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通辽4月3日电题:内蒙古乡土专家授“真经”就地取“才”助振兴
中新网记者张林虎
“这棵树树龄6年,现在枝杈比较多,造成通风透光不好,果的品质不高。我们把它修剪一下,这是一级主干,这是二级主枝……”
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建华镇俊昌村一果园内,乡土专家宋福林正给年轻的技术人员讲解果树整形修剪、拉枝和管护方面的注意事项,并指导实践操作。
宋福林是土生土长的开鲁人,从事果树栽植24年,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摸索和实践,从一个普通农民逐步成长为果树栽培技术的行家里手,并带领出一批“高徒”,传“增收技”,授“致富经”。
“经过20多年的摸索,我发现这样剪枝,果的产量比较高、果的品质也比较好,这样果农的收入也就高了。”宋福林的一句话,道出剪枝技术对于果农收益的意义。
图为开鲁县首批选聘13名林果业乡土专家。刘源丰摄
像宋福林一样,在开鲁县活跃着一批有丰富果树管理经验和技术的“专家”型果农。开鲁县林业和草原局把这些具有果树管理一技之长的专业户或致富能力强、示范作用好、善经营、会管理的行业带头人,聘为林果技术乡土专家,旨在有效解决乡村林果技术人员短缺问题,打通林果产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近日,当地林业和草原局为首批13名林果技术乡土专家颁发聘书,并计划3年内选聘35名,推动乡土专家队伍年轻化、专业化、体系化。
据开鲁县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工作站站长孙世民介绍,每名林果技术乡土专家带着一支10人左右的队伍,3年后就将形成35名专家带领着350名技术人员,服务在全县30多万亩林果产业基地上,助推开鲁县林果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乡土专家们走到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地为果农讲解果树管理技术,把大家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送到果农手里。
图为宋福林为年轻技术人员示范果树整形修剪技术。刘源丰摄
金自辉是首批聘请的13名林果技术乡土专家之一,主要为小街基镇和建华镇的果农提供技术服务。对他来说,成为“乡土专家”不仅是一个荣誉,更是对他多年来积累的林果知识和技术实践的肯定,也更加激发了他为果农服务的热情。
“开鲁县的林果产业要是发展起来,果农的收入和生活质量肯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金自辉非常看好林果产业的发展前景。他说:“我与果树打了一辈子交道,非常喜欢研究果树的栽植、修剪、管理等技术,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我希望能为开鲁林果产业发展出一份力、为广大果农服务好,跟大家一起走上致富路,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开鲁县把林果产业作为推进“强县富民”的五大产业之一大力发展,在发挥乡土专家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乡土专家为乡村振兴“赋能加速”的同时,不断加强林果产业多层次人才体系和统一规范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林果产业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力。
孙世民说,根据开鲁县林果产业“十四五”规划,人才体系建设是非常关键的,开鲁县林草局与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内蒙古农科院农畜产品加工所、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研究所合作,建立起完备的林果技术体系。“从国家、区、市、县到镇,乡土专家再带技术员到村级、一直到果农的田间地头,让果农足不出村取到致富真经。”孙世民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