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全力守“沪” 投身“疫”线,向着希望,全员携手防疫攻坚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

特殊时期,特别担当

党旗飘扬,党徽闪亮

我校系统师生医务员工

精锐尽出,以快制快

通宵达旦,攻坚克难

以有温度的医疗服务彰显医者仁心

校内校外、线上线下

迎风而战,勇战疫情

打好中西医结合抗疫“组合拳”

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

他们坚持

全力以赴、全心守“沪”!

公共健康学院师生投身一线抗疫工作

3月以来,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公共健康学院党总支号召全体师生,尤其是党员同志,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同心守“沪”、共克时艰。

全力守“沪”  投身“疫”线,向着希望,全员携手防疫攻坚

院领导班子、党总支全体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研讨防控工作,关心师生健康,在保障重要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下,以身作则,投身疫情防控一线。近期,市委组织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学院党员干部积极响应,第一时间准备好行李,随时准备应召出发。两名干部被派往居住地以外街镇,党总支书记段艳霞先后驻校值守、承担小区志愿者,目前前往高行镇人民政府,加入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参与热线咨询工作,协调市民求医问药工作;办公室主任冀黎平先后到合庆镇和高桥镇开展人员转运、为民配药等工作。包括院长赵海磊、副书记干旦峰、副院长谢国群等在内的四名党内外干部服务于居住地居委,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学院在沪党员百分百落实“双报到”,52名党员共计参与志愿服务400多人次,人均超过8次。院党支部书记带头,带领党员冲锋在前,号召支部群众携手抗疫。学院师生不论身处何处,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岗位上。教工支部书记谢燕参与小区核酸检测统计、物资派发,学生支部书记冉秋进驻封控学生宿舍楼,教师党员李倩留校参与核酸检测工作,民主党派教师于亮关心楼栋独居老人……

4月初,根据市教委和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示,学院火速成立学校新冠疫情防控流调组,两天内完成方案制定、志愿者招募和工作培训,第四天启动实战,对核酸异常人员开展流调工作。工作组成立以来,已完成流调44人次,全体志愿者一接到任务,便克服困难迅速投入工作,完成初步流调、分析研判和整理归档,并定期开展再培训,不断提高流调能力、完善流调方案。此外,开展学校疫情防控风险点梳理,及时提供防控措施建议。

百名学子,流调志愿在行动。4月伊始,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紧急向学院招募学生流调志愿者,118名本科、研究生一天内在线集结完毕,通过培训参与到浦东新区流调工作中。一天几十个电话的频次,十几个小时的时长,最长通话近一小时,单次流调对象可能多达十余名,电话那头不同的情绪反应,微信工作群数百条信息。

当前,上海疫情防控到了最紧要的关键阶段,公共健康学院全员坚定信心决心,团结一致,共同守护这座城市,守护人民健康。

龙华医院金山区方舱医院首批173位患者出院

4月21日,由龙华医院医疗队接管的金山区方舱医院C舱迎来了首批173名患者转阴出院,他们将回到社区隔离点或居家进行健康监测。

全力守“沪”  投身“疫”线,向着希望,全员携手防疫攻坚

全力守“沪”  投身“疫”线,向着希望,全员携手防疫攻坚

“恭喜你们,康复出院啦!”医疗队领队、龙华医院副院长梅国江为今天的出院的患者送上“方舱毕业证书”,并带领队员们欢送痊愈的患者走出方舱医院。龙华医院医疗队还为出院的患者准备了留言板,患者纷纷在上面表达了对方舱的仍在治疗的患者的祝福和对医疗队的感谢。

全力守“沪”  投身“疫”线,向着希望,全员携手防疫攻坚

目前龙华医院负责的C舱病区实现中医药全覆盖,由于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好,西医单位也来“取经”,龙华医院医疗队成为了金山方舱医院的中医治疗单位。同时龙华医院医疗队会继续关注每位患者出院后的随访情况和慢病管理,在患者出舱、出院后,还可继续服用扶正祛邪方药,提高免疫力,保障患者平稳度过健康观察期。

全力守“沪”  投身“疫”线,向着希望,全员携手防疫攻坚

全力守“沪”  投身“疫”线,向着希望,全员携手防疫攻坚

曙光医院与患者一“线”牵,中医防疫解难题

曙光医院自4月2日推出24小时中医药防疫咨询热线以来,医院科技一处的党员同志们在处长杨雪军的带领下,接下了这项光荣又艰巨的工作。然而实际工作中,热线不只是解答有关中医药防疫的问题,也搭建了一个市民与医院沟通的新平台,为不少咨询者解决了“急难愁盼”的问题。

全力守“沪”  投身“疫”线,向着希望,全员携手防疫攻坚

“我妈妈是一名血透患者,住在你们西院的肾病科,然后现在要转到你们东院。我自己是个抗疫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没法在她身边照顾。她刚才给我打电话,说她的行李上忘记写名字了,现在她人已经到了东院,可是没有收到行李……生活用品、医保卡、银行卡什么的全都在里面,请问你们能不能帮帮忙,帮她找一下啊?”询问详细信息后,热线通过相关职能部门第一时间联系到了负责转运行李的工作人员,短短半小时就找回了患者行李,并派专人送到了这位阿姨的床边。

