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湖南援吉医护:从长沙到长春,跨越大半个中国来战疫

湖南省人民医院栗舒娅、向哲邑、姜斌、万姣、肖金红、申婷、周兵飞、陈杰、于爱清、徐艳、欧阳鹏文(从左至右)。本文图均为受访者供图

湖南省人民医院栗舒娅、向哲邑、姜斌、万姣、肖金红、申婷、周兵飞、陈杰、于爱清、徐艳、欧阳鹏文(从左至右)。本文图均为受访者供图

自3月14日至今,湖南已经累计向吉林省派出2批次医疗队员,共计459人。这459人带着家人的眷恋不舍,带着同事和朋友的满满关爱,从草长莺飞的南方,空降到春寒料峭的东北,进行一场跨越大半个中国的驰援。

最早一批医疗队员,至今已经离家26天。他们中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22岁。他们值着通班,穿着厚重防护服,在机器持续轰鸣的实验室中,忙忙碌碌。他们克服天气不适的困难,努力适应不习惯的北方饮食。上班时,他们为最初频繁出现的强阳性结果心伤,下班时为路上春日长春城的美景心醉。当收到长春有关方面每日的留言致谢纸条时,他们累却感动着。他们在艰难中坚信,终有一日,会“疫”散花开。

4月7日,湖南省人民医院检测技师向哲邑和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检测技师李萍,向澎湃新闻讲述他们的援吉故事。

湖南省人民医院援吉医疗队正筹备组建气膜实验室。

湖南省人民医院援吉医疗队正筹备组建气膜实验室。

“天气干燥皮肤瘙痒,有的队员把护发素涂在身上”

讲述人:湖南省人民医院援助吉林核酸检测队队员向哲邑

自3月初吉林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国各地近5000名医护人员,驰援吉林。3月14日,我们医院从三个院区检验科抽派11人,组成一个检测队,坐上飞机出发了。带队的是周兵飞博士、质量控制员于爱清博士。

湖南省人民医院队员徐艳累得在实验室椅子上秒睡

湖南省人民医院队员徐艳累得在实验室椅子上秒睡

到达长春后,我们马不停蹄地奔赴属于我们的战场——气膜实验室。3月15日,长春室外大雪纷飞,银妆素裹。而我们所在的气膜实验室却是热火朝天,因为还没建好,正处在紧张快速地安装当中。一台台生物安全柜、提取仪、点样仪、扩增仪以及各种设备陈列其中。队长周兵飞一直思考着如何顺利开展工作。一是我们组的人员除了自己单位的人,还有另外两家医院的队友,大家的工作需要磨合,二是我们并没有气膜实验室经验,需要适应,三是怎么保障队员的安全,做到零感染。

长春体育馆内的气膜实验室

长春体育馆内的气膜实验室

落地长春当晚,周兵飞便和其他队友到现场进行了考察,对工作流程进行规划,并在第二天的培训中要求队员了解全部工作流程,选择自己擅长的岗位重点培训,岗位到人。人员除了参加全队的生物安全培训及穿脱防护服,私下还行了一对一培训,规避任何可能的感染风险。

气膜实验室投入使用后,我们的工作正式开始,虽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大家还是没想到挑战这么大。负责加样的队员工作到手腕酸痛,负责提取的队员不断敲打着腰背以缓解胀痛,负责签收复查的队员面屏上蒸发的汗水模糊了视线,负责点样封板的队员是最后一个出舱的人。这就是不流血的战场。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李萍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李萍

3月22日,初到北方的新鲜感逐渐消退,队员们开始苦恼于生活的不适应,饮食习惯的南北差异让队友们胃口不佳,库房里的方便面以惊人的速度消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高强度的工作不能没有营养保障。终于,在湖南核酸检测医疗队领队周细国的协调下,队员们吃到了久违的辣椒炒肉。同样困扰的,还有北方干燥的空气,鼻子流血、皮肤干燥瘙痒到无法入睡,有的队员把护发素涂在身上解一时之急,让人既心疼又心生敬意。

3月24日,又是一个夜班。阳性患者仍然在不断增加,下午2点送到实验室的四万多标本必须在次日8点前全部完成检测,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经商议,我们的白班队员一致同意将交班时间从当天20时延至22时,希望给夜班的同事减轻一些负担。23:30,队长周兵飞和我仍然在舱内坚持工作,周队长鼓励我说,我们援吉医疗队既然是来援助的,就要踏踏实实地做实事,如果一进舱就想着什么时候出舱,流程掌握得再好,都难免出错,只有沉下心来,才能保证每个环节的准确无误,发挥我们检验人的抗疫作用。作为一名抗疫新兵,我被这番朴素但实在的谈话深深感动,我暗暗下了决心,自己的工作一定要保质保量。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戚文斌,苏敏,张雨淋,宁兴旺,李萍,匡孝英(从左到右)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戚文斌,苏敏,张雨淋,宁兴旺,李萍,匡孝英(从左到右)

日子就在无数个昼夜颠倒和进舱出舱中流过,转眼间,我们已经来长春26天了,怀揣着爱和思念,等待春暖花开。这2056公里的距离,跨越大半个中国的特殊旅程,将会铭记于每个队员最深的记忆当中。

