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共担风雨,千万市民共守家园,文明实践“不打烊”,志愿服务暖人心,在抗击疫情中,深圳人的文明风尚愈加浓郁,描绘出一座文明城市的温情画卷。
疫情下的文明景象,是深圳文明城市创建的一个生动切面。在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深圳在30个省会、副省级全国文明城市中排名第二,为深圳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迈出了坚实一步。这是深圳两千万市民共同书写的答卷,也必将成为继续助力深圳“精准防”,以“双统筹”夺取“双胜利”的强大能量。
以文明素养筑牢防疫“安全线”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全市上下各条战线闻令而动、迎难而上,全体市民更是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展现了一座文明城市的鲜明特质。
在梅林街道网格信息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曾艳紧紧盯着电脑屏幕,一手滑着鼠标,一手握着电话。核查对象是素未谋面的市民,核查内容涉及个人信息。“拨通电话前,我们内心忐忑,不知道对方配不配合,但事实是,市民素质普遍很高,大家非常支持配合。”曾艳说道。
“不好意思,我的普通话不是很好,给你们添麻烦了。”听到电话那头突如其来的道歉,曾艳马上解释道,“没有没有,是我们应该感谢您的配合。”曾艳告诉记者,因为有市民对他们的信任和对疫情防控的支持,让原本枯燥、繁琐的核查工作多了一些人情味。“如果说,‘逆行者’在守护群众的安全,那么群众也在守护着我们。”
如今,“精准防”不仅是党委政府正在紧抓的工作,也是市民的自觉行动。在公共场所,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个自觉戴好口罩的市民;在人多的地方,大家自觉保持“一米线”距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进入公共场所时主动测温、亮码;非必要不离深、减少聚集和聚餐;
在大规模核酸检测中,深圳人始终以理解支持的态度积极配合做好核酸采样。近日尽管疫情有向好趋势,但市民们依然严格遵守各项防控要求,继续以极大的耐心配合各项防疫工作,因为大家格外珍惜、更要共同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全城遍布温暖“志愿红”
熟练掌握汉语、英语、西班牙语三门语言的索菲亚来自墨西哥,她是南山区招商街道最积极的国际志愿者之一,疫情期间,她用流利的中文提醒居民扫码,看到外籍居民前来时,又会立即“切换”成“英文状态”,做好解释和引导工作。在她看来,自己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
在疫情期间,超越国别、肤色、年龄、职业的志愿者们,挺身而出守护共同的家园,为疫情防控工作与城市的如常运转注入了坚实的支撑力量。
疫情严重时,除保障基本运转以外的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就地转成社区志愿者,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迅速集结了一支支志愿团队,充实基层疫情防控力量。在面向全社会的志愿者招募令发出三小时后,文内所附的十个志愿者群全部“爆满”。“我报名!”“我请战!”志愿者们的殷殷热情,跃然于各个微信群中。
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无论“正式”“在编”还是“编外”“临时”的志愿者,在强大城市文明力量的引领下感召下凝聚下,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担负责任,加入到社区联防联控的各项具体工作,为城市打通一个个“毛细血管”“最后一公里”。
“哪里需要就在哪出现!”“广东好人”、深圳市文明市民魏艳萍笑着说。2020年以来,她参加了上百次抗疫防疫志愿服务。今年,她从2月17日清晨与队友集结于沙嘴,到24日进驻上沙并奋战至今,一个多月来,她和队友们经历过北风冷雨、艳阳高温,当起了搬运工、快递“小哥”、扫码员、联络员……
一座城、一群人、一条心、一股劲。面对疫情,深圳市民释放出的无私无畏、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让这座城在战疫路上更加坚定有力、更有信心底气。
身边暖心事凝结强大“邻聚力”
最近,一则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温暖着深圳人。视频中,深圳居民刘女士热情招呼防疫工作人员:“‘大白’,吃饺子了!”3月26日凌晨,刘女士给值夜班的“大白”煮了几十个饺子,带着蒜和醋送去当夜宵。据刘女士介绍,她家楼下的大白是外地来支援的,很久没吃面食了,加上回南天工作很辛苦,经常忙得顾不上吃口热饭,她希望用一顿热腾腾的饺子暖暖“大白”的胃。
不久前,罗湖区清秀幼教集团保育教师秦传英像往常一样,参与社区核酸检测志愿工作。正当她引导居民扫码测核酸时,信义实验小学6年级学生何同学拿着一封手写的感谢信跑到她面前:“阿姨,谢谢您,您辛苦了。”“看到小朋友亲手写的感谢信,心里真的很温暖。每天社区居民都积极配合扫码测核酸,每次扫完码他们都会跟我说谢谢。”秦传英脸上扬起了微笑。
“孩子们还要上网课,先让他们测核酸。”3月31日早上,在罗湖区传麒东湖名苑内,深圳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处主任潘瑞霞和同事们正在为该小区的学生搭建一条“核酸绿色通道”。
“学生们课余时间就15分钟,前几天是家长先排队,10点下课后孩子再过来。但看到长长的队伍,许多孩子不愿意插队,觉得不光彩。还有不少孩子边排队边看书。我们看到后心里挺着急的。”潘瑞霞提出让孩子们先测的建议后,小区居民一致赞成为学生和老人开通绿色通道,不仅不需要做说服工作,还专门发微信表扬物业做得好。在深圳市民的文明里,包括对他人难处的体谅关心,对他人帮助的感恩回馈,在这场关爱的双向奔赴中,来自市民的文明共情,成为温暖的凝聚力与身边的“邻聚力”,让抗疫中始终充满浓浓的人情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