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纪录片《幕后》第九集:闭幕式

来源:央视网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导演沙晓岚:我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一定要做一个精彩的闭幕式。我们想追求的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传达给全世界。再有一种就是我们热烈欢快的嘉年华氛围也要传达给全世界,把仪式当节目来进行包装,每一个仪式环节,它都有它的理念,向志愿者致敬、献花我们改成了献灯笼,又是一种暖暖的意思。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导演沙晓岚:在闭幕式里面,国际奥委会有一个叫缅怀这个环节,我们把它做的就是既有缅怀也有希望并存。而且主要是冬去春来这个意思。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导演沙晓岚:如何把我们的理念表达出去,又能把这一些老百姓认为比较枯燥的仪式部分做得精彩,所以在我看来,它难度远远胜过夏奥会。

纪录片《幕后》第九集:闭幕式

参加闭幕式表演的演员几乎都是学生,所以导演组把集中合练的时间定在了期末考试结束之后的一月下旬。闭幕式主场馆国家体育场这个时候正在排练开幕式,闭幕式导演组走遍了北京的大小场馆,最终找到了和国家体育场面积相近的北京大兴芦城体育运动技术学校曲棍球训练馆作为合练场地。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分场导演赵栩可:在场外完成所有我们在场内能设想到的任何问题,都要在场外完成一个东西,组装好,然后把这个东西才能整体地挪到鸟巢里面,而且我们进鸟巢合成的时间非常短。

位于北京大兴的临时排练场地条件非常简陋,导演组临时搭建了灯光架和音响台,排练中经常出现各种突发状况。

2月4日开幕式结束后,国家体育场开始拆除开幕式舞台装置。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导演沙晓岚:这个难题非常大。因为开幕式大家知道中间有冰瀑布,因为拆这个冰瀑布实打实的要用六天时间。我们总共没有几天时间,它用去了我们一半的时间。

拆除冰瀑布的同时,施工人员在国家体育场的观众席上安装了近2万盏灯笼,组成了巨大的灯笼阵。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导演沙晓岚:正好在中国春节正月十五的这个区间,所以中国的传统的正月十五有闹花灯,中国的灯笼在这个时候体现出来,用我们的中国红,用我们的中国灯笼来温暖全世界。

纪录片《幕后》第九集:闭幕式

2月10日拆除工作终于进入尾声,闭幕式团队从北京大兴转战国家体育场,开始全要素合练。

这是闭幕式团队进入鸟巢后的第一次技术环节沟通会,作为闭幕式中唯一使用地仓灯光的缅怀环节。

导演黄辉详细介绍了开关地仓的时间节点。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分场导演黄辉:缅怀里面其实有一个最大的亮点,所有人汇聚到中间的时候会有一个光,地仓打开冲天的光起来,它就会形成一个光的写意的丰碑。

第一次在国家体育场实地排练缅怀环节,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按照导演要求,80名女演员应该围着地仓站出一个正圆形,但排练的时候怎么也走不圆,于是导演们想到了一个土方法,从边上还在施工的工队那里借来了警戒绳,手动画圆。

2月11日闭幕式迎来了在国家体育场的第一次合练,大家终于看到了灯笼阵的真实效果,6天的时间没有白等,而闭幕式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星星五环也是第一次出现在合练中,五环的升起方式,最初总导演张艺谋是这样阐释的。

但是在合练中导演组发现地面上的星星五环和地仓中升起的五环存在视觉错位。

纪录片《幕后》第九集:闭幕式

于是,导演组向提供技术支持的航天科技集团提出了五环升起的新要求。

新的升起方式是先把五环幕布从地仓中升起,平铺在地屏上,再用视频做出星星汇聚的过程,结合星星五环的点亮再升到空中。

2月13日北京迎来了虎年的第一场大雪。

2月13日晚上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来到国家体育场审看闭幕式合练。

2月18日闭幕式所有的表演道具全部到位,包括最后完成的冰车。因为冰车的发光装置不断更新调试,直到18日,表演的学生们才用上了真正的道具。

北京体育大学冰车环节演员李高军:我很是喜欢,因为首先是寓意不同今年是虎年,特别喜欢这个虎车,其实当那个灯光打开的时候,它那种晶莹剔透,在冰面上行驶一辆冰车带着小朋友一块玩耍,我当时内心是很兴奋的。

看上去闪闪发光的冰车,表演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分场导演张文海:冰鞋的地屏咬合也是闭幕式的唯一一个精准咬合的一个节目。在冰鞋滑过冰面,像冰鞋滑过冰面勾勒出我们的中国结的一个图形。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分场导演王升:最大的难点就是前期开始排练,因为我们要咬合,我们要跟着地屏的那个纹理去移动那个冰车,有点位图,我们有路线,所以我们的学生会按着点位图,一遍一遍地重复练习,练到什么程度呢,肌肉记忆,我们只能利用孩子们一遍一遍付出和辛劳,来练成肌肉记忆。那他到这个地方他就拐了,他下意识地他肌肉就会往里面走。

