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圳打造全球数字先锋城市

3月29日,深圳举行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对前不久印发的《深圳市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进行解读。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泛在先进、高速智能、天地一体、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供给体系,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和全球数字先锋城市。实现5G用户占比超过80%,千兆宽带用户数突破300万,重点场所千兆公共WLAN覆盖率达到99%,部署物联网感知终端超过1000万个。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陈华平,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余璟,市通信管理局副局长吴嘉锋,龙华区委常委、副区长徐志斌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吴筠主持发布会。

让市民充分享受数字社会红利

“《行动计划》坚持信息通信服务惠民为民理念,努力让市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陈华平说,具体体现在网络基础设施质量和体验感的提升、网络提速和惠企惠民、城市物联感知设施的建设和智慧生活品质的提升等方面。

根据《行动计划》,深圳将实施千兆光网普及和百万用户全面提速计划。2022年,新增家庭及企业宽带用户套餐原则上500Mbps起步。2023年,新增家庭及企业用户套餐原则上1000Mbps起步。2025年,宽带用户接入速率最高可达现在的10倍。

在网络提速和惠企惠民方面,深圳将推动5G套餐资费逐步降低,为家庭及企业宽带用户套餐制定一系列托底政策;聚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基础电信企业降低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推出中小企业用户优惠加速计划;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推出低于公众市场资费的精准降费政策。

据介绍,在疫情期间,深圳大力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积极为中小企业纾困,提供提速带宽优惠。同时为参与抗疫的医护人员、流调人员、社区工作人员、抗疫志愿者等提供抗疫移动通信爱心流量包,给予教职工等特殊群体网络提速优惠。

“深圳将围绕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公共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打造城市千楼万物赋能工程,利用4G、5G、NB-IoT等技术,部署物联网感知终端达千万级,助力智慧城市和韧性城市建设。”陈华平表示,重点对全市所有家庭水表、燃气表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提高居民生活数字化服务水平。

实现“千兆到户、万兆入企”

深圳高质量推进通信网络体系建设,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划布局,结合“千兆城市”和IPv6的试点城市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新城建等工作,打造“5G+千兆光网+智慧专网+卫星互联网+物联网”的通信网络体系。

对企业用户,深圳将推动大容量OTN节点向企业端下沉部署,提供万兆接入能力,支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上云带来的流量增长,保障企业高效就近接入。此外,将优选一批住宅小区、办公楼宇、工业园区,依托千兆光网,打造一批全光接入、全屋智能的示范应用样板工程,实现“千兆到户、万兆入企”。

在支撑科技创新方面,深圳将围绕大科学装置、超算中心、科研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互联互通需求,建设科技创新走廊超高速智能网络。加速IPv6商用进程,持续优化提升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服务能力,实现接入企业数不少于300家,接入总带宽达到18Tbps。

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

目前,深圳已累计建成5G基站5.1万个,5G用户超900万户,5G流量占比达30.78%。深圳5G建设在全国“网络领先、市场领先、应用领先”,2021年,深圳获工信部评选的全国移动网络信号质量测评“主要道路、商业场所、公园和地铁”等四个“卓越城市”称号。

据介绍,适度超前的网络建设部署和坚实的通信保障力量,已在深圳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本次抗疫中的核酸检测点、隔离酒店等区域扫码、上网未出现拥堵现象,居民区居家办公、上网课通信畅通有序。

“今年,深圳聚焦打造5G精品网络,加大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推进5G网络在交通枢纽、产业园区、大型商场和商业街、医院、学校、文体场馆、旅游景点等重点场所以及特定场景下的深度覆盖。”陈华平表示,同时推动5G异网漫游,逐步形成热点地区多网并存、乡村郊野等区域一网托底的移动通信网络格局。

目前,深圳已在各区的公共场所初步建设了一张公共无线局域网。接下来将推动全市人员密集、公共信息服务需求集中的区域,实现无线局域网高质量全覆盖,实现全网一次认证、无感漫游,打造高速率、高品质、可信安全、公益普惠的公共服务网,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信息消费惠民品牌。

