了破损,所以我们决定先行自我消杀,并更换防护服。挑战随之而来,在脱隔离衣的时候,我与黄中迪老师两人一同进入,在消毒班的监视下进行脱衣工作,这个时候紧张万分,大脑一片空白,只能看着墙上的步骤、听着消毒班的指挥在一脱区进行操作,颤颤巍巍来到二脱区,更换了满是“淡盐水”的N95口罩后,走出舱外,完成消毒工作再进舱已是凌晨4点左右。

青春战“疫”  抗疫新兵在方舱医院夜班首战,坚持做好守“沪”者

此时,收治的患者都已入睡,我也一阵睡意来袭。“叮铃铃......”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我从睡意中喊醒,原来是新一批转运患者送达,务必即刻进行收治,此时是凌晨5点不到。

由于我们原先计划是零点收满A区500名患者,所以只留下一个区的护士力量,突然增加的业务量让大家心头一紧,但是很快,护士们都重振旗鼓,除了各自区小组内留守的护士、护士站的留班护士,护士长一声令下“剩下的人都跟我出去接诊病人”,我们10名医护人员再次冲上前线。

来到大巴下客区,我手持喇叭,冲在前面,因为一下子来三辆大巴,所以把控好每辆车下客节奏,做到患者不漏诊不适宜隔离点观察,显得尤为重要。

黎明前的夜很冷,我左手有点发僵,右手一直举着有些酸疼,但是我戴了两层护目面屏防护,就把最直面病人的情况交给我吧!不知道接了多少车,但是我知道,4月3日8:00交接班的时候我们舱共收治了780名患者!

青春战“疫”  抗疫新兵在方舱医院夜班首战,坚持做好守“沪”者

由于一部分患者是凌晨转运而来,没有预计餐食,舱内紧急调度,确保每位患者都能用上餐。

看到忙碌而有序的舱内,患者们都安心地吃着早点,我觉得这12小时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在第二次脱隔离衣的时候,我多了一份从容!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做好城市健康的守护者,我义不容辞!

青春战“疫”  抗疫新兵在方舱医院夜班首战,坚持做好守“沪”者

相关阅读:
天津2022年中考体育长跑项目免试,以满分计入总成绩 美团买菜延长配送时间加大备货量,一线分拣人员增加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