“什么叫逆流而上?我从大家熬了一夜的脸上找到了答案”

讲述人: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医学检验与病理中心李萍

3月12日深夜,科室微信工作群急促的几条消息声打破了宁静的夜晚,划开手机,看到谢小兵主任发出关于援吉核酸检测工作报名的紧急通知。很快,微信就被紧随的一长串报名回复刷屏。

其实,那几天湖南已有零星的新冠确诊病例出现,医院各部门都已加强了防控,我们所在的检验科接收的黄/红码人员的核酸筛查标本量逐日增多,科室内部的工作压力也与日俱增,领导决定,不仅要留有人员镇守家园,也要抽调出部分人员去支援当前处在疫情最严重、最需要帮助的吉林。最终,包括我在内的6名有实战经验的人被抽中援吉。

经过匆忙的行囊准备,科室6人连同湖南其他队友共计157名的“检验湘军”,于3月14日11时乘专机抵达吉林长春。3个多小时的飞行,让我们体验了一把从草长莺飞、鲜花怒放的温暖南方到白雪纷飞、春寒料峭的东北的快速切换。在感受祖国壮美山河的同时,我们更加凝聚了同胞守望相助、携手抗疫的决心。

落地长春简单吃完盒饭后,大家乘大巴前往工作地点——长春市体育中心。偌大的室内场馆中间,矗立着一排白色气模实验室,这排实验室共有2个舱,含5个毗邻且又独立的实验区域,大家踊跃视察场地、训练穿脱防护服,检查生物安全、质量保证、试剂耗材储备情况。看着体育馆四周空荡荡有些落寂的座椅,不免想到往常这里的另一番景象:运动健儿矫健的身影以及围观群众热烈地欢呼。而此时,却是我们这些身着防护服的忙碌“大白”,以及中央屏幕上不断滚动播放的疫情防控视频。

在这个体育场,我们要大干一场,要从每天4万多管的咽拭子标本里筛选出含有病毒的阳性标本。这是一场与病毒近距离较量的战役。

经过一天的准备,气模实验室工作条件已准备完毕,队员们都事先在酒店穿好了刷手衣,到达体育馆工作区后,每个人都采集了新冠核酸标本,登记了信息。然后在休息区开始按规范戴好帽子、N95口罩,穿防护服、隔离衣、双层鞋套,胶布固定内层手套和防护服袖口再戴外层手套……一层一层往身上套,每一次穿戴完毕至少要花十分钟,穿完后就已经出了一身汗。大家互相给对方防护服上写上名字和工作单位。

尽管是夜晚,但室内体育馆通亮的灯光照得如白昼一样。大家按照不同分组进入各自的实验区域。气模实验室为了维持不同工作区域的气压差而使用的鼓风机,一直在轰隆隆响,还有各区域对讲机的说话声、调频声,几十台检测设备的运行噪音,以及工作人员对阳性结果的讨论声,可谓是风声语声机器声,声声入耳。

长春方面的每日暖心留言纸条

长春方面的每日暖心留言纸条

就这样一直忙到次日上午。看到频繁出现的强阳性结果,大家感到忧心,这里的疫情,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下班后从体育馆出来踉跄了一下,险些摔倒,室外清冽的空气让大脑清醒了许多。在等大巴回酒店的空当儿,我试图以一个初次来长春的游客身份去欣赏市区的街景和雪景。街道上只有稀稀拉拉的过往车辆,偶儿可见的行人和执行消杀任务的“大白”。北方的冬天,绿色是奢侈的,即便是3月份的早春,也见不到一丝绿意,以大范围黑白灰为主色调的高楼给这座城市添加了一些巍峨和庄严感,再加上疫情的严峻形势,也让这座城市的气氛多少有些凝重。视线尽头有几处工厂的烟囱在不紧不慢冒烟,不断向上升腾,最后融入白云,若不是这一点动图,我都怀疑看到的那远处景象是静图。

下了夜班的队友们陆续从体育馆大门出来,驻足在马路两侧等待接送的大巴,三三两两一起,有讨论昨晚工作中的哪个环节需要改善,有和父母、爱人、孩子视频通话。对年迈父母注意身体的嘱咐,对家里萌娃的叮咛,或独自躲在一处空地与恋人隔空互诉思念……什么叫逆流而上?我从大家熬了一夜后疲惫不堪却仍洋溢希望的脸上,找到了答案。

在长春,我们收获足够多感动。回到酒店,安保人员值守在门口为我们喷洒酒精消毒,后勤保障部端出在保温箱里热乎乎的饭菜,还有来自于长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每日都写的致谢留言纸条:“有你们在,这场战争一定会赢,你们是我心中无坚不摧的英雄!千万要保护好自己!“

累却感动着。我期待早日“疫”散花开,我们可以相聚湖南,重游吉林,我们可以自由呼吸,欢乐奔跑。

相关阅读:
河南郑州:对二七区部分区域实行封控管控 我的记“疫”|运菜到上海后意外滞留,他们在合作社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