超前布局未来技术

围绕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要求,深圳以创新为引领,前瞻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行动计划》提出,深圳布局卫星互联网设施,支持企业参与卫星互联网设施建设,推进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全球高通量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和区域特色遥感星座建设;培育未来网络设施,支持下一代光网络、可见光通信、第六代移动通信(6G)、毫米波、太赫兹通信、量子通信等领域创新载体及相关基础设施试点建设等;加快建设区块链设施,基于公共数据交换共享、不动产登记等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的典型应用场景,构建统一、集约的政务区块链平台。

吴筠表示,无论是天上的卫星,还是地上的网络,技术含量都很高。但实际上每一项重大布局规划和建设安排,都和城市、和市民、和未来的产业、未来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都是指向一个更智慧的城市、更幸福的生活。

据悉,深圳将深入实施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出台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配套扶持政策,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服务,加快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陈华平说,加速推动个人数字化生存、家庭数字化生活、企业数字化经营、政府数字化治理、城市数字化孪生等五方面的数字化。

深圳打造全球数字先锋城市

深圳加速打造“卫星+”城市

“将根据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出台更具针对性的真招实招,不断引进和培育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卫星产业项目,推动深圳加速向浩瀚太空进军的步伐。”在3月29日举行的深圳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余璟表示,目前,市发改委正加紧编制《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扶持计划申报指南》,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卫星产业发展,加快把深圳打造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卫星+”创新城市。

经过多年发展,深圳已经形成包括卫星研发、设计、制造、运营、卫星应用等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鼓励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

去年5月印发的《深圳市关于支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覆盖了卫星产业从研发设计到应用的诸多领域,涉及打造特色应用场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配套环境、建立行业保障机制等5个方面共16条“干货”举措。例如,围绕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综合应用,布局一批重大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研制项目,最高支持3亿元;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全球高通量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和区域特色遥感星座,高轨卫星最高支持2亿元、低轨卫星最高支持5000万元等等。

去年年底,市发改委围绕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工程研究中心、产品产业化、应用场景建设等多个类别,公开征集了一批卫星及应用产业重点项目。截至申报结束,共收到230多个项目。

我市将加快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

在3月29日举行的深圳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市通信管理局副局长吴嘉锋表示,该局将聚焦网络强市建设,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深圳市信息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按照‘分业施策、有序推进’的原则,从实体经济、信息消费、民生服务三大领域发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赋能行业融合发展。”吴嘉锋说,一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重点,推进5G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物流、智慧港口、智慧电力和智慧油气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二是从促进信息消费着手,重点培育5G+新型信息消费和融合媒体,拉动新型产品和新型内容消费,创新发展“云生活”服务,促进生活消费品升级;三是以提升民生服务为本,重点加大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文旅和智慧城市领域的5G应用创新,探索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行动。

在网络安全保障方面,市通信管理局将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加快构建覆盖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新技术新业务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监管机制。此外,加快完善新技术新模式新应用的技术能力建设,提升网络安全威胁的监测、防御、溯源技术能力,防范遏制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全力保障基础信息通信网络安全运行。

龙华助力企业破解数字化瓶颈

“将龙华打造成为全市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标杆。”在3月29日举行的深圳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龙华区副区长徐志斌表示,《龙华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白皮书》已经起草完成,通过专题研究与系统布局,对2025年龙华区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作为深圳产业大区,龙华去年在5G网络率先覆盖的基础上,持续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区每平方公里5G基站数达到43个,超过全市平均数的1.5倍。全区500兆以上宽带用户超过了19万户,已建成数据中心占到全市的12%。在创新应用方面,锦绣科学园建成全市首个5G专网示范园区,美团基于5G的低空配送网络已经完成试验。

徐志斌表示,龙华区将进一步突出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撑作用,建立全市系统性最强、覆盖面最广的“1+N+S”数字经济政策体系,涵盖工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智能制造装备等多个领域,超30亿元预算助力企业突破数字化发展瓶颈。依托全省首批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体系建设,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先导,优势传统产业为特色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加快数字赋能。

龙华数字赋能公共服务平台预计将于7月正式上线,打造数字化转型一站式服务,满足企业的差异化需求。

相关阅读:
江苏省南通市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2人核酸初筛阳性 提前预约戴口罩、测量体温勿扎堆……清明祭扫这些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