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山与城丨这座仓库陪伴重庆51年,而今正在蝶变

来源:重庆发布

红锦大道拉出一条笔直的线,车水马龙,两边高楼拔地而起。一条不起眼的小路拐进五十米,栏杆扎住了大门,守门人用最原始的方式抬起栏杆让车进入。

这扇大门,将世界一分为二,映入眼帘的是:朱红的砖墙、老楼斑驳的铁门、古旧的手摇窗、环绕老建筑的高大黄桷树发出了绿芽……

这就是位于两江新区天宫殿街道的重庆渝北储运公司603仓库(下称“603仓库”),是一处历经五十多年历史风霜的老建筑群。

仓库投用于1971年,见证了山城市民的生活变迁,记录下重庆的城市发展历史——因此,这里被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录入重庆第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时至今日,这个老建筑一边坚持干着物资存储的“老本行”,一边也以另一种方式蝶变新生。

仓库历史照片重庆渝北储运公司603仓库供图

仓库历史照片重庆渝北储运公司603仓库供图

仓库背后都有着怎样的故事?

是什么力量

为老旧业态注入新的活力?

《山与城》第104期

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老建筑

讲述老建筑蝶变的故事

↓↓↓

如果你是老重庆人

这里的物资可能就在你家中出现过

1978年的秋天,21岁的“知青”甘继民回到重庆,在603仓库获得了一份新工作——门卫。

当时,仓库周围除了农田,就是土坪荒坡。但在甘继民看来,能在这个高大建筑里工作,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同年,17岁的少年李延安也来到仓库担任保管员。

山与城丨这座仓库陪伴重庆51年,而今正在蝶变

603仓库

他下班回家需要沿着田坎走很久的路,才能到公交车站。当年这是一条“长途线路”,每天最晚一班车的到达时间是下午4点,李延安干脆就长期住在了仓库集体宿舍。

现今,当年的“郊区”已经变成核心城区,从仓库所在地到繁华的江北观音桥,大概20分钟左右。

603仓库

603仓库

25亩地,5栋建筑,16个仓间。

甘继民回忆,当年“郊区”的仓库却有另一番火热的工作场景。库房堆放的商品一眼望不到尽头,仓库里长期回响着工人装卸货的号子,每天来拉货的卡车,最多时候要排出几百米的“列子”。

“有红岩牌电视机、长安厂的汽车零配件、冷酸灵牙膏这些重庆大品牌,还有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等‘三转一响’高级货,还有衣裤帽鞋、锅碗瓢盆的日常用品……齐全得很。”甘继民说,当时仓库里储存着与重庆市民息息相关的诸多生产生活用品。

如果你从那个年代走来,这些物资大概率在你的生活中出现过。

603仓库

603仓库

新中国第一个植树节

种下40多棵树

“现在树都长大了,我们也老了。”

走近老建筑群,很快被高大的黄桷树树荫覆盖。苍老的大树在春末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伸向天空,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远离了墙外的世界。建筑红色的外墙,在老树掩映下,亦透露出天然的质朴和亲切感。

当年栽下这些树时,今年逾花甲之年的经理王忠建还是20多岁的小伙子。1979年,新中国第一个植树节,他与同事们一起,在仓库周边种下了四十多棵树苗。

603仓库周围植被茂密

603仓库周围植被茂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现在树都长大了,我们也老了。”王忠建抚摸着一棵自己栽下的黄桷树笑着说,“我们三个都是1978年来的,当时都还是‘小甘’‘小李’和‘小王’,转眼都44年了。”

大树的年轮里刻下了仓库的历史过往: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仓库员工24小时值班坚守,紧锣密鼓地调运各类支援物资;汶川地震发生后,仓库为救援物资车开辟绿色通道,第一时间调配发送救援物资……

几十年时光里,603仓库一直保持着商品存储的基本功能,“行规”“也沿用至今——即货物在摆放时对顶距、灯距、墙距、柱距、垛距有严格要求的“五距”管理。

正因为这样的坚持,在50多年时间里,仓库一直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建筑也保存完好。

从门卫到保管员再到主任,到现在的仓库负责人,甘继民成为了“老甘”,仓库也逐渐显得“老态龙钟”——603仓库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脚步渐缓,本世纪初期,仓库经营状态一度萧条,陷入发展瓶颈。

“有段时间,我们团队甚至挨家挨户地上门,去找企业洽谈合作。”甘继民感叹:“后来总结,这样的方式效率太低,成果也不大。要突围,必须改变思路。”

603仓库的红墙

603仓库的红墙

门前老树发新芽

院里老建筑走新路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仓库团队的“老革命”决定走“新路子”。

靠什么力量为老旧业态注入新的活力?答案是文创产业。

“目前,有二十多家企业入驻我们仓库,除了传统的物资储存业态,也有艺术文化相关的企业。”甘继民说,经过考察和规划,结合目前市内的文创园区“东风”,在业务领域引入新鲜血液。

603仓库内部

603仓库内部

随着多家在渝设计公司入驻,青年设计师们也带来了灵感。他们在保持该历史建筑原貌的基础上,对办公环境进行升级装饰。

“2020年6月,我们团队第一次来这里探访,大家印象深刻。”青年景观设计师郑萧曾参与十八梯等城市更新项目,她介绍,团队入驻603仓库后,带着设计师情结与期待,开始了这次与老建筑的“对话”。

一时间,“青年”与“老者”跨过漫长的岁月重逢,并碰撞出新的火花。经过设计改造,原本老旧的仓库内部摇身变成了办公区、影院、运动区、重新修缮包装的土坯墙下,也装饰了绿植、盆栽……

603仓库的联动窗

603仓库的联动窗

老建筑上的联动窗,而今已成为603仓库的特色景观:一扇扇排风窗上设置了滚轮装置,是由上世纪80年代仓库的“技术革新小组”自己设计的,转动一个把手,即可同时操作十多扇窗户的开关,十分便捷。

“变电房、下水道目前我们都经过了改良改建,现在的老建筑,已经拥有了新的功能核心。”当年的“保管员小李”、现在的公司总工会主席李延安谈及现状,语气中充满自豪。

“原生态老建筑,很多时候对艺术设计团队充满了吸引力。”谈及未来发展,甘继民表示,老建筑与文创碰撞出新的火花,不仅能让业主方得实惠,也可能激发入驻团队更多的灵感,诸如鹅岭二厂文创园等,都是成功案例。

603仓库现在有50多位员工,这是一个不断探寻“老”变“新”的团体。就像老建筑遇到了有意思的新灵魂,老树“撞击”了红墙长出了绿叶。老仓库也要继续活下去,活得更精彩。

相关阅读:
新华全媒+丨一汽集团在长春的5个主机厂全部复工 吉林大学:“云走访”为高质量就业按下“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