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圳财政开启“绿色通道”确保疫情防控经费及时到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深圳抗疫进入攻坚阶段之际,深圳市财政局迅速落实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从严从紧从细处置疫情的决策部署,在严格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居家办公”等要求基础上,通过开启绿色通道、创新政府采购机制、落实惠企纾困政策等多渠道方式,确保全市疫情防控经费提前“预留”且及时到位,有力保障各项民生稳定有序,为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坚强后盾。

经费“提前到位”民生保障托底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市财政局此前就建立疫情防控资金应急保障机制,并为市卫健部门安排“疫情防控预留经费”预算,确保其可根据疫情防控等级和情形,安排与疫情密切相关的紧急支出事项。

当深圳生活按下“慢行键”,为确保市、区预算单位的每一笔应急资金都能顺利拨付到位,市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加强应急值守,协调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及多家商业银行,安排专人值班,畅通“资金通道”,确保国库支付业务照常运转,杜绝发生因资金拨付不到位而耽误疫情防控等问题。

“菜篮子”是民生基本,也是市民最关心的事。市财政局行政处张涵芸告诉记者:“我们第一时间并足额拨付‘菜篮子’相关工作经费,连同应急物资采购储备、冻品监管仓、智慧冷库等项目经费,助力市场监管部门做好基本生活物资的保供稳价,做好市民日常生活保障。”

救护车采购“秒批”紧急物资48小时“到货”

政府采购事关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根据阳光透明、监管到位的采购原则,一般采购周期需要30天左右。为及时满足疫情期间各单位的采购需要,市财政局进一步畅通政府采购“绿色通道”。

据悉,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紧急采购货物或服务的,无论金额大小均可由采购人自行采购;需要即时确定供应商的,可直接向供应商采购,同时对外公告采购结果,加强社会监督。特别是对于纳入定编车辆严格管理的“救护车”,市财政局实行“放管服”改革,列入白名单管理,实现网上不见面“秒批”,解决了过去需要向市、省逐层报批而耗时过长的问题。

今年2月初,经由政府采购“绿色通道”,市卫健委48小时内就完成10辆负压救护车、20台核酸检测提取仪和扩增仪、3050个转运箱和保温箱等物资的政府采购,有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开展。

“输血”纾困中小微惠及近18万市场主体

疫情之下,中小微企业发展亟待纾困助力。市财政局与税务部门一道,集中精力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特别是国家3月1日出台的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以及2月底出台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缴部分税费延续实施政策后,市财政局通过“大范围+点对点”做好宣传、解读、辅导,跟踪政策落地情况,第一时间为企业送去“及时雨”,助力深圳市场主体渡难关、添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约1.5万亿元留抵退税资金要全部直达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退税,更是要确保在6月底前完成。”市财政局法规税政处负责人温文辉表示,深圳中小微企业量多面广,“今年的退税减税政策将为中小微企业带来更多、更快的真实惠。”

与此同时,市财政局还坚持“协同施策”,“组合式”惠企减负。该局持续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惠企力度,运用好深圳“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政策,以财政资金为企业增信用、为银行分担风险,撬动银行向更多中小微企业“输血”。今年以来,资金池新入池贷款669亿元,从2021年底的7300亿元增长到7969亿元,累计惠及近18万市场主体。

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代金涛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市财政局主动作为、尽锐出击,提前谋划,有力做好后台保障;服务好大局,同时严格做好本部门防疫,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防控硬仗。

闻令而动,靠前战疫。截至3月15日近一个月时间里,市财政部门270名在职党员干部队伍,已有410人次参与所在社区防疫。全市三轮全员核酸检测期间,除从事防疫工作的人员外,全体财政干部就地参加志愿服务,将支部建在“三区”里,以实际行动践行必胜信念。