“曙光医院么?你好呀,我最近头晕,正好家里有血压计,我一量血压高了,想问该怎么办?”接线的杨莹医生耐心询问情况,安抚患者情绪,并嘱咐他连续测几天观察记录数值后可以在互联网医院上咨询心内科专科医生。三天后,这位患者再次来电,表示血压已经正常,心跳也不快了。

“我的母亲常年居住在敬老院,刚敬老院打电话说母亲有中风前期的迹象,你们医院急诊开着么?我们能来治疗么?”没过多久,救护车就把老太太送来了急诊,急诊的医生们帮老太太做了详细的检查。在得知老太太平时要做腹透的情况后,医务处处长沈知彼与肾病科主任叶朝阳沟通,让老太太先入住肾病科缓冲病房,并进行了2次CRRT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入神经内科继续治疗。

热线平均每分钟处理2个电话,短短十几天,已经为1000多位来电的咨询者提供服务,虽然工作量很大,但负责接听热线的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在工作中找到了意义。

“疫情期间,这是一个帮助患者的好渠道。”杨雪军说,“我们会继续加努力,为更多咨询者提供帮助!”

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抗疫第二医疗队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在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抗疫第二医疗队接管的纪念路方舱医院,有个不易被人注意到的“幕后英雄”,那就是信息协调组。从建立筹备组、梳理流程,到完善相关制度,周扬、邓玉海、姜恺三位医师和计算机中心王云一同,经常早晨6点不到就起床,一直忙到午夜才睡。整理确认方舱核酸检测及出院人员名单、传报各类信息、联络沟通街道居委等任务,都在信息协调后台的支撑下迅速运转起来。

全力守“沪”  投身“疫”线,向着希望,全员携手防疫攻坚

后方的物资保障人员也一直默默奉献着。医学装备处处长刘巍峰坐镇后方协调,药师吴铁军、范亮协助物资专员管理方舱医院物资,驻地酒店里成立的宿管组则由沈莉护士长负责物资管理,大家步调统一,齐心协力。

全力守“沪”  投身“疫”线,向着希望,全员携手防疫攻坚

医院抗疫第二医疗队是整建制建立的,不仅包括医护人员,还有工勤、保安和大巴司机。医疗队内部管理工作琐碎复杂。来自心血管内科的主治医师刘浩琪本是医疗队B2组组长,平时机灵活泼的他被领队赵庆一眼看中,除了保质保量完成医疗工作外,他还成为了“刘总管”,作为第三方联络人负责沟通内外。

全力守“沪”  投身“疫”线,向着希望,全员携手防疫攻坚

在医院医疗队临时党总支委员会里还有一个特殊的同志,他就是临时党总支副书记、虹口团区委副书记李志明。“在这里,我能做的事并不多,但电话是真的打了不少。”听到对讲机里传来二楼电路跳闸时,他又拿起了电话。“姜师傅,二楼的水电出了些问题,赶紧安排人排查下!”

医废处理、勤杂维修、后勤保障、餐饮物资……在大家的协同配合下,警察到位了,安保到位了,维修到位了,大家齐心协力,只为实现打赢抗疫阻击战这一共同的目标。

医疗救治不断线,市中医医院为肿瘤化疗患者的爱心“接力赛”

自3月底疫情趋紧以来,为保障肿瘤化疗患者的就医需要,市中医医院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制定了详细方案,与药剂、护理、信息、后勤等部门联合优化门诊化疗流程,科室医生“跨前一步”电话联系所有拟在医院行化疗的患者,共与81位患者取得联系,并组织高级职称的专家组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对于经过评估不宜延期的患者及时安排治疗,保证疗效;对于一些延期化疗对病情影响不大的患者,指导他们做好居家期间的自我健康管理,告诉他们如何正确应对可能出现的应急情况,及时疏导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为方便患者咨询和解答问题,医院肿瘤临床医学中心还特设了一条“患者热线”,各专科指定一名专家负责接受患者电话咨询,已经为近30名患者顺利开展化疗治疗,建立起安全流畅的疫情期间患者化疗绿色通道。

自疫情封控以来,中心各亚专科科主任和高级职称医师组成的化疗医师队伍一周7天不间断门诊。党员医师李明花主动承担起患者登记和协调的工作,护士吴瑛负责化疗药物输注治疗和观察,为最大限度确保患者化疗的需求。李明花和吴瑛放弃休息时间,坚守在工作岗位,自疫情封控以来没有离开过医院。全体医护人员通力合作,克服困难,全心全意为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温情与希望同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财务处抗疫纪实

为了阻断病毒的扩散蔓延,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财务处积极响应医院倡导,所有员工勇于担当,团结一心,积极投身到抗疫行动中。

