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带领山里娃唱响“鸟巢”的她,永远离开了我们……

来源:清华大学

3月22日凌晨

1970届清华大学工化系校友

《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会长

邓小岚学长在北京天坛医院平静离世

享年79岁

她把生命最后的18年

献给了河北阜平的音乐教育事业

由阜平县城南庄镇44个孩子组成的

“马兰花合唱团”

登上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舞台

她用生命讲述着

中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教育振兴的故事

她把生命献给了

太行山深处的“马兰花儿”们

带领山里娃唱响“鸟巢”的她,永远离开了我们……

1943年

邓小岚生于河北阜平县

出生后的她被寄养在

当地马兰村附近一户村民家中

整整3年

多年后

母亲丁一岚送给邓小岚一枚图章

上面刻有“马兰后人”4个字

身世、情结、故事……

邓小岚热爱着马兰村这片土地

视她为“第二故乡”

退休后

她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

而是常常回到马兰村

默默为村里做事

先后帮助该村翻建学校、修路种树

改建水冲式厕所、救助贫困户和贫困学生

发展旅游等

我愿意回到这个村子,不光是因为我父亲曾经在这里待过,更是因为我觉得这么一个有革命历史感的村落不应该被人遗弃。当年村里的人为了革命付出了生命,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段历史,去帮助他们发展,而不是遗忘他们。

2003年清明节

邓小岚回马兰村为烈士扫墓

活动结束后

本想和孩子们一起唱支歌的她

却发现这里的孩子什么歌都不会唱

孩子们躲避的眼神、羞怯地埋首

深深刺痛了她

“我从小就爱唱歌,也喜欢音乐

我觉得没有音乐的人生太苍白了

当时我特别心酸”

2004年起

退休后的邓小岚

开始奔波于北京和马兰村之间

成为村里第一位全才音乐老师

一大早赶公交、换地铁

从北京西站乘火车到河北定州

再换乘班车

她希望能用音乐帮助孩子们

实现梦想,改变命运

而这件事

一做就是18年

从此,潺潺的胭脂河边

不仅有追逐,还有了琴声

高高的铁贯山上,不仅有嬉闹

还有了歌声

北京来的邓奶奶

给大山里的孩子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不少孩子们有了一技之长

体会到了音乐的美好、浪漫

属于他们的未来

也渐渐清晰、美好

带领山里娃唱响“鸟巢”的她,永远离开了我们……

2006年

邓小岚成立了马兰小乐队

开始带孩子们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演出

带领小乐队走出了大山

2013年

邓小岚发起了

“马兰儿童音乐节”

2014年

邓小岚带领孩子们

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清华

孩子们参观了二校门、工字厅、水木清华

到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参观、做客

并在近春园遗址公园

表演了精彩节目

孩子们表演的器乐合奏

《欢乐颂》等乐曲

赢得了在场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带领山里娃唱响“鸟巢”的她,永远离开了我们……

2022年2月

马兰村所在的阜平县城南庄镇的

44个孩子组成的

“马兰花合唱团”

登上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

开幕式的舞台

身着虎头服

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颂》

宛如天籁般的歌声

回荡在国家体育场,惊艳了世界

点击上图查看动人故事

谈到自己在马兰村做的这些事情

邓小岚曾沉思着呢喃说

我花这么大力气帮马兰村

让孩子们学音乐

有人说我是个理想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不是个坏词嘛

你是个理想主义者

你又能够付诸实践去实现

就算你实现不了

你总是一步一步靠近这个理想啊

这段话,似乎就是她的

内心独白和行为写照

邓小岚坚信

孩子们的音乐梦想

虽然现在只是一个开始

但以后应该会越来越好

带领山里娃唱响“鸟巢”的她,永远离开了我们……

邓小岚18年的努力

也得到了孩子们的回应

这些年

跟邓小岚学唱歌的孩子长大了

有的考上大学,就读音乐教育专业

有的考上幼儿师范学校

毕业后把歌声带给更多的孩子

马兰小乐队的孙志雪

是马兰村第一个考取音乐专业的孩子

孙志雪说,在闭塞的小山村

“邓老师像一束光

启发和鼓励我们

走出一条更精彩的人生路”

带领山里娃唱响“鸟巢”的她,永远离开了我们……

18年来

从北京往返马兰村

她来回奔波了20多万公里

大约能绕地球赤道5圈

子女在讣告中写道

“邓小岚老人在生前最后的18年里

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投入在河北省阜平县马兰村的

儿童音乐教育

这给她带来快乐和满足”

邓小岚学长,一路走好!

素材来源|人民日报校友总会新华社

排版|龚昕冉

编辑|龚昕冉赵姝婧

相关阅读:
刚刚通报!2010+2722 今年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怎么退,退给谁,解读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