这种千百遍的练习,让学生们在脑海中精准勾勒出了所有的路线图。

纪录片《幕后》第九集:闭幕式

北京体育大学冰车环节演员高玉昆:首先我很激动,因为我参加这个闭幕式,然后其次呢我就是特别高兴能够代表自己的学校去走上这么大的一个舞台,然后呢我会以最饱满的精神将自己的表演融入到这个环境当中,让大家看到我们大学生最阳光最青春的一面。

早上六点半参加缅怀和尾声表演的中央戏剧学院学生们出发了。

北京爱乐乐团的孩子们参加了冬奥会开幕式的演出,闭幕式他们将再次登上国家体育场这片舞台。

或许这个时候的他们不会想到,随后的闭幕式上,他们跳出了最长的一次入场式舞蹈。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导演沙晓岚:现场直播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的,你是收不回来的,所以要求我们仔细仔细再仔细。

纪录片《幕后》第九集:闭幕式

2月20日晚上8点,在一曲童谣《小星星》中,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开始了。

点亮环节顺利开篇,接着登场的是冰车。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导演沙晓岚:这个开幕式里面有一个二十四节气,那么到闭幕式里面有一个十二生肖,这个真的是相互呼应。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分场导演张文海:配合着地面的中国结,空中会用AR技术勾勒出一个在电视机的观众他能看到这个空中的AR,包裹着我们的核心装置就是我们的雪花火炬,形成一个天地交互互动的这样一个中国结。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导演沙晓岚:运动员入场的时候要选择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就是中国结。所有各国人员走在中国结里面,有一个美好的祝福,更象征着团结,因为中国结就代表着连接连通。

对闭幕式导演团队来说,运动员入场环节是大家心里最没底的环节。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导演沙晓岚:一直给我们的信息是运动员不超过1000人,最早跟我们说600人后来变成800人了,后来说是不超过1000人。

最终国家体育场迎来了超过2000名运动员,创造了冬奥会闭幕式的历史。

运动员入场式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时间也大大超出了导演们的预期。

缅怀环节是近几届奥运会新增的固定环节,目的是哀悼缅怀那些逝去的体育人。北京冬奥会恰逢中国春节,如何表现这个环节导演组下了不少功夫。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分场导演黄辉:缅怀是我们比较喜欢的,经过一年多去找到的一个表达方式,就是中国人不太直接去演死亡,中国人不太直接去说死,然后我们终于找到了用古人、文人折一个柳枝送别,古人折柳枝送你走,淡淡的忧伤过去之后突然春回大地,生者还捧着这柳枝转身慢慢走在了一个像绿色写意的草地上,缅怀变成了一个用写意的折柳送别的表达,最后变成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和冬去春来。

纪录片《幕后》第九集:闭幕式

为了和开幕式有所区别,在闭幕式上演唱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歌的原定是两个孩子,但开幕式上演唱会歌的马兰花合唱团凭借他们天籁般的童音和山区儿童的身份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也因此闭幕式临时决定沿用这些孩子演唱会歌。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导演沙晓岚:大家也特别期待就是他们的再现,是让导演组通过充分考虑之后呢觉得还是希望让他们再现,这个可能更加强调这个理念。

最终章,火炬熄灭,无数星光在地屏上汇聚出星星五环,2008年北京夏奥会的经典一幕仿佛重现。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导演沙晓岚:通过这两届奥运会的主题歌的有机连接,星星五环再次在鸟巢里面拉起来我们的火炬,雪花构建火炬台在空中形成一个交汇,时光如诗,这种激动人心的时刻又再次展现。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分场导演黄辉: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彩蛋,熄灭那一瞬间和千万朵雪花升发出来到焰火,在传统的状态下一定是完整的一段音乐,完整的一段视频,其实我们在火苗熄灭那一瞬间把它切开了,做了一个活扣,就用最土的办法,去完成了人家以为预谋得非常严谨的过程,那就变成了熄灭的那一瞬间,完全靠我们控台的兄弟姐妹这几个,我一个、舞台监督、编导一起,三位一体去用心里的节奏喊出下面,突然再亮前往雪花再产生的这么一个过程。

纪录片《幕后》第九集:闭幕式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导演沙晓岚:我们通过AR技术把雪花倒放出去,当飘出鸟巢外面的时候是一个漫天的一个空中那个的AR雪花,而且由原来的蓝色变成了一个暖暖的金色,整个北京城都是一个金色雪花。

在《友谊地久天长》的歌声中,北京冬奥会的闭幕式落下帷幕,作为世界上首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双奥之城”,中国完美履行了向世界的承诺,而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也将成为奥林匹克历史中的经典记忆。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全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上海于3日在全市进行一次抗原检测 4日在全市进行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