从核酸收费点到检测点,每个岗位都忙得不可开交。杨阳、陆咏、谈家乐、薛璋婧等收费组成员始终保持“再多收一张卡”的服务意识。储福根处长见状,动员出入院部和财务处本部同仁一起加入到收费的队伍,齐心协力保障核酸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全力守“沪”  投身“疫”线,向着希望,全员携手防疫攻坚

财务处积极发挥党员能动性,孙军、陆静、蒋家康等党员同志带领财务处的顾燕菁等同志第一时间下社区做志愿者,支援社区核酸采样工作。

为保障医院运转,在储福根的带领下,财务处除了封控在家的人员外,其余员工都到医院开启了“驻”院生活。财务处还主动到膳食科帮忙,物资搬运和清点、装箱送饭,保障热腾腾的饭菜定时发放到大家手中。除此之外,住院部的王婧主动承担了封控期住院部的所有出入院手续办理工作;谈家乐主动提出当收费处的“专车司机”,保证人员及时到岗;急诊收费的沈玉婷、郭熙、王悦人居住地相当远,他们提前做好准备,到所在街道再三申请出行证,确保自己能按时到岗上班。

全力守“沪”  投身“疫”线,向着希望,全员携手防疫攻坚

4月,医院医疗队进驻方舱医院工作,财务处有7位同志主动请缨进入方舱,分别前往位于虹口三门路和广粤路的两所方舱医院。

全力守“沪”  投身“疫”线,向着希望,全员携手防疫攻坚

逆风而行的抗疫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医护人员是人民群众口中的“白衣天使”,也是身载着使命的平凡人。坚信能挺过疫情难关,迎来明媚的曙光!

市第七人民医院方舱医院医疗队出征

4月17日,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到上级紧急通知,要以最快速度承接浦东新区大家人寿方舱医院9000余张床位的医疗保障任务。

医院闻令而动,紧急部署,第一时间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方舱医院领导小组,指派副院长林研担任方舱医院医疗总协调,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盛丰担任方舱医院驻队队长。成立由医务、护理、院感、设备、后勤等人员组成的现场指挥部,协调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医院克服人手严重短缺的困难,迅速组建了由医疗、护理、医技和感控骨干共180人组成的医疗队,其中党员85人。

全力守“沪”  投身“疫”线,向着希望,全员携手防疫攻坚

4月21日下午,医院为方舱医疗队举行了简短的出征仪式。院长王杰宁、党委书记成就代表全院职工为医疗队全体队员送行。

队员们将相互理解支持,注重团结协作,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医德情怀全力以赴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共产党员要亮身份、做表率,一位党员一面旗帜,发挥引领带头作用。王杰宁再三叮嘱全体人员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注意身体,医院永远是七院人强大后盾。

全力守“沪”  投身“疫”线,向着希望,全员携手防疫攻坚

医疗队全体队员表示,一定不辱使命,平安归来。将时刻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辱使命,护佑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圆满完成任务。

宝山医院昼夜坚守只为患者出舱的微笑

宝山医院继整建制接管富长路方舱医院后,又陆续组建了13个隔离点(小方舱)。从院领导到专家组,从巡查救治组到隔离点医护人员,大家勠力同心,星夜兼程地展开了疫情攻坚战。

由于每个隔离点都很分散,管理起来难度非常大。由医务处王传慧牵头会同区专家组组长钱叶长主任、区专家巡查救治组长李莉副主任医师与各点位长进行充分沟通,逐一了解每个隔离点的具体情况。李莉随时跟进、紧密联系各个点位长,第一时间帮助每位医生解决困难和危重症病例,随时随地应对突发状况,并通过梳理、归纳、总结,精心制作了“宝医小方舱宝典”,包含了小方舱所有收治、会诊、转运、出院流程,成了队员们囊中必备法宝,极大地提高了团队工作效率和整体战斗力。同时,为了能够使出院审查、会诊转运流程更加顺畅,钱叶长主任和李莉组长共同组织全体区专家召开线上会议,讨论并改进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专家组能更好地指导各个隔离点的医护人员实施诊疗救治,坚决确保医疗安全。

全力守“沪”  投身“疫”线,向着希望,全员携手防疫攻坚

宝山医院隔离点的医护人员和区救治专家组的全体成员在非常时期不知疲倦地昼夜坚守,只为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为病人的安全保驾护航。4月18日下午,医院下属的隔离点迎来了首批患者的顺利出舱。

全力守“沪”  投身“疫”线,向着希望,全员携手防疫攻坚

用辛苦的付出,换来患者出舱时灿烂的笑容!虽然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可奋战在一线的宝医人却说:“患者能够安返家园,我们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每时每刻,风雨兼程

他们在践行着

身为师者、医者、医学生的

使命担当

供稿:公共健康学院、附属医院

图片:公共健康学院、附属医院

相关阅读:
两省委书记同日调整,王晓晖掌舵四川,倪岳峰执掌河北 古籍,真“香”——南京图书馆员两年复原数道古人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