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首节课来了“冰墩墩”,二节“穿越”回大唐,下节课要讲“天下第二行书”……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

SCUT

冰墩墩来咯!

这两天

有门“宝藏课”在华南理工大学火了

不仅授课教室的现场一座难求

还有很多学生在打听

在哪里可以收看课程直播?

首节课来了“冰墩墩”,二节“穿越”回大唐,下节课要讲“天下第二行书”……

3月15日晚,这门课首节开讲时,邀请到了冬奥顶流“冰墩墩”的设计总执行、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刘平云做客华园,为学生讲授《“冰墩墩”的国家形象传播》。

首节课来了“冰墩墩”,二节“穿越”回大唐,下节课要讲“天下第二行书”……

作为北京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一“墩”难求的“冰墩墩”引爆全球。刘平云在课上详细讲述了“冰墩墩”诞生历程:在历经21次精益求精的大修改后,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的“冰墩墩”从全球36个国家的5816份征集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

首节课来了“冰墩墩”,二节“穿越”回大唐,下节课要讲“天下第二行书”……

刘平云表示,“冰墩墩”是中国传统在地元素和萌文化、审美趋势的有机结合,“冰墩墩”国家形象符号构成既是文化形象符号、国际形象符号,同时也是国家实力符号和公共价值符号。“冰墩墩”形象随着嫦娥五号登上月球,伴着祝融号踏上火星,向世界展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图景。透过“冰墩墩”,让人感受到可爱的中国,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增强了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力。

首节课来了“冰墩墩”,二节“穿越”回大唐,下节课要讲“天下第二行书”……

3月22日晚,中国铜镜研究会会长、中国钱币学会纸币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大观博物馆和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馆长丁方忠带来《文物里的大唐气象》。

“唐

首节课来了“冰墩墩”,二节“穿越”回大唐,下节课要讲“天下第二行书”……

首节课来了“冰墩墩”,二节“穿越”回大唐,下节课要讲“天下第二行书”……

首节课来了“冰墩墩”,二节“穿越”回大唐,下节课要讲“天下第二行书”……

丁方忠从唐朝历史文化、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工匠精神、艺术美学鉴赏、文化自信五个角度出发,以大观博物馆馆藏唐代文物为实例,带领学生“穿越”回到大唐盛世,品味唐朝时期的工匠精神、艺术水准、繁华气度,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首节课来了“冰墩墩”,二节“穿越”回大唐,下节课要讲“天下第二行书”……

课堂上,丁方忠向大家现场展示了广东大观博物馆藏珍品——伏兽钮瑞兽蜻蜓葡萄纹镜。铜镜制作精美,镜面依旧明亮,打破了大众心中“过往铜镜照不出”的刻板印象,拉近了学生与唐朝历史的距离。

首节课来了“冰墩墩”,二节“穿越”回大唐,下节课要讲“天下第二行书”……

在接下来的每周周二,还将有广东粤剧院院长、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获得者曾小敏,“肩上芭蕾”创始人、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吴正丹,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洁军,华南师范大学王海英教授,广州美术学院谭文选副教授和陈子君副教授等专家走上这门课的讲台,开讲粤剧、肩上芭蕾、广东红色摄影、岭南舞蹈、书法之美、油画赏析等内容。

学生和授课教师合影

学生和授课教师合影

这门“宝藏课”,就是由华南理工大学艺术教育中心面向本科生开设的《艺术修养》通识课。该课程在学校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邀请设计、文博、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戏剧等多个领域专家来校授课,课程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覆盖面广,360个选课名额一抢而光。

值得一提的是,《艺术修养》课程采用“异地实时”教学,通过建立三校区共享的线上教学平台,授课老师在其中一地上课,面向其他两校区的学生实时转播,避免了不同校区间师生的奔波之苦,实现了三校区优质资源的共享。

首节课来了“冰墩墩”,二节“穿越”回大唐,下节课要讲“天下第二行书”……

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为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推进文科教育综合改革,以一流文科教育和一流通识教育助推“双一流”建设。截止目前,在通识教育课程方面,按照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科学技术三大模块已立项建设324门课程,其中艺术与审美类通识课程53门。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记者团

图文:孙磊马永恒沈洁赵春旭卢庆雷

素材来源:艺术学院艺术教育中心教务处

微信编辑:温杰轩

相关阅读:
汪文斌:任何可能导致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升级的举动都不可取 @高考生 山西2022年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