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前海出台“助企22条”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减租金降负担,减税负降成本,稳就业稳岗位,保畅通同抗疫……7个方面、22条举措。3月29日,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助企22条”),统筹好前海合作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确保企业正常生产运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信心、激发活力。

记者注意到,“助企22条”投入真金白银,以“精准扶”促稳增长,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前海合作区承担深港合作重任,“助企22条”注重为港资企业排忧解难,携手香港同心抗疫、共克时艰。

直“补”痛点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负

当下,租金、用工等问题,直接关系企业切身利益。前海管理局此次出台“助企22条”,直“补”痛点,以系列真金白银举措为企业“减负”。

据悉,前海对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承租前海管理局以及局属全资、绝对控股国有企业的物业,免除2至4月共3个月租金、再减半收取5至7月3个月租金。对正在装修的,合同免租期延长1个月。同时,鼓励非国有物业免租减租,对2022年2至4月期间,写字楼、商场、商业综合体、专业园区等非国有物业业主减免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租金的,按实际减免部分15%予以支持,每家企业最高减免100万元。支持零售业餐饮业发展。对批发零售业、餐饮业企业租用非前海管理局物业和局属国企物业的,给予2022年2至4月期间实际支付租金总额20%的补贴,每家企业最高补贴20万元。

鼓励企业稳岗留工。前海对坚持“稳就业”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按4月参保人数,一次性给予每人500元支持,每家企业最高15万元。前海还向符合条件的工地发放补贴,对桂湾、前湾和妈湾片区已纳入市、区住建、交通、水务监督管理的在建项目,在政府依法采取紧急措施期间,纳入市建设工地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关于建设工地有关通知发布次日(2022年3月19日)“i深建”系统“白名单”,而且项目申请补贴当日在“两制”平台劳务工名单的人员,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发放到劳务工人账户。

侧重特点强化深港合作、金融助企

梳理前海“助企22条”举措,可以看到,“前海版”助企政策既有普惠,也有侧重,在支持深港合作、金融纾困、保税区发展、科技防疫方面均有专门覆盖。

“助企22条”对深港合作大力扶持。以减免租金为例,前海对港资企业延长免租期,对入驻局属物业、局属全资、绝对控股企业物业的港资小微企业,在免租3个月基础上延长2个月免租期,再减半收取此后3个月租金。对在合作区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给予补贴,并对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同时,落实好市交通运输业纾困政策,优先保障企业通过水运、空运等方式对港跨境运输物资,助力深港携手抗疫,积极组织前海合作区有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捐款捐物,支持香港社会各界同心抗疫、共克时艰。

加强金融纾困方面,前海对2022年3月至6月期间,前海合作区小微企业获得深圳辖内银行新增半年期(含)以上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按照最高3个月的实际贷款利息给予贷款企业扶持,每家企业最高扶持10万元;鼓励线上银企对接,支持前海合作区内的银行和小微企业综合运用深圳市创业创新金融服务平台,鼓励开展线上银企纾困对接会,做到应贷尽贷,加强金融供给能力;加快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前海合作区符合条件的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业、商务服务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全面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对因疫情影响办理申报困难、不能按期缴税的企业,由企业申请依法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

补贴企业防疫支出、支持防疫科技研发、奖励企业防疫成果。前海“助企22条”支持科技防疫,对前海合作区“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等四类规模以上企业)采购、应用电子哨兵加强疫情防控,按各企业采购电子哨兵、抗原检测试剂盒的50%给予补助,每家企业最高3万元;对前海合作区企业研发用于疫情预防控制和检验检测的智能系统、监测设备及疫苗、药物、医疗器械、医疗设备等产品并投入市场使用的,按其研发费用的30%予以支持,每家企业最高支持30万元;企业有关防疫科技成果入选2022年国家、省、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的,额外分别给予100万、50万和30万元奖励。

前海对承租前海综合保税区仓库的企业,按其实缴的2022年3月仓库租金给予10%的补贴,每家企业最高10万元(租入仓库再转租的部分、国有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0%的企业除外),支持综合保税区发展。

强化优点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前海“助企22条”进一步突出前海营商环境优势,推出“优服务快落地”系列举措,持续打造前海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前海将完善企业综合服务,充分利用“i深圳”前海专区等平台收集企业诉求,协调解决企业问题,对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实施快办快审;支持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时办理相关证照及行政审批事项的企业延迟申请办理,相关延迟行为不纳入信用记录,已纳入的可申请信用修复;支持前海合作区内的法律服务机构发挥专业优势,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民办非企业应对疫情防控法律纠纷和风险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建立健全前海合作区涉企政策发布和专项资金统一申报审批机制,对所有申报快速受理快速办结,强化部门数据共享,不断扩大“免申即享”实施范围,让各类惠企政策快速兑现到位;加快出台总部企业扶持、科技创新、专业服务业、人才发展、餐饮业和商贸物流业发展的专项产业政策,做到早分配、早使用、早见效,力争上半年分配下达现有产业资金进度达60%。

据悉,该措施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在疫情防控期间实施,除已有明确期限规定外,有效期不长于2022年9月30日。该措施申报指南另行制定,对该措施实施期限及具体申报条件有例外规定的从其规定。

前海出台“助企22条”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专家学者热议“惠企30条”印发实施“及时雨”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深圳实施‘惠企纾困30条’具有较强针对性,对很多企业而言,无异于一场‘及时雨’,在关键时刻极大缓解了疫情对中小企业的负面影响,提振了行业未来发展信心。”深圳市政府近日正式印发实施的《深圳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若干措施》为企业雪中送炭,引发专家学者关注热议。

积极财政政策顺应经济规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王健长期从事国际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研究,在他看来,在疫情大流行的影响下,全球经济都出现较大波动,尤其对广大中小企业的负面影响极大,在此背景下,《若干措施》的出台顺应了市场需求,符合经济学背景。特别是出现疫情或金融危机等严重干扰经济运行的因素,造成市场需求不足和信心动摇时,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是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研究员、博士邱佛梅表示,经济主体决定市场活力,又进一步影响市民生活质量与水平。疫情缓解后,行业领军企业有足够实力和能力快速找到复苏之道,然而,深圳拥有数量庞大的中小微企业,他们在市场主体中占比较高,依靠自身无以正面对抗疫情冲击,因此,如何稳定市场规模、保存企业实力、重振经济信心,非常关键。

“互联网+”助推深企转型升级

邱佛梅认为,“30条”措施集中火力为企业降成本、减负担,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旨在让市场主体顺利突破当下发展难关,恢复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同时,《若干措施》也意在引导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例如,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中小微商户帮扶行动、支持符合条件的零售企业在电商平台开设店铺、惠企措施在“深i企”平台进行一站式发布与办理等等,加速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确保市场行为的连续性,还能趁机抓住新的增长机遇,在后疫情时代创造更强劲的发展态势。

王健也关注到这一点。他指出,此次措施落地采取了“免申即享”的办理方式,足够凸显政府诚意,让更多企业获益。曾有其他国家推出过类似的扶持政策,虽然都从实际需求出发,但在落地执行过程中,手续繁琐杂冗,加之行政人员人手不足,让当地不少中小企业错失政策红利。比较而言,深圳实施《若干措施》的申请手续十分便捷,在网上动动手指就能完成,便民指数非常高。

企业韧性十足回应积极信号

基于企业发展,“惠企纾困30条”重在保障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规模总量,减负增效,是盘活全市经济增长的“大棋局”。邱佛梅看到,“令人欣喜的是,广大深企在疫情防控期间展示出十足韧性,在政府帮助下,有望快速摆脱疫情影响,激发市场活力。”

基于民生角度,王健强调,作为餐饮等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城市,疫情给普通市民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一些家庭或将面临生活窘境,乃至失业风险。“30条”所涉及举措覆盖面广、针对性强,既涵盖了税收、资金、水电等各个领域,也提出了针对不同行业的定向扶持政策,尤其是针对旅游、餐饮等企业,舒缓其运营成本,提高了全社会的未来经济预期,有利于稳定就业、安抚民心。他还建议,政府可依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更多人受益。

相关阅读:
浙江象山县一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轨迹公布 深圳-多哈货运航线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