深圳财政开启“绿色通道”确保疫情防控经费及时到位

深圳通过“有形之手”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在疫情影响之下,我们发布的全国‘战疫包’,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疫情防控、复产复工和远程办工。在稳定企业供应链的同时,我们成功申请到3000万元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成为后续发展的强大助力。”近日,深圳云之家网络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黎龙虎告诉记者,此次深圳疫情中大量企业员工居家办公,云之家在其中发挥了不小作用,而平稳基金的注入能够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覆盖更多网络办公场景,让更多企业在满足抗疫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跨越发展。

云之家的经历,是深圳通过“有形之手”发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的一个缩影。

企业承压,政府纾困,出台纾困措施、创新金融服务、降低融资门槛等系列政策,在有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助力民营经济不断“增氧”“造血”“强体”。

降本纾困注入发展强大动能

“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够得到一笔快速注入的资金,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本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尹璞告诉记者,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本贸科技自1997年创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大数据中心、数据机房工程和建筑智能化等领域,随着“新基建”的推进,公司业务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一直在持续增长。

“2020年初,公司正在承建客户的定制机房,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建设的节奏,工期十分紧张,如果延期交付就要面临一笔不小的罚款。”尹璞表示,建设数据中心,对室内环境有严格要求,因此在房租、用电以及人工成本上投入较大。“了解到深圳设立了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后,我们从申请到放款不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就拿到了1000万额度的平稳基金,工程也得以如期交付。”

融资难是企业发展中必然会面临的“成长烦恼”。为破解这一难题,深圳琢磨着如何通过“有形之手”发力,畅通企业“钱路子”。近年来,深圳通过设立总规模为1000亿元的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为我市上市公司和优质民营企业提供股权、债权流动性支持。疫情发生以来,平稳基金扩大支持范围,对因疫情影响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的优质中小企业提供短期流动性资金支持,并给予利率优惠。

在降成本方面,深圳通过实施小微企业贷款担保费补贴政策,对小型微型企业通过融资性担保机构获得银行贷款的担保费给予补贴,对单笔担保额小于500万元(含)的银行贷款给予实际发生的担保费最高100%的补贴,单笔担保额500-800(含)万元的银行贷款给予实际发生的担保费最高80%的补贴。

专项贷款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灌溉。早在2019年,深圳设立规模为50亿元的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对深圳银行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放贷形成的不良贷款总体按30%的比例给予风险补偿。为应对疫情影响,资金池的受益范围扩大至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并将不良贷款项目的风险补偿比例上限提高至80%。

据深圳高新投的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3月15日,共实现了43家银行签约加盟,资金池管理系统中已入库加盟银行39家;线上系统入库贷款项目约45.8万个,贷款总额约7969亿元,涵盖深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约17.53万家;累计审核不良贷款风险补偿项目1395个,不良贷款本金总额15.61亿元,已拨款项目1395个,已补偿5.4亿元;惠及16家银行1064家中小微企业,撬动新增银行信贷约900亿元。

在疫情的冲击下,许多企业面临着资金周转的压力,在保障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上,深圳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科技赋能,为小微企业打造“一站式”线上融资服务快车道,及时为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输血”。

“在停工停产的情况下,3月14日公司到期一笔金额500万元的贷款,担心贷款无法接续而焦急万分,好在当天,深圳中行通过纯线上的方式,帮助公司成功办理了无还本续贷。”3月15日,在深圳进入“慢生活”的第二天,深圳中行收到一封来自深圳JP公司的感谢信。

JP公司是一家深圳南山区的玉米粮食贸易商,对资金流转要求较高。在深圳疫情防控政策升级的特殊时期,企业急需筹措资金偿还到期贷款。疫情居家办公期间,深圳中行了解到企业的困境后,第一时间为企业定制无还本续贷方案,企业通过线上专区提交了申请及数据授权,当日就成功办理了500万元无还本续贷。

据深圳银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自疫情发生以来,深圳银行业发放了超过500亿的抗疫专项贷款,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接下来,深圳银行业将加大对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积极满足保证城市基本运行物资供应、医药产品制造及采购、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助力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平稳运行发展。

相关阅读:
盐田坪山光明大鹏深汕五区今起恢复正常工作秩序 福州一对夫妻隐瞒涉疫区域旅居史被调查