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骙(1910年—1944年),原名家骙,字仲佶,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庆远镇管家巷人,1910年生于吉林省。谢骙幼年曾在宜山县闲存高小(今宜州区实验小学)读书,父亲谢廷辉一度出任宜山县(今宜州区)劝学所所长。
全国著名抗日英烈谢骙。
心怀报国投身抗战
父亲重病去世后,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年仅15岁的谢骙应募到广西地方部队从事抄写工作,以微薄的薪饷贴补家用,资助弟弟读书。不久,因文笔较好升为连队的上士文书。
1929年4月,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第三期深造,次年夏毕业后安排到部队任职,由于作战勇敢,1936年升任连长。
1937年7月,发生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0月,谢骙随国民党桂系部队参加淞沪会战,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杀,在激战中英勇负伤,被送往杭州治疗。1937年11月初他在杭州治疗后伤势初愈,即慕名前往西湖栖霞岭南麓岳庙,瞻仰岳飞精忠报国的遗迹,并在岳飞墓前拍照留念。
1937年11月8日,谢骙在杭州岳飞墓前留影。
主政霍邱为民请命
1939年7月,谢骙担任国民政府霍邱县长,任职期间谢骙逐渐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坚决抗日的力量,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毅然投身中国共产党怀抱,在任职期间秘密入党,巧妙利用职权配合中共地下党组织惩治恶霸,剿灭土匪,为维护地方治安和加强抗日力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赴县城上任途经河口集时,谢骙听到霍邱县第二区区长储迪之为人飞扬跋扈,不仅强抢民女,敲诈勒索民众,而且破坏我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于是用强硬手段将储迪之捆绑带往县衙关押,随后撤职查办;
上任后谢骙又了解到河口集联保主任何秉澄在当地作恶多端,勾结匪徒抢劫民众、逼死商贾、迫害工人。谢骙立即以县政府名义派许午炎巡视河口集,设计抓住了何秉澄贩卖假银元的罪证,将其逮捕;
当时霍邱西部土匪猖獗,任家沟大恶霸陈庆元勾结土匪到处奸杀掳掠,对民众危害极大。谢骙愤慨,命便衣队长顾养全带领全队武装前往土匪活动区域平息匪患,并就地处决了陈庆元。
当地百姓十分感激谢骙,在1940年4月谢骙一行人撤离霍邱前往新四军六支队驻地,途中在黎集的一老乡家里借宿时,众人晚上围坐一起闲聊叙话,谈到霍邱县长,老乡夸赞谢骙仁义为民,说话做事都是向着群众,帮群众解决了许多大难题,却万万没想到谢骙就坐在他身边。
武装革命建树良多
1941年2月至5月,谢骙担任安徽蒙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并于1941年2月6日在顺河集发表《抗日民主政府施政纲领》,强调“坚持沦陷区抗战,发动人民武装,为保卫家乡与日寇血拼到底……废除苛捐杂税。由县政府明令废除,以减轻人民之负担,得以获得自由之生活”。
在工作期间,谢骙统筹抓好武装斗争和地方建设,建树良多。在蒙城的时候,谢骙大力扩充地方武装,开辟新区,配合新四军张太生团4个连奔袭马家楼,歼灭顽敌200余人。1943年2月,为配合新四军第4师第9旅第26团发动的洋河战斗,谢骙组织泗阳地方武装对熊圩子、罗圩子、众兴等地进行袭扰,并发动群众破坏洋河、众兴间的公路;3月,率泗阳总队参加山子头战斗,配合新四军主力作战,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王仲廉部东西夹击新四军的阴谋,铲除了国民党顽固派留置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内的反共堡垒,保卫了淮北、苏北抗日根据地;9月,组织县总队配合中扬、屠园两个区队和边缘区民兵,在屠园陈庄袭击伪苏淮特区淮北“剿匪”支队,毙敌中队长以下20余人,生俘敌大队长以下50余人。
舍生取义以身报国
1944年3月27日,日伪军侵扰泗阳界集、龙集以后,远在淮北行署的谢骙星夜兼程奔赴回县指挥战斗。29日,敌人向裴庄圩回窜时,谢骙率一个班战士在杜墩一带伏击,敌人反复冲杀未能得逞。在我方机枪手方学伦受伤之际,谢骙毅然接过机枪扫射敌人,在英勇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34岁。后与一同遇难的7位战士合葬于泗阳太平集大橡树之荫。
同年8月,淮北行署主任刘瑞龙亲书《故前泗阳县长谢骙同志墓志》,称颂烈士“为党为人民工作,建树甚多”。中共苏北区党委为其撰写的挽联中,赞扬谢骙“山头喋血酬壮志,英勇牺牲,以此报国,以此报党”。
谢骙短暂的一生,正如同他1937年11月8日在岳飞墓前留影照片上题写的“精忠报国应如此,万古流芳日月华”那样,舍生取义,浩气长存!(河池市宜州区纪委监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