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云端寄哀思 别样过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时,慎终追远祭先人。

缅怀英烈、悼念先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今年因为疫情防控的要求,清明节假期,全市暂停现场祭扫活动,大力倡导绿色、文明、简约的祭祀新风尚。记者连日采访发现,相对于不断变化的祭扫形式,市民对亲人的追思是不变的。疫情当前,不少市民选择居家追思、网络祭扫、委托祭扫、书写寄语等简约、文明、低碳的方式追思先辈,传达哀思。

“‘云祭祀’改变的只是祭祀的形式,并不是改变祭祀的内核。通过网络献一束花、上一炷香、点一支烛,诵读祭文来寄托哀思,一样可以达到祭奠先人、追思哀悼的目的。”连日来,已经有不少市民尝试通过“粤省事”进行网上祭祀。3日一早,黄女士就通过“粤省事”,为已故外公创建纪念空间,写上了老人家生平,为他献礼,还分享链接与远方的亲友一同寄托哀思。

“我觉得吧,祭祀不应该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而是应该在心里面。任何方式都可以表达我们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在香蜜公园内,市民李女士和家人在草地上铺了垫子,摆上一束鲜花、若干水果,还有一盘父亲生前最喜欢吃的红烧肉。看着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奔跑,心里思念着远去的父亲,李女士认为:“我们幸福的生活,就是对父亲最好的告慰。”

作为每年风雨不改必定回老家祭祖的潮汕人,蔡先生今年也选择了留在深圳。“潮汕人非常重视祭祖,每年清明节是族人最齐的时候。今年受疫情影响,我们家族一帮人最后商量,还是改变一下祭祀方式。各自在家里给祖先上一炷清香,大家在微信群里回忆往事,倒也倍显温馨。”蔡先生感叹地说。

“不能到现场祭扫,今年我们选择居家追思故去的亲人。”市民刘女士特意腾出一天时间整理先人遗物,翻看存有先人影像的视频、照片,并与其他家人一起回忆先人往事,还通过书写寄语及缅怀文章等方式表达哀思。

记者了解到,为照顾家属情感需求,弥补大家不能现场祭扫的遗憾,深圳市殡葬服务中心吉田园连日来举行了公益代祭活动,着装整齐的工作人员仔细擦拭墓碑、清理墓穴,将一枝枝鲜花整齐地摆放在每个墓碑前,鞠躬默哀。

云端寄哀思 别样过清明

我市升级智慧殡葬系统

亲人逝世,免不了手忙脚乱。妥善处理“白事”,安安心心治丧,明明白白消费,成为许多丧属的需求。记者从深圳市民政局获悉,为解决群众“身后事”办事堵点难点痛点问题,4月5日,深圳智慧殡葬系统V2.0正式上线。

殡葬公共服务是一项基本民生服务。近年来,深圳市民政局依托“互联网+”服务思维,利用人脸识别、GPS、RFID等互联网、物联网新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智慧殡葬系统。2020年10月14日,深圳智慧殡葬系统V1.0上线,开通预约祭扫和预约生态葬功能;2022年4月5日,深圳智慧殡葬系统V2.0上线,构建了涵盖线上报丧、殡葬预约、实时进度查看等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殡葬服务平台。据介绍,新上线的智慧殡葬系统线上线下紧密衔接,所有线上服务申请信息可自动化流转至线下业务管理系统,数据上下贯通、横纵全面覆盖。

据介绍,深圳市民可通过“i深圳”APP进入“智慧殡葬”,选择网上报丧、殡仪服务、骨灰生态葬预约、祭扫预约等服务。通过智慧殡葬系统,丧属不仅可以实时查阅办丧进度,还可以在网上殡葬用品商场预选殡葬用品,便捷获取殡葬用品和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全部公开透明,服务流程全线留痕留印,做到阳光化操作、丧属自主选择、菜单式消费,真正解决了殡葬方面老百姓的操心事和烦心事,让逝者安息、为生者减负。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深圳在殡葬改革领域也始终坚持先行先试,在殡葬服务、祭扫追思、行政监督等方面不断惠民生、增福祉,积极构建绿色殡葬、阳光殡葬和惠民殡葬:从1998年开始逐步推广海葬、树葬等节地生态葬,积极倡导现代殡葬理念,文明指数全国领先;2010年,率先实施殡葬用品和殡葬服务全国公开招标,将深圳办丧平均费用下调近40%;2012年,提出“让殡葬回归公益”的改革理念,实现基本殡葬服务的全覆盖和零门槛。

市红十字会缅怀人体器官捐献者

清明时节又至,为缅怀和纪念遗体器官捐献者,倡导良好社会新风尚,提倡文明、绿色、低碳、安全祭扫活动,4月,深圳市红十字会开展了生命的意义·云端寄哀思——深圳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系列活动,向捐献者表达哀思。

从3月23日起,市红十字会多次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云”缅怀指引,倡导捐献者家属、志愿者、医学生及广大市民到“云思苑”进行缅怀纪念活动。

截至3月31日,深圳市红十字会已成功帮助 1330人身后捐献眼角膜,613人身后捐献遗体,602人捐献多个器官,累计有6万人登记了器官遗体捐献志愿书。

相关阅读:
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通告 两人刻意隐瞒行程,被依法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