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3月20日电题:三位一线抗疫斗士的“春分日记”:在吉林,等春来
新华社记者马晓成、邵美琦
在吉林市民的印象里,三月的吉林总是充满早春的气息。到河南街买一份喜欢的小吃,感受城市的热闹;在松花江岸边散步,感受斑驳树影扫过脸颊的惬意;在北山上,感受突然发现一抹新绿的惊喜。今年三月,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熟悉的记忆。20日迎来春分节气,这一天,记者代三位冲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工作者记下了他们的“春分日记”。
大雪过去,匆匆一眼我看到了春光
这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感染科主任于雷支援吉林市的第7天。
6点钟起床,协调一天的工作,简单吃一口早餐,于雷就和同事们坐上班车赶往吉林市中心医院,开始了一天“四班倒”的救治工作。
于雷记得,3月14日刚刚抵达吉林市的那天,下了一场大雪,疫情叠加风雪,让江城披上一层阴霾的色彩。哈尔滨医疗队抵达后第一时间接管了吉林市中心医院新冠重症病房,承担重症救治任务,24小时内开放病房、收治患者,其中有90多岁高龄的老奶奶、有互相守望一起转入的老夫妻……
哈尔滨医疗队的队员们提起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看到患者从重症病房转出。截至20日,哈尔滨医疗队收治的患者已经超过20名转出重症病房。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感染科主任于雷率队驰援吉林。(视频截图)
这一天,队里有一名成员过生日,于雷没想好如何庆祝。“顾不上买蛋糕了,希望能有时间,坐下来吃一碗长寿面,大家唱个歌,就满足了!”于雷说。
在户外做核酸检测的间歇,匆匆看一眼春光,是于雷今天最轻松的时刻。“阳光的颜色、亮度,还有在体表的温度都不一样了,说明春天真的快来了!”于雷说。
早点完成任务,回家照顾老妈
这是吉林市公安局龙潭分局榆树沟派出所社区民警王玮波和战友们在“哨位”上连续工作的第16天。
从3号接到任务开始,王玮波和战友们就开始忙碌起来。
“现在也没有一个时间表了,基本上哪儿有需要我们就出现在哪里。”王玮波说。
王玮波所在榆树沟派出所共有14名民警,负责3个社区和1个村的防控工作,辖区内人口接近1.3万人。社区防控、密接转运、巡逻,这些工作一样都少不了。
辖区内老旧小区多,居民年龄偏大,日常需求也多。“帮大家买药、买菜,基本上一转一天。”王玮波说。
“身边熟悉的人知道他的身体并不好,让他适当休息,但是他不干。”榆树沟派出所所长王文新说。
王玮波的家,离单位不足百米。这些天忙着疫情防控,他没有回过一次家,每天只用电话问问90多岁老母亲的情况。
“盼着早点胜利完成任务,快点回家照顾老妈。”王玮波说。
3月20日,龙潭分局榆树沟派出所民警王玮波在卡口执勤。(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国家干大事,我们干小事
这是七旬党员志愿者刘凤英参加社区服务的又一天。
穿着防护服,戴着不透气的防护口罩,记者看到她时,她正从车上搬运防疫物资。殊不知,刘凤英已经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
2007年,刘凤英牵头成立了吉林市红十字会爱心救助家园,这些年来,慢慢成长为一支800多人的爱心团队。
3月18日,吉林市党员志愿者刘凤英给社区送防护物资。(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吉林市出现疫情后,她和爱心团队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刘凤英说,疫情突袭,许多社区工作者都没日没夜工作,能帮着大家分担就帮着大家分担,早点做些什么,城市就能早点恢复正常。“国家干大事,我们干小事。”刘凤英说。
吉林市被誉为“北国江城”,松花江穿城而过。春分已至,虽然远处山峰上的积雪还没有融化,但江水已显现出一丝绿意,吉林的春天不会远。(参与采写王帆、司晓帅、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