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天气,预备备!

来源:云南发布

“明天出门要带伞吗?”

“跟朋友约打球,天气给力不?”

……

日常生活中

天气似乎是我们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而天气预报、预警

也就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

一个重要的“行为指南针”

今天

是世界气象日

天气,预备备!

每年的世界气象日

都会确定一个主题

今年气象日主题是

“早预警、早行动,

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

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

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

世界上许多地方的极端天气、气候和水事件

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强烈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

都更容易受到多种相关危害的影响

资料图:神似画作的风云三号E星全球洋面风场信息示意图

资料图:神似画作的风云三号E星全球洋面风场信息示意图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

旨在提示公众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

都要关注预警

做好准备并能够在

正确时间、正确地点采取行动

以此拯救许多生命

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天气,预备备!

关于天气预报和预警

你了解多少?

下面和小布一起来

涨知识↓

天气,预备备!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探)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准确地预报天气一直是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

其实,天气预报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初的天气预报是“古人看云识天”,人们纯粹是靠生活经验来判断。随后传统天气图诞生,天气预报开始变为应用科学,后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天气预报诞生,预报准确率也得到大幅提升。

天气,预备备!

此前,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介绍,目前的3天预报,在全球范围可达70%至80%的准确度,如果是一定区域,比如我国华南地区的3天预报,准确度能高于80%。同时,国际上天气预报的有效性已从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

天气,预备备!

就像世间所有的万事万物一样,气象预警也同样遵循着从萌芽、面世、成长到消亡的生命规律,用专业的话来说,就是孕育、诞生、传播和解除的生命“四部曲”。

孕育:数据收集分析“集思广益”

为了更早发现可能引发灾害的天气现象,气象工作者通过空、天、地、海四基观测设备,对诸多气象要素,进行全天候不间断地监测。

收集的各类气象观测数据,一边传输到天气预报员的工作平台,一边“喂”给超级计算机,经过计算,得到一个关于某种气象灾害发生可能性的数值;

预报员根据计算结果以及全方位的立体观测数据,分析天气图和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研究各类型天气图表,分析判断气象卫星、雷达探测资料等各种手段获取的资料,诊断天气演变;

将研判得出的预报数值与预先通过研究设定好的预警级别标准临界值进行比较,合乎条件时即启动发布相应类型与级别的气象预警。

目前,我国有14种气象灾害预警,根据气象灾害发展态势、紧急程度、危害程度等,对应蓝、黄、橙和红四色预警级别。以暴雨为例,发布蓝色预警,意味着未来12小时内降水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水可能持续;发布红色预警,意味着未来3小时内降水量将达到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且呈现“连锁式”致灾特点。(中国天气网制图)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且呈现“连锁式”致灾特点。(中国天气网制图)

诞生: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每一条预警信息“出炉”,都要走一条“必经之路”,那就是国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气象预警从这里权威发出。

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作为国家应急指挥平台体系的一部分,成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预警公众覆盖率达到87.3%,预警发布时效达到3至8分钟,能在1分钟内靶向发送给受影响区域的防灾责任人,迅速开展应急响应,使预警信号真正成为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传播:多渠道及时响应发布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需及时发布并指明气象灾害预警的区域,同时通报本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防灾减灾机构。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接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预警信号后,做好衔接预案,如交通部门怎么管理路面交通,地铁积水如何处理等。向公众广泛传播,如通过电视、网站、手机等媒介及时传播预警信号,并标明发布预警信号的气象台站的名称和发布时间等。

资料图

资料图

解除:回归防灾减灾全链条管理

预警信息发布后,气象预报员要对影响预警的数据持续观测,对预警的级别进行及时的调整,一条初发为蓝色的预警,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量级变化而升级为橙色或者红色预警。当影响预警的过程结束后,还要发布预警解除消息。

天气,预备备!

市场价格运行有涨有跌 首届“三晋最美快递